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七年级下册 )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诚仁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嗥鸣(háo)迭起(dié)彭湃(ài)义愤填膺(yīng)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C.凹凼(dàng)涎水(yán)
试题预览
诚仁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涎水(yán)  徘徊(huái)   烟 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3.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C.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使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
5.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他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
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⑤③④②①
6.名著阅读填空(3分)
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  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在经历多次挫折后,并随着他心爱的女人         的自杀,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          。
7.综合性学习(4分)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中国梦”,他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 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梦”的内涵。(2分)
                                                    
(2)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说说你的“中国梦”是什么呢?(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每小题1分,8分))
8.默写
(1)                  , 弹琴复长啸。
(2)马上相逢无纸笔,                          。 
(3)草树知春不久归,                          。
(4)        ,对镜帖花黄。
(5)《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6)《木兰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生活的两句诗是             ,             。
(二)古诗歌阅读(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1-14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 权谓吕蒙曰(        )                
(3)见往事耳(       )       (4) 即更刮目相待(        )  
12.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乃    蒙乃是就学
         以钱覆其口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过   及鲁肃过寻阳                    D.但    但当涉猎
       人恒过,然后能改                         但手熟尔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5-18题。(11分)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5.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父母对“我”的包容与理解?(3分)

16.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8.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9-23题。(12分)
送报的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儿,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9.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表明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
开端:               ;
发展:               ;
高潮和结局:                 。
20.请找出文中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2分)

21.文章在写送报少年的同时,也写了“我”的儿子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22.文章结尾当“我”听到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时,“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当时“我”惊讶的心理活动。(50个字左右)(3分)


23.文章以“送报的少年”为题,有什么含义?(2分)


三、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总有一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

请以“给力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至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去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题目:以微笑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边静      审核人:赵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3分)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涎水(yán)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3.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分)
A.“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C.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使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
5.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他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 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
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⑤③④②①
6、名著阅读填空(3分)
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  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在经历多次挫折后,并随着他心爱的女人  小福子     的自杀,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他”是小说《  骆驼祥子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     老舍      。
7.综合性学习(4分)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中国梦”,他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 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梦”的内涵。(2分)
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说说你的“中国梦”是什么呢?(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每小题1分,8分))
8.默写
⑴                  , 弹琴复长啸。
⑵马上相逢无纸笔,                          。
⑶草树知春不久归,                          。
⑷        ,对镜帖花黄。
⑸《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6)《木兰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古诗歌阅读(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分)
10.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1分)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分)
 (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1-14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 权谓吕蒙曰(        )                
(3)见往事耳(       )       (4) 即更刮目相待(        )  
12.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C  )(2分)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乃    蒙乃是就学
         以钱覆其口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过   及鲁肃过寻阳                    D.但    但当涉猎
       人恒过,然后能改                         但手熟尔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他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现身说法以使他人信服的道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5-18题。(11分)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 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 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5.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父母对“我”的包容与理解?(3分)
理解“我”拖树根回家收藏;全家出游时,宽容“我”想睡觉不去海边这一行为;特意从海边为“我捡”回石头并清洗干净。
16.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3分)
17.“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 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2分)
18.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3分)          

(二)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5-18题。(12分)
送报的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 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儿,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 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9.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表明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
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发展:七月下旬的一 天;  
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八月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7年信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