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春季期高三5月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
试题预览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春季期高三5月模拟考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发现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C.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我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B.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国外的读者当成朋友看待,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D.一些中国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收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逢迎国外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且了解。
C.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发扬中华文化。
D.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因此不必学其他国的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的“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就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1936年,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后来,他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1955年,卢鹤绂进入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代号为“546信箱”的培训班任教。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信箱”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了大量科研笔记。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卢鹤绂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于1995年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之前此文曾被美国一家杂志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在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 1945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他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涵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竖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竖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卢鹤绂夫妇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时,康辛元在迎接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此话主要表达了康辛元对卢鹤绂夫妇将来处境的担忧。
B.本文详细叙述卢鹤绂的家庭背景、求学、爱好以及教学科研经历等,这不但能让读者对传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启迪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
C.卢鹤绂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为此,作者列举了他不同时期的演出情况,目的就是要证明卢鹤绂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才艺。
D.文中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此话巧用比喻修辞,体现了卢鹤绂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勇气。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卢鹤绂十分爱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课题,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战争中的祖国,用教学和科研参与抗战。
B.卢鹤绂克服内地的艰苦生活,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动向。他于1944年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引发国际学界轰动。他因此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C. 1958年,培训班任务结束之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他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复旦讲坛。
D.卢鹤绂一生都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他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发表,该杂志的主编称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E.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他去世之后,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
6.“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情怀的人”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线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移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袋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了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了。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这些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天空,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附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看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传统风俗,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鲁莽好斗。
  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而且突出了“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C.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比如,第三段“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
8.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9.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ǐyŭ,疏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尚书》合称“四书”。
B.“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5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阙 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E.本诗写暮春山居,前四句状写优美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直抒胸臆,努力表现山居生活的志趣,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15.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
⑵.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⑶.在《离骚》中,屈原表达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句相似遭遇的句子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媒体指出,天津爆炸案发生后,不少企业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但同时也有部分企业确实表现冷漠,细大不捐。
②新瑞纳应潮流而变,精致的镀铬装饰,时尚的双腰线设计,超大容量的空间,全新的舒适度,将人性化设计展现得淋漓尽致。
③眼看股市“起高楼”,眼看股市“楼塌了”,一切来得猝不及防,一切也去得叫人措手不及。
④在严格的法律规范面前,执法队伍的形象,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抹不黑。能够抹黑的,只有执法队伍里极少数的害群之马。
⑤王老师在上课时强调,阅读文章要有宏观意识,如果一味拘泥于个别字词,就会导致目无全牛,容易断章取义。
⑥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恶毒抹黑中国“像纳粹德国”的言论遭到了亚洲社会的广泛批评,不少社论指出,阿基诺的危言危行过于极端,不符合身份。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D.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唐代取士,    ①     看考试成绩,    ②   有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的推荐。   ③       ,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这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  
    ④     能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⑤    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      ⑥      不乏其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也  为此   /  然而   就
  B  一要  二要  于是  虽然  确实    也
  C   /   也  所以   虽  可是   并
  D  不仅  还要  因此  确实  但是   也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 三是  乙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⑴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语文』  下一个『江苏省泰州二中2016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