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一部分(1~6题2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8页,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  号
第一部分 第  二  部  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第 一 部 分
(1~6题  22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 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6)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
(7)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选出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3分)                                     (    )
   A.花圃 嫉妒 深邃人声鼎沸        B.班斓 磐石 祈祷 义愤填鹰
   C.幽寂 盔甲 懊悔 鞠躬尽瘁        D.崎岖 亘古 澎湃 锲而不舍
3.选出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    )
   A.确凿(záo)  桑葚(shèn)  人迹罕(hǎn)至
   B.蝉蜕(tuì)  倜傥(tǎng)  九曲(qū)连环
   C.骊(lí)歌   讪(shàn)笑  铤(tǐng)而走险
   D.哺(fǔ)育   炽(chì)热   鲜(xiān)为人知
4.选出说法有错误的的一项。(3分)                                      (     )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B.《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句意。(3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一句:
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第二句:
                       第三句:
6.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2)题。(3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刚好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                                              
(2)指出这段文字的行文特点:                                                
第  二  部  分
(7~24题  4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7~9题。(6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指出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                、                 。(2分)
8.三四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创设出了怎样的意境?(2分)
答:                                                                          
                                                                              
9.第四句中的“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10~14题。(12分)
(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二)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②太祖:曹操,曹冲之父。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自为其名   (              )      (2)邑人奇之     (            )
(3)欲知其斤重 (              )      (4)则校之可知矣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2)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译文:                                                                       
12.文(一)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答:                                                                         
13.文(二)从正、侧两方面写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的特点,请具体指出。(2分)
答:                                                                         
14.你认为世上有方仲永和曹冲这样的神童吗?为什么?(2分)
答:                                                                         
                                                                             
三、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一文,回答 15~19 题。(14分)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 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qìng)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 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当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座大院如今已经衰败,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他让我有了一种亲近感。    
⑤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dá)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透过朴实的外表,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gàn)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 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⑥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⑦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⑧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选文有改)
15.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2分)
答:                                                                         
                                                                             
16.分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其效果。(4分)
答:                                                                         
                                                                             
17.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3分)
答:                                                                         
                                                                             
18.作者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什么特点?(3分)
答:                                                                         
                                                                              
19.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对此,你有什么感悟?(2分)
答:                                                                         
                                                                             
四、阅读《做父亲》一文,回答 20~24 题。(16分)
(1)楼窗下的弄里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骨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做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缀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就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有删改)
20.根据语境揣摩孩子的心情,分别写出来。(4分)
第(2)段: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第(8)段: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答:                                                                        
21.第(6)段,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何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4分)
答:                                                                         
                                                                             
22.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
答:                                                                         
                                                                             
23.关于文中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你认为“我”该不该说下去?为什么?(2分)
答:                                                                         
                                                                            
24.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2分)
答:                                                                         
                                                                                                                                                      
第   三  部  分
(25题   50分)
25.请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不要写成诗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600































 
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七语答案及评分标准 (120分) 2017.4.
第一部分(22分)
1.(7分)(每小题1分,如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凭君传语报平安(2)影入平羌江水流(3)正是江南好风景(4)黄梅时节家家雨
(5)各领风骚数百年(6)一片孤城万仞山(7)大漠孤烟直
2.(3分)B  3.(3分)D  4.(3分)C  5.(3分)描写木兰跨战马冲险关奔赴战场的情形;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6.(3分)(1)《昆虫记》 法布尔  (2) 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亲切。
第二部分(48分)                   
一、(6分)
7.(2分)《滁州西涧》 韦应物
8.(2分)春潮、雨、野渡、横舟(1分)创设出孤寂、闲适的意境(1分)
9.(2分)“横”字既写出了船只随意泊停的情况(1分),又反映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1分)。(一说: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12分)
10.(2分)(1)题名(2)对……感到惊奇(3)它,指大象(4)比较(对两个得1分)
11.(4分)(1)让(他)作诗,(作品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2) 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方法。
12.(2分)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1分),没有让他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1分)。
13.(2分)正面: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侧面: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14.(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14分)
15.(2分)少时,“我”自视才高,想当作家。现在自觉狂妄;“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少不更事,轻狂自负;如今忆起,愧作此言)
16.(4分)动作描写精练到位,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2分);语言描写简洁平实,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2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意思对即可)
18.(3分)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朴实勤俭、热爱劳动等人格魅力。
19.(2分)目的是让“我”从孙犁那里学习“为文先为人”的道理(1分)。其实,不仅“为文”,做任何事,都应如此(1分)。
四、(16分)                    20.(4分)(1)高兴(惊喜)(2)依依不舍
21.(4分)只认钱做交易,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反映家里穷困,突出父爱的沉重与无奈。
22.(4分)温情且充满生机;景情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的无奈。
23.(2分)(1)应该。作为父亲要让孩子们学一点生活的技巧(处事的本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生活。(2)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人生观、世界观还未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变得世故。(言之有理即可)
24.(2分)文章通过父亲与孩子们欲买小鸡未果一事(1分),引出了“如何教育孩子”这个令人深思的现实问题(1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50分)             25.(50分)题目:春天的故事    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113.220.13.7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宏远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安徽省宁国市D片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