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二十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邵良红审题人:黄晓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19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切磋通霄达旦殒身不恤B.遐想萍水相
试题预览
二十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邵良红   审题人:黄晓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19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切磋    通霄达旦    殒身不恤         B.遐想    萍水相逢    粗制烂造
C.膨胀    明辨是非    饱经苍桑         D.缔造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窗外传来美妙的歌声,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全心全意地倾听着。
D.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就能亦步亦趋地向着目标一路前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C.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①②⑤
C.④③②⑤①                 D.④②①⑤③
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子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
    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则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略有改动)
5.对上文讨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话题,概述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谈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B.谈模仿对创造的制约。
C.谈模仿对创造的促进。          D.谈模仿与创造的区别。
6.对文中引用《日知录》中一段话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说明完全模仿前人决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B.为了说明不注意模仿前人也不能创作出好作品。
C.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都是必需的。
D.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是有矛盾的。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掌握创作的各种专门学问和技巧离不开模仿。
B.真正的艺术家与匠人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
C.艺术家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的模仿。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茂林修竹     修:长,高。          B. 世殊事异     殊:不同。
C. 向之所欣     向:方向。            D. 其致一也     一:一样。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能喻之于怀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B.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的文采产生感慨。 
C.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我的这篇文章产生感慨。
D.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文章写山水抒豪情,情景交融。      B. 三、四两段主要是抒情、议论。
C. 文中情感复杂多变,波澜起伏。      D. 一、二两段主要是叙事、写景。  
四、(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2.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时间、环境。
B.第二句写了作者与友人临别之时的心情。
C.第四句写了友人所在的贬谪之地的景物。
D.第三句写了作者与友人离别分手的原因。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此诗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巧妙,耐人寻味。 
C.此诗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五、(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必修在【甲】中任选一题,在【乙】中任选三题)(5分)
【甲】(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开篇即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乙】⑴ 青,_________,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_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⑶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⑷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⑸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六、(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史铁生的微笑
苗向东
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不知是否还笑得出来?不知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 
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如云,明亮似水,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那时她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实习生。如今依旧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特别宽厚的笑。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生马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那微笑,是忘忧的笑,忘我的笑,灿烂又从容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深深打动。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史铁生的微笑诚挚而灿烂,朴实而憨厚,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史铁生在《病隙随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灿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极强的生命力。 
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困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活着的我们应当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他是在用笑容温暖别人,也是在用笑容给自己取暧。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为使母亲开心并为自己感到骄傲。2011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其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的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最美。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⑦史铁生正因为把握住人生、思想与文学的真谛,才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才变得强大、不可战胜,才笑得出来,才笑到最后。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1年度佳作》,2011年12月)
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写史铁生的时候为什么专门写他的微笑?(4分) 
16.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4分)
(1)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
(2)他是在用笑容温暖别人,也是在用笑容给自己取暧。
1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史铁生别具个性魅力的微笑?(3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史铁生“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变得强大、不可战胜”? (4分)
七、(40分)
19.以“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二十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12分)
1. 解析:答案,D。每个错误项中,都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霄——宵,苍——沧,烂——滥。
2. 解析:答案,A。鼎力相助: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词;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多表示很忠心。
3. 解析:答案,B。A项,是逻辑错误造成的词序不当,应为“建立和健全”;C项,主客颠倒,应为“大家对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D项,搭配不当,应为“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
4. 解析:答案,C。按照“语意连贯”的一般要求,依据“总——分——总”的原则,可以顺利判断出答案。
二、(9分)  
5. 解析:答案,A。阅读文本,要着眼于全文,不能就局部内容进行判断。从整个语段来看,是谈“关系”的。文中,也谈到“区别、制约、促进”等,但都是局部观点。
6. 解析:答案,C。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离不开具体语境,也离不开上下文。A、B两项只说“模仿”,理解就出现了偏颇。D项,是离开文本,生造出来的错误项。
7. 解析:答案,B。选文中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由此,可以推断,艺术家和匠人是有共同之处的。
三、(13分)
8. 解析:答案,C。向,当解释为“以往,过去”。
9.解析:答案,D。①为介词,在;②为介词,对;③定语后置的标志;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10. 解析:答案,A。要理解重点词语,如:览者,指“读者”;斯文,指“这次集会的诗文”。
11. 解析:答案,A。文章主要是叙事、议论。写山水,与“抒豪情”没有关联。说“情景交融”也十分勉强。
五、(6分)
13.C  13.D
六、(5分)
14、解析:【甲】 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乙】取之于蓝  周公吐哺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同是天涯沦落人  孤舟一系故园心
六、(15分)                                              
参考答案: 
15.只有抓住特征,才能写活人物。史铁生的特征性的标志便是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微笑,作者专门写他的微笑正是抓住了史铁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始终“微笑”这一表情特征,然后带领读者走近史铁生,进而走进这位作家的内心世界。   
16.(1)作者不仅喜欢史铁生的作品,更喜欢史铁生作品中文字传达出的乐观、自信和坚强的精神。 (2)史铁生用笑容让别人温暖,让别人感动,也用笑容鼓励自己克服人生的种种困难,从而更加坚强和勇敢。 
17.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史铁生的微笑:一是史铁生亮相于电视镜头中的可视的微笑;二是他所创作的作品中透出的可感的微笑;三是史铁生对自己坎坷人生绽放出的从容的微笑。 
18.因为史铁生始终用乐观和坚强面对人生,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折磨,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生、思想与文学的真谛,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遗产,鼓舞人们坚强地面对人生,给读者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因而变得强大和不可战胜。
 
七、(40分)19. 作文略。 (113.220.13.7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陆丰市东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