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娄底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毕业试卷
试题
名称
2016年娄底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九年级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娄底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3、请在答题卡上做答,答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戏谑(xuè
试题预览
娄底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做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戏谑(xuè)  妖娆(ráo)    分道扬镳(biāo)
B、栖息(qī )  阔绰(chuò)   呱呱坠地(guā)
C、镂空(lóu)  悚然(sǒng)   言简意赅(gāi)
D、烙印(lào)  阴霾(mái)    毋庸赘言(wù)
答案:A(解析:B呱呱坠地的“呱”读gū,C项镂空的“镂”字读“lòu” D、毋庸赘言的毋字读“w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嘹亮      笙萧        肆无忌惮     坦荡如砥
B、孤僻      辍泣       流连忘返     首当其冲
C、濡湿      涸辙       义愤填膺     寥寥可数
D、谛听      琐屑       水泻不通     悬崖绝壁
答案:C(解析:A笙萧的萧应是“箫”B“辍泣”应是“啜泣”D“水泻不通”应是“水泄不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与者,屠呦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B、“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 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
  C、省首批“产镇融合示范镇”共有13个乡镇入选,我市桥头河镇一路过关斩将,以“蔬菜小镇”冠名上榜。
  D、站在曾国藩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答案:B(解析:“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之间的 乐趣。现泛指家庭的乐趣。用在这里来形容志愿者与孤儿院的孩子们的关系不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娄底市积极推进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工作。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鉴别能力。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C“避免不再发生”指的是“一定让它发生”属双重否定使用不当)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郭沫若《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
  B、宋朝词人范仲淹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C、《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答案:B(解析:本题考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李清照不是范仲淹。本题考查学生对)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理解。“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这句是设问不是反问.)
7、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共10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六则)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知不足,          。知困,         。(《教学相长》)
  (4)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5)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香港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药、医疗、金融、房地产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保健行业的常青树,金日集团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多次蝉联消费者首选品牌。有记者质询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立业的信息时,公司创始人李仲树先生回答说:“纸扎的花骗不了蜜蜂。”
李仲树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做事业,做产品都靠的是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从不夸大产品功能。(解析:这句话来自于歇后语:.纸扎的鲜花——再像骗不了蜜蜂。比喻假的东西不能蒙混过关。)
9、按要求作答(6分)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2016年G20峰会将于9月4—5日在我国杭州举行。下图是G20峰会的徽标,请仔细读图,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1)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
答案:要素构成: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
(2)请说说该徽标的寓意
答案:寓意: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解析:图文标志题应先明确该标志使用的场合。再认真观察标志的组成部分,分析该标志使用场所的主题。)
二、阅读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 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 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答案: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用现代汉语写 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答案: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答案:“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
                  (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解析::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三)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如果说和硫酸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
1、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答案: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之快,减少的数量之多。(解析:说明方法的题型,答题思路是: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不超出围栏。
                                             
答案: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近于全部。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这种题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答题模式:不能删除+词语的意思+去后的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3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3分)。
答案:1、陆地需要依靠动生来运输营养物质。2、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线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3、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帯到陆地上去。(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题。只要认真从文中找,以文为本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四)读点诗词养点气
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 读诗词汲取先人的诗学精华,同时坚持写诗词,一旦有感有悟,即在手机、纸片、笔记本上随时记下。因为工作与时间的关系,诗词短小精巧,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也悟得点滴体会,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诗词的深刻意蕴和万千气象。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 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 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答案:1、读诗词养点浩气。2、读诗词养点骨气。3、读诗词养点地气4、读诗词养点清气(解析:用多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题,从每段的开头就可以找到。)
20、选文第二段运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引证法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解析:先明白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然后对号入座。其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1、选文2、3、4、5段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
答案:每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展规律,由表及理,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解析:文章段落的顺序能不能换,要找到文章各段之间的联系,是否按空间、时间、或者逻辑顺序在组合,本题是按逻辑顺序组合的,找到它们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
(五)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1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2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3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4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5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6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7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8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 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9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1 0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11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12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13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14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 了。
1 5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16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17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18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22、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答案:善良、孝顺、 体贴、细心,懂感恩。(解析:人物性格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从他们让父亲靠在肩膀上睡觉可以看出)
23、请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答案: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解析:人物描写的句子赏析题,思路:什么描写方式+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表现的思想))
24、细读选文17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答案: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解析:对句子中的词语的理解,思路:这个词语或短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
25、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答案:结构上:做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解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往往起强调突出某种感情的作用)
26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
答案: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就可以)(解析:启示是从文中感悟到的道理,从文中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
三、写作
题目:(1)请以“新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创建“平安社区”创建“书香校园”创建“优秀班级”等等,来自政府的,单位的,学校的形形色色创建活动,正悄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品质。请以——-----创建活动刍议“为题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上列两题,请任选其一作答
2、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23.146.49.21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毕业试卷


上一个『2016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 文』  下一个『大田县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