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
试题预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祖、法祖是殷商即已确立的一种传统。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祭祀祖先的多达15000条,其中关于上甲的1100多条,成汤的800多条,祖乙的900多条,武丁的600多条。可见,敬奉先公先王,是殷商人的第一等要务。进入周代,敬祖意识更趋强化,而且有所变异。在殷商,对男性祖先崇拜固然已占优势,但祭典中先妣(即殷先王的配偶)的地位仍相当显赫,殷墟卜辞中多见“中母”“少母”“多妣”“多母”字样。而在宗法制度完备化的周代,对祖先神是的尊崇主要限于男性先祖。
    由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范畴是“孝”,所谓“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孝”字构成,上老、下子,昭示上代与下代融为一体。孝道是祖宗崇拜的产物。
    “孝”并非世界通行的德目,如游牧民族并不讲孝道,工商业社会的欧洲虽有养老制度,却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以敬老为旨趣的“孝”的德目。
    “孝”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聚族而居的血缘宗法社会奉行的第一德目,在这样的社会,老人是生产技艺和社会规范的保有者、传授者,拥有至高威望,深受敬重。就中国而言,在宗法制度尚未成熟以前,也无孝道的专门提倡。如商代虽盛行“法祖”,却并未产生“孝”的观念。殷墟甲骨文中“孝”字仅有一见,且用于地名,可见殷代“孝”的观念尚未发育。而周金文多有“享孝”出现,皆指享祀先人,祈祷先人保佑子孙长寿多福。以后,《尚书》《诗经》《国语》《论语》《孟子》等传世文献中反复出现从各种角度论“孝”的段落,往往与神灵及祖先崇拜、祭祀相关,并推衍出子女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这一层意思。然“追孝于前”的本意,在于贵经验、尊传统、重历史。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认为不改变前辈的行为准则便是“孝”,足见孝的精义在于“执古以御今”。
    孝道强调历史的线性延续,不仅诉诸理性的阐明,更充分调动血缘传承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力量,所谓“主爱自亲始”。宗法结构下的社会心理集结为炽烈的“孝亲”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以祈求他们保佑后代人丁兴旺、家族昌盛,更体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顺从、孝敬。“二十四孝”的故事,多弥漫着浓厚的尊亲、敬亲情感。孔孟一再申述,孝不仅是“养”,其精髓在“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认为仅限于赡养父母,便同饲养狗和马没有区别,故无敬之养算不得“孝”。此即所谓“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长期以来,人们把生子立后视作行孝的第一要义,为此引出孟夫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论。其实,这是对孟子语的误释。孟子的全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说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可见孟子并没有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义。汉代人赵歧对孟子这段话的诠解是: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不娶无子”,只是第三位的不孝。孟子的思想体系是仁义至上(所谓“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赵歧将“陷亲不义”列为不孝之首,庶几合乎孟子思想主旨。另外,曾子也主张可以对父母“微谏”,即有礼貌、有限度地提出不同意见,并非无论曲直,对父母一概绝对服从。
1.下列关于“孝”的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祖、法祖在殷商时代就已经确立为一种传统,而“孝”的种种观念就是由敬祖观念推演出的。
  B.孝道是祖宗崇拜的产物,但在盛行“法祖”的商代,“孝”的观念尚未产生。
  C.周金文中多次出现“享孝”一词,显示“孝”的观念已经产生,以后《尚书》等文献从各种角度阐述“孝”的观念。
  D.在宗法社会,老人是生产技艺和社会规范的保有者和传授者,拥有至高威望;“孝”成为社会奉行的第一德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殷墟卜辞中多见“中母”“少母”“多妣”“多母”字样可以看出,殷商时代祖先祭典中先妣的地位相当显赫。
  B.“孝”的本意是贵经验、尊传统、重历史,后来推衍出女子报答父母生养之恩的意思。
  C.宗法社会下的“孝亲”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对先祖的隆重祭奠,另一方面体现为对在世长辈的顺从和孝敬。
  D.人们依据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生子立后作为行孝的第一要义。其实,孟子仅将“不娶无子”列为第三位的不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度不成熟时无孝道的专门提倡,而宗法制度完备化的周代则有了“孝”的观念,可知“孝”的观念与宗法制度关系密切。
  B.《尚书》《论语》《国语》等文献对于“孝”的论述往往与神灵及祖先崇拜有关,可以作为“孝”是由敬祖观念推衍出来的一个证明。
  C.孟子一方面认为孝的精髓在“敬”,另一方面又主张“仁义至上”,可以看出他认为对长辈的“敬”不能凌驾于“仁义”之上。
  D.现代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从文章可以看出,这个规定体现的观念远远超越了古代对“孝”的认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款步走来的大师
俞晓群
    仰望寥寥星空,我想到一位“跨时代”的老人,他的学术成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他身上笼罩着天才与大师的光环,给那暗淡的天空,涂上一抹亮色。他就是许渊冲!
    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1994年,他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并得到“绝妙好译”的评价,顾毓琇赞扬此书“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他的英文回忆录《追忆似水年华》在美国出版,被纽约时报评为“融诗情哲理于往事”的杰出著作。他将《西厢记》译成英文,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誉为“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翁《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他英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寇志明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
    当然,有人会说,归根结底,许先生的存在,还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余绪。这也没错,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许先生并没有停止他奋进的脚步,他更是一位新时代的英雄! 2003年,许光锐在评价西南联大的优秀学生时说,那时培养的人才,物理系的代表是杨振宁,数学系是王浩,中文系是汪曾祺,外文系原来是查良铮(穆旦),可惜他死得太早,现在许渊冲超过了他。
    许先生把学术研究看得比生命还重。许先生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有人会觉得他有些狂妄,不是谦谦君子。在编辑他的文集时,我发现,其实许先生是一住非常讲道理的人,遇事心平气和,见不到半点火气;但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他却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丝毫不要隐瞒自己的观点。
    许先生很尊重傅雷先生的作品和翻译理论,但是他认为傅雷的思想还需要发展,况且傅译并非无懈可击。比如《高老头》,傅译第5页中写道:“你可以看到一个晴雨表,下雨的时候有一个教士出现。”许先生在法国见过这种晴雨表,表的上方有一个小顶篷,天晴时折起,下雨时顶篷自动伸出。顶篷的法文是capucine,教士的法文是capucin,只有一个字母不同,可能是巴尔扎克笔误,也可能是印刷错误,傅译却错上加错了。
    还有,许先生多次与杨振宁讨论翻译的科学风格与艺术风格问题,杨先生翻译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许先生认为翻译十分准确,但属于科学风格,比如他将“文章”直译出来,但杜甫没写过多少文章,所以应该译为“poem”,这就是艺术风格了。另外,许先生在重译《红与黑》时,将此前的几种译本加以比较,批评其中两个译本句法不地道,一句话中出现两三个“的”字,不像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句子。
    许渊冲的风格,坦率而讲道理。有时,他会表现出一种霸气。他说中英互译很难,是英法互译难度的10倍,中国人只能将这个最难的翻译承担下来;他说中国人不应该自卑,应该把翻译提高到创作的地位,建立中国学派的译论;他说中文的优点不在严谨,而在诗性,所以在翻译文学方面,一定会胜过西方一筹;他说《楚辞》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是最强音,而散体翻译却把它变成山峦或大合唱了,只有他有韵有调的翻译,才能表现它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他说重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翻译水平,在竞赛中得到提高,所以直到现在,他还在重译《莎士比亚全集》,并且自信他的译本一定会超过朱生豪或梁实秋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的许渊冲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是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其译文得到顾毓琇的好评。
  B.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许渊冲的中译英《西厢记》不亚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C.在法文中,“顶篷”和“教士”只有一个字母不同,而巴尔扎克在写作时将二者弄错,傅雷在翻译时却没有看出来。
  D.在许渊冲看来,翻译有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之分,但是总体来说,科学风格不如艺术风格的翻译效果好。
  E.许渊冲英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寇志明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许渊冲对自己的翻译也非常认可。
5.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他的学术成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4分)
6.文中运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许渊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牛泪
刘川北
    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
    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半,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牛。
    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老人听到信,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后来,儿子渐渐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采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还有像模像样的名字,什么爱米威廉艾得拉……儿子就当老人养了一头宠物,不需要专门的猫粮狗食,缺点就是个头大了点。
    老人把牛鼻绳早就扔了,牛也用不着干活了。村里的地没人种,都荒着,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再说种地靠着老天爷的几星眼泪能有多大收成?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多,来钱快。牛更加沉稳安详,年轻时的倔脾气全没了,也拉不动那沉重的犁铧了。儿子一般十天半个月来一次,香肠蜂蜜,老吉祥的糕点,旺老财的酱肘子,包装齐整道不出名字的水果……儿子从小没了娘,儿子对娘的记忆来自老人,老人说,你娘有一双大大的眼,水灵灵的,你德山大爷老是开玩笑地说那是双牛眼。儿子懂得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一手把他拉扯大,可谓吃尽了苦头。儿子来了,把东西放下,然后把上次拿过来的过了期的东西一样一样扔掉。老人和牛住在一间土屋里,屋子里弥漫着土腥气和牛身上的汗腥气。儿子跟老人扯了几句天气好好坏坏的话,就急匆匆地开着车,走了。
    儿媳不满意儿子的做法,老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再者说,老人吃什么还给牛吃什么,牛不吃也摆在那儿,纯属糟蹋。儿子有自己的主意,老人不随他到城里享福,恋着老屋和牛,相对而言,这点吃食又算得了什么。
    几天不见老人和他的牛出来转悠。那天傍晚,牛独个出来了,在杏花婶的木栅门前徘徊,还用头顶撞木栅门。杏花婶赶它也不走,用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她,眼睛湿漉漉的。杏花婶想到了什么,围着围裙往老人的院落里跑,果不然,老人病在炕上,起不来了。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儿子风风火火地来了。
    老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强睁开眼,对儿子说:“牛养着……别动它的心思……这头牛有人情味哩……那双牛眼睛里,能瞅得见你娘……”老人的说话声越来越微弱。儿子听老人说过,娘是饿死的,她把自己那份菜团子,留给老人和儿子,自己吃了后山的观音土。娘的眼睛最漂亮,杏核眼,眼眸常常润湿着,像深深的湖水。老人没了老伴后,没有续弦,只有一次,媒人说和柳庄的那个拖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但儿子吵着闹着,他不想来两个野孩子跟他争食,事也就黄了。柳庄的那个女人,跟他娘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汪着一片湖水的亮光。
    老人闭上了眼……牛把木门撞开,哞的叫了一声,出神地望着他,望着睡着了的老人。大大的眼睛淌出混浊的牛泪,一颗一颗,砸在泥地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第8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的描写富有乡土生活气息,与后文“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形成对比,写出了人们对过去耕牛遍野的怀念。
  B.老人“卖牛,不如把爹卖了”的话既透露出老人对牛的感情至深,也委婉地表达出老人对儿子不常回家看望自己的不满。
  C.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世界,与老人不愿进城形成对比,表明年轻人乡土观念淡薄,不愿种地愿打工,也表明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D.小说两次写牛流泪,一次是牛“眼睛湿漉漉”地盯着杏花婶,一次是牛望着去世的老人“淌出浑浊的牛泪”,既紧扣题目又深化了主题。
  E.老人与老牛同住一屋,甚至把儿子买来的东西喂给它吃,既表现了老人与牛之间的至深感情,也暗含着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老年人生活的主题。
8.老人不愿意随儿子进城是因为恋着老屋和牛,老人为什么如此恋着老牛?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光允,赵光逢之弟也,俱以词艺知名,亦登进士第。光允仕粱,历清显,伯仲之间,咸以方雅自高,北人闻其名者,皆望风钦重。度庄宗平定汴、洛,时卢程以狂妄免,郭崇韬自勋臣拜,议者以为国朝典礼故实,须访前代名家,咸曰光允有宰相器。薛廷珪、李琪当武皇为晋王时,尝因为册使至太原,故皆有宿望,当时成谓宜处台司。郭崇韬采言事者云,廷珪朽老,浮华无相业;琪虽文学高,倾险无士风,皆不可相,乃止。同光元年十一月,光允与韦说并拜平章事。
    光允生于季末,渐染时风,虽欲跃鳞振翮,仰希前辈,然才力无余,未能恢远,朝廷每有礼乐制度、沿革拟议,以为己任;同列既匪博通,见其浮谭横议,莫之测也。豆卢革虽凭门地,在本朝时,仕进尚微,久从使府,朝章典礼,未能深悉。光允每有发论,革但唯唯而已。后革奏议或当,光允谓群官曰:“昨有所议,前座一言粗当,近日差进,学者其可已乎!”其自负如此。
    先是条制权豪强买人田宅或陷害籍没显有屈塞者许人自理内官扬希朗者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援例理复恭旧业事下中书,光允谓崇韬曰:“复恭与山南谋逆,显当国法,本朝未经昭雪,安得论理?”崇韬私抑宦者,因具奏闻。希朗泣诉于庄宗,庄宗令自见光允言之。希朗陈诉:“叔祖复光有大功于王室,伯祖复恭为张浚所构,得罪前朝,当时强臣掣肘,国命不行,及王行瑜伏诛,德音昭洗,制书尚在,相公本朝世族,谙练故事,安得谓之来雪耶!若言未雪,吾伯氏彦博,泊诸昆仲,监护军镇,何途得进!”渐至声色俱厉。光允方恃名德,为其所折,悒然不乐。又以希明幸臣,虑摭他事危己,心不自安。三年夏四月,病疽卒。赠左仆射。
    (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条制权豪强买人田宅/或陷害籍没/显有屈塞者许人/自理内官杨希朗者/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援例理复恭旧业/
  B.先是条制/权豪强买人田宅/或陷害/籍没显有屈塞者/许人自理/内官杨希朗者/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援例理复恭旧业/
  C.先是/条制/权豪强买人田宅/或陷害/籍没显有屈塞者/许人自理/内官杨希朗者/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援例理复恭旧业/
  D.先是/条制/权豪强买人田宅/或陷害籍没/显有屈塞者/许人自理/内官杨希朗者/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援例理复恭旧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仲,古时一家有兄弟数人,起名时用“伯仲叔季”等字,以示从幼到长有序。
  B.宦者,是对中国古代宦官的称呼,蔺相如就是通过宦者令举荐入朝廷做官的。
  C.宰相,特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宰是主宰,相是襄礼之人,有辅佐之意。
  D.朝章典礼,是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朝章为朝廷的典章、乐章,典礼为制度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崇韬采纳议事人的意见说,薛廷珪老朽、李琪在文学上成就高但行为邪恶阴险没有士子风采,都不能做宰相,于是作罢。后来赵光允被授予平章事。
  B.赵光允虽仰慕前辈,可才力不够广阔深远。对待豆卢革的奏议时,即使豆卢革的奏议恰当,也随意评价,语言中有嫌他读书少之意。
  C.在复恭旧日的产业问题的处理上,赵光允错误地认为本朝没有经历昭雪,哪能申辩冤屈?这正中郭崇韬暗中抑制宦官的心愿。
  D.杨希朗诉说,皇帝下命令昭冤洗雪,诏书还在,众位兄弟为官监护各军镇,不能说没有昭雪,说得赵光允哑口无言,承认了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列既匪博通,见其浮谭横议,莫之测也。
  (2)相公本朝世族,谙练故事,安得谓之未雪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梅雨夜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妻亡后,遭排挤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为踏青节。②“无赖”:即“无心”。③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④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开篇点题,交代作诗的时间、地点,点明事件为踏青节时江上春游。
  B.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江行游春时东风煦暖、春意洋洋的景象。
  C.颔联描写的踏青赏春时花红柳绿、蜂飞蝶舞的盎然春景,引发了“游人”满怀喜悦、流连陶醉的感情.
  D.尾联中“莫悟”即“不理解”之意,写新滩春水不理解“游人”的忆归之意,用拟人的手法抒写了“游人”的特殊感受。
    E.这首诗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15.李诗的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与杜甫《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在抒情方面有何异同点?请简析。(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述了一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远去,流露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    ”。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糅合着忧虑和跟前的欢喜,文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老师说,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个人,对于不够优秀的同学不能    。
    ②她为人温和谦逊,待人礼貌有加,即使不熟悉的人她也总是    。
    ③当他以一个崭新的形象站在众人面前时,大家都    纷纷称赞。
    A.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青眼相看    B.另眼相看  青眼相看  刮目相看
    C.青眼相看  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D.青跟相看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了解到,哈尔滨市近日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加强餐饮市场监管专项整治。
    B.针对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现象,国务院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代表的意见建议。
    C.巴黎所遭遇的惨剧意味着一场新的反恐战争已经开始了,包括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已经参与叙利亚战争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安全化”的状态。
    D.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特别防止市场大幅下跌甚至发生股灾,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快乐这个东西很是微妙,    ,    ,    ,    ,    ,    ;谁拥有了快乐,谁就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①在这个世界上,谁抓住了快乐,谁就拥有了真正的财富
    ②它常常跟你捉着迷藏,开着玩笑
    ③你认为自己拥有了快乐的资本,满可以快乐一下了
    ④快乐又偏偏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你的心里
    ⑤快乐却偏偏侧着你的脊背离你而去
    ⑥你认为一点儿快乐的资本都没有了
  A.③⑤⑥④③①    B.②⑥④③⑤①  C.②③⑤⑥④①    D.③⑤②⑥④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    ①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    ②    ;朝新的方向前进,  ③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21.下面是某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院。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院之美,反添荒凉之感;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仅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莳花植草,庭院一下子变得有气势,有特色。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差别立现。
    有人为求做完,草草了事;有人为求做好,费尽心思。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3.220.37.6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1)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7浙江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