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15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喻/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
试题预览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15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喻/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这些,谁又能?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青衣不同于花旦,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岁月的风霜(消磨/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与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雍容华贵  意蕴      B.清秀俊美  情愫
C.跌宕起伏  缱绻      D.波澜不惊  赋与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  寓    消磨     B.透露    喻    消耗
C.流露    寓    消耗   D.流露    喻    消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C.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D.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B.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为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
 
二、
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现代到当代: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水墨
殷双喜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使用“当代水墨”概念的展览与出版物迅速增加。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中国水墨画与国际艺术交流的开放趋势,也表明“现代水墨”的创作与内涵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如何理解“现代水墨”与“当代水墨”的概念差异?我想可以借用“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概念对二者进行区隔。“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所谓“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分野是清晰的。从勃发于20世纪初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流派开始,到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关注的是艺术本体和艺术语言,探讨的是审美价值,“现代艺术”代表着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的精英艺术。随着60年代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的兴起,“现代艺术”已经让位给“后现代艺术”,后者更强调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从艺术家的极端自我转向相对客观化,从手工制作转向大量生产,从敌视工业科技到接纳利用,从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到对犬儒化的认同与接受。而“当代水墨”也具有这种特点,即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接纳大众文化,生产出各种形式的与水墨有关的视觉图象,成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在中国艺术的现实生态中,“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是错综复杂、综合共存的。作品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对当代社会的反思性表达。
    有关“当代水墨”的文化价值,可以有不同层面的理解。
“当代水墨”是一种坚定的、不妥协的变革态度和不懈的探索实验。而“实验”之于艺术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要执意地拓展前人未曾涉足之处。“当代水墨”的艺术旨归,是要在“传统水墨”体系之外,开辟更为宽阔的路径,将中外艺术资源作为艺术探索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当代转换,即新的材料运用、图象形式和语言技法的同步生成。“当代水墨”应体现一种学术批判精神,即对某种公认的普遍性的东西加以反思,尊重艺术家个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与图象表达,在包容性、开放性的心态下寻求水墨艺术的当代延伸。而“水墨”的概念,并非拒斥色彩和材料,它不仅是指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媒介,更是指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可以说,“当代水墨”的艺术价值更侧重于“当代”,它与“传统水墨”“现代水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是一种以水墨为媒介的新的艺术形态,其表现方式虽然仍是平面性的绘画表达,也有了许多空间中的实物制作,但它更多的还是水墨材料艺术而非水墨画。
    在全球化时代的中西美术交流热潮中,“当代水墨”的发展引出了“东方精神”的命题。近年来的“当代水墨”热,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放慢脚步,冷静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思考我们能否为世界提供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作为一种体系,不仅包含着中国人独有的人文价值,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观,也无疑应该包含着东方的美学价值观,即更加超然、浪漫的想象性表现,追求艺术中的写意精髓,以及中国艺术的主观性表现中所呈现出的大气磅礴的自由境界。
(选自《文艺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近年来中国水墨画与国际艺术交流的开放态势说起,重点关注了中国“当代水    墨”在全球文化视野中的变化。
B.文章对“现代水墨”和“当代水墨”的概念进行了区隔,探讨了“当代水墨”的文化价值,表达了对中国当代艺术走向的反思。
C.“当代水墨”是一种坚定的、不妥协的变革态度和不懈的探索实验,它体现了一种学术批判精神。
D.“当代水墨”的艺术价值更侧重于“当代”,是一种以水墨为媒介的新的艺术形态,我们应冷静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
(2)下列对“当代水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水墨”强调艺术的大众化和生活化,受中西美术交流热潮的影响,不再采用之前的表现形式,其发展引出了“东方精神”的命题。
B.关注艺术本体和艺术语言,探讨审美价值,接纳利用工业科技,认同与接受大众文化,是“当代水墨”的重要特征。
C.近年来在中国美术界“当代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分野是清晰的,艺术作品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对当代社会的反思性表达。
D.“当代水墨”强调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生产出各种形式的与水墨有关的视觉图象,具有“后现代艺术”的特征。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水墨”与“当代水墨”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近似,“当代水墨”已成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B.在西方,“现代艺术”代表的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的精英艺术;“后现代艺术”更强调艺术的生活化,接纳大众文化,认同与接受犬儒化。
C.“当代水墨”将中外艺术资源作为艺术探索的出发点,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当代转换,它不仅是水墨材料艺术,更是水墨画的艺术。
D.近年来的“当代水墨”热应该促使我们冷静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思考我们能否为世界提供包含中国人独有的人文价值以及东方美学价值观的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
 
三、(12分,每小题22分)
5.(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①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②,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菟苗祢狩③,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④即位,辅臣⑤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 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 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以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菟苗猕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徙:迁移
B.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 逸:奔跑
C.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 发:揭发
D.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辟:开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    其皆出于此乎
B.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D.朋党之患,酿于草野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民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    光的欣赏及推荐。
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责骂,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    纳了他的意见。
D.杨雍建为解决贵州米价高的问题,采取了设立营制、征调军粮、禁除官吏私派、鼓励开荒耕种等措施。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
②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
③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
 
四、(24分)
6.(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概括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  。”
(3)屈原虽远离故国,仍为国家命运忧虑,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的悲叹之声;辛弃疾有心救国却报国无门,发出了“凭谁问,  ?”的悲愤之问。
 
五、(12分)
8.(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整合主要信息,给“广场舞”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是不相同的。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自娱性与表演性,表演形式较为特殊,多为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集体舞,参与者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表演内容热情欢快,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如今的广场舞中运用了各个舞种中形式多样的技巧,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妇女居多。
9.(4分)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回答问题。
某校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统计表
选书的信息渠道 认同率 所读书的内容 认同率
自己逛书店、图书馆 68% 时事政治 17.4%
老师、朋友推荐 12.1% 文学历史 15%
媒体广告、书评 17.7% 娱乐休闲 32.5%
家长要求 2.2% 武侠言情 35.1%
【注】: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上表反映出的某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两个心理特点是:
(1)  
(2)  。
10.(4分)在文学家的笔下,常见的事物也能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做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示例】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六、(18分)
11.(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林斤澜
    这是个六十年代初期①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前,将黑未黑。矮凳桥街上西头独家经营的供销社,本来就“乌秋”,这时候和暗洞洞一样。
推门闪进来一个人,柜台里的定睛一看,叫了声:“李老师。”
    李地闪到柜台前边,微微气喘。她双手插兜,左右看看没人,倏地伸出右手,把个鸡蛋放在秤盘上。站柜台的不动,等着第二个。李地微微一笑,伸出左手一摊,空的。站柜台的看看那一个鸡蛋,花皮,潮湿。想是一路捏在手心里,手心一路出汗……站柜台的不多问,低头仔细慎重轻轻拨动秤锤……
    正在毫厘计较的时候,李地飞快抓起鸡蛋,捏在拳头里,拳头插到衣兜里,人也退后两步,坐到凳子上。
站柜台的先也一惊,立刻听见门响。一前一后走进两个人。前边的骨骼粗大,眼似青绿铜铃。后边的那位看不出年纪,弯腰佝背像虾米。
    站柜台的招呼前边的道:“队长,开完会了?”
    队长要了一碗烧酒,端到靠街窗桌旁坐下,袖口里掉下一块蕃薯在桌面上。 虾米觉着仿佛店堂里一亮,脚下不觉朝桌边蹭蹭。
    队长喝一口烧酒,接上和虾米一路进来的话头:“我和你说,人要知足……知足就是福,好比高桩柿……”
    指的是站柜台的。原来这一位就是因高桩柿倒了霉的小干部②,街上的人竟顺手拿来做了名号。
    队长抠下一小片一小片蕃薯皮,堆在桌板上,咬一小口蕃薯下一大口烧酒。
    虾米一双眼睛不看酒,也不看蕃薯,只是盯着蕃薯皮,一边点头说:“娟娟爸爸若是学学高桩柿就好了……人倒还‘条直’,只是爱做点小头生意,叫他不做偏偏做,偏偏犟……”
“生意生意,这回做出政治问题来了。”队长咬块蕃薯在嘴里,嚼着说,“上面问,你们那里打击自发势力,怎么一边打还一边发呢?……娟娟的爸爸是个老牌自发势力,你们割过他几回尾巴?割一回长一回,比先还毛蓬蓬……”
    队长喝一大口,笑一大笑,青绿铜铃眼睛都闪出光来,说:“这下好了,有救了。他交代出来卖茶叶蛋,我心里两百斤石头落了地……上面催任务和逼命一样……好了,功德圆满了。”
    队长喝干了酒,看见虾米一直盯着桌板上的蕃薯皮,一边站起来一边问道:“你要?你吃?”
    虾米连忙伸手去“掸”到手心里,解释说:“喂鸡喂鸡,不喂不肯下蛋。”一边又把肉头厚点的塞到自己嘴里。
    队长说声酒钱过一会儿拿来,朝外走。虾米也弯着腰跟着走了。
    屋里十分清净,高桩柿也不说话,只拿眼睛望着李地。
    李地稍微静默一会儿,轻悄悄走到柜台前边,衣兜里伸出手来,再把那个鸡蛋放在秤盘上,只是更加潮湿。
    高桩柿慎重拨动秤锤,又拔算盘珠,不多说一个字,只说:“六分。”
    说罢,拿起鸡蛋放进抽屉,静静望着李地。李地轻悄悄,但清楚地说:“两分钱的盐。”
    高桩柿包一小包盐递给李地,在算盘上拔掉两个算盘珠,又静静等着李地再说话。
“两分﹣﹣一分黑线一分白线好卖吗?再加一分石笔。”
    高桩柿回头在线圈里抽出三根黑线三根白线,拿张裁得巴掌大的旧报纸包了。在石笔匣里拣了一支粗点的,也包了。李地说:“难为你。”
    高桩柿动动嘴唇,没有出声,只在算盘上拨下三个珠子,算盘上只剩下一个珠子。
“一分冰糖。”
    高桩柿没有动手,望了李地一眼,说:“冰糖是成块的,稍微动动凿子,五分也不止。”
“难为你包点末末吧。”
    高桩柿望着李地,还是不动手。李地不再说话,也没有改变主意的样子。高桩柿认真开动脑筋,说:
“刚才鸡蛋是六分四厘,四舍五入,四就抹掉了。不过秤杆稍微软一软,就是六分五厘,五就入,一入就是七分。”
    说着,“啪”的一声真叫清脆,算盘上多了一个珠子。高桩柿宣布:“现在还有两分……”
    说着回身到货架上,在冰糖糖盘上,在碎末里挑了一片指甲盖般大,指甲盖般薄的,拿报纸包起来……
    这时,听见门响,两人都从眼角里看见了骨骼粗大的身影,高桩柿提高嗓门,说:
“李老师,你的孩子读书一定是好的,只怕你自己,比学堂里的老师还会教呢。”
    李地笑着和进来的队长点点头,朝外走了。
    队长睁着青绿铜铃眼睛,走到柜台前边,把一个粗大拳头落在秤盘上。高桩柿脑筋飞转,准备应对。
    那拳头收回去,秤盘上却是三个鸡蛋﹣﹣娇小玲珑,不过的确是鸡蛋。高桩柿心里放下一块石头,用不着为李地编两句什么话了,朝着鸡蛋笑道:
    “好秀气的小母鸡,叫人心疼。”
(节选自《林斤澜小说经典》,有删改)
【注】①六十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发生了全国性粮食短缺和严重饥荒,百姓生活极其贫苦;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禁止个人自由买卖。②因高桩柿倒了霉的小干部:一个被下放的小干部,因汇报工作时说高桩柿落地,一堆堆比牛屎还黑还臭而被再次下放。
(1)第二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赏析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虾米觉着仿佛店堂里一亮,脚下不觉朝桌边蹭蹭。
②“啪”的一声真叫清脆,算盘上多了一个珠子。
(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高桩柿”的形象特点。
(4)小说结尾部分写队长拿了三个小鸡蛋来还酒钱,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七、(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6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喻/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这些,谁又能?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青衣不同于花旦,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岁月的风霜(消磨/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与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雍容华贵  意蕴      B.清秀俊美  情愫
C.跌宕起伏  缱绻      D.波澜不惊  赋与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透露  寓    消磨     B.透露    喻    消耗
C.流露    寓    消耗   D.流露    喻    消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A.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C.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D.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考点】语段综合考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形的书写.
(2)本题主要考查“透露和流露”“寓和喻”“消耗和消磨”,解答本题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含义,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看词语运用是否恰当,看词语运用得是否恰当可以看是否属于“望文生义、搞错对象、不和逻辑、不辨褒贬、重复赘余、歉敬不分”等几方面考虑;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句衔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选择,首先要阅读语段,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和句中的关键词语判断空白处填写的内容.
【解答】(1)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 赋与”应写作“赋予”;
故选D.
(2)
透露:指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意思等);
流露:指(意思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寓: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喻:说明,使人了解;
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消磨: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度过(时间;多指虚度);
第一处根据语句“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着大气”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梅派显露出大气”,所以用“透露”符合语境;
第二处根据语境“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峭险于深厚”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所寄托的感情”,所以用“寓”恰当;
第三处根据语境“岁月的风霜…了她曾经的明媚”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岁月的风霜使她曾经的明媚逐渐消失”所以用“消磨”恰当;
故选A.
(3)
第一处根据语境“梅派、尚派和程派这些特点,有谁…”可以看出,应先是“吃得准”然后是“悟得深”,最后是“讲得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第二处根据语境“青衣不同于花旦,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可以看出,“青衣”是指中青年的正旦,“花旦”是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语句强调的是“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的角色”,所以应选“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恰当;
故选B.

参考答案:
(1)D;
(2)A;
(3)B.
【点评】(2)本题属语言的综合运用,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根据语段内容推断字音、字形,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具体的语境选用词语,对于语句的衔接要注意语句的前瞻和后延,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填写语句,是语句连贯衔接,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平时要正确运用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成语是一类特殊的词语,有其固定的含义和搭配,在句子中我们要考虑语境,不能脱离句子含义而只考虑成语意思,做题时要仔细谨慎.
【解答】A.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与“与之相比”重复.
B.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此句应用“目不转睛”,所以不合语境.
C.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此处用第一个意思,无贬义.
D.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此句应指“不知什么时候”,所以不合语境.
故选:C
【点评】成语有一些常见的错误类型,如“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下一个『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