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
试题预览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社会流动,简而言之,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感慨颇多:“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饿饥。”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土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宋太宗曾叹息:“大臣子孙皆鲜克继祖父之业。”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土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
    其二,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如今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宋时已有此一说:“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相适应,人们格外重视教育后代:“人生至要,无如教子”,以此来防止家道衰败。
    其三,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等级差别明显,高低贵贱分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旧格局被打破,出现了“贫富贵贱,离而为四”的新趋势。四民由四种不同的身份逐渐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且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由于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宋仁宗时出任都转运使的郑骧、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的冯京就是两个突出的实例。宋人说:“钱如蜜,一滴也甜”。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吏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
    最后应当指出,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两翼,社会流动绝非越大越好。尤其是经济上的上下流动,一旦规模过大,贫困户猛增,暴发户飙升,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多数时间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正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有学者称之为“单线社会流动”,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张邦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有删改)
1.下列有关宋代社会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前代相比,作为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的社会流动,其趋势在宋代增大,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以及职业等三个方面。
*B.政治上“不崇门阀”,习俗上门第观念相对淡薄,故而宋代科举取土“一切考诸试篇”,平民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C.苏洵曾说:“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这正是对宋代经济上社会流动趋势增大的感叹。
D.随着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士商相混。有的商人成为土,担任朝廷官员,甚至一身二任。
【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不符合“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的意思。】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宋代社会上的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但士庶间在通婚、交友等方面的旧习俗并没有完全改变。
B.宋代土地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而且政府也减少了对土地买卖、流通的限制、干预,是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C.社会流动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社会流动性越大,标志着社会越有活力,发展越健康。
D.尽管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但贫贱者上升为富贵者的几率并不高。可见,宋代社会的流动是有限的。
【“……发展越健康”不符合“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两翼,……一旦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在宋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增大。
*B.假如生活在宋朝,“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土庶”等现象在生活中还是不太可能流行的。
C.假如生活在宋朝,“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人们重视教育后代勤俭持家。
D.假如生活在宋朝,“(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之类贱商的情形有所减弱,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与“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土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说法不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十年后
欧·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评分补充细则及样例(共48页word文档)』  下一个『2017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