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
试题预览
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书法之美重在内涵
马治权
纵观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即它脱离了具体的事物图景(体积、面积、质量、形状、面貌等等),但它之脱离开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却又恰恰是为了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恰恰是为了再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相吻合相同构。”(宗白华《意境》)
这段话很有名,但它只说对了一半。这种“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的文字,变成书法艺术后,就复杂多了,就需要一个支点,即表现它的独特工具。如果没有这个“表现”工具,那么它仍将一事无成(指艺术方面)。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软则奇怪生焉”就是讲工具的作用。因为“软”则八面生风,因为“软”则使作者的才情有了无穷无尽发挥的可能。大学者辜鸿铭也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不易精确,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作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跌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导演何志铭说:“我做过电影美工,往往要将一些字画做旧,因为要追求那种色泽。然而做旧的颜色与真实的古色毕竟差了许多。天成的旧色纳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蚀磨,其精气神更加毕现,沧桑而古气,独特而不可再造。”这种色彩的绝美,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以致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可见,书法之高下,最终是学养的较量。“圣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刘熙载《艺概》)杨子云:“字为心画。”(姚孟起《字学忆参》)苏东坡亦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因此我们看书法,主要是看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者的学养。当然这是对欣赏者所言,欣赏者“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是沉溺于其中的神采和内涵,而书写者就不是这样简单了。书写者沉迷于书法,“展指画地”“指摧爪折”仅仅是为了美不胜收吗?人世间美的东西实在是恒河沙数,难以尽览,何以中国文人独独沉溺于黑白两色之书法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用毛笔蘸着墨在纸上写成文字,呈现出一种具象的视觉。
B.书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绝美,而是其内涵凸显出来的神采。
C.书法是由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点线运动变化构成的。
D.书法是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和修养等的物质化。
2. 下列对原文中引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中的“软”是对书法的独特工具来说的。
B.从辜鸿铭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书写方式是不同的,因而获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C.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对书法有较深认识的人“惟观神采”,可以不去看书法的字形。
D.刘熙载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关乎其笔性墨情。他的说法与杨子的“字为心画”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上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能够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只有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
B.宗白华认为汉字“再现(表现)宁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但作者却对这个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意见。
C.一些书法家在装帧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书法是一种视觉上的具象,呈现出了绝美的色彩。
D.与书写者不同,对欣赏者来说,主要看书法的神采和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者的学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游褒禅山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名作动,筑舍定居
B.火尚足以明也                    明: 明亮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 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道: 说
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于仆碑                 当其欣于所遇
B. 其孰能讥之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 险以远,则至者少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 而人之所罕至焉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B.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D.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武昌阻风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8、说说本诗第一句中的“留”字的表达效果。(5分)
答:                                                                                                                                                     
9、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琵琶女的身世引起白居易强烈的共鸣,发出的感慨是                     ,                      。
(4)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要注重积累,否则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句子是                      ,                      。
(5)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 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 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B. 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 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
C.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对于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6分)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4)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观众。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和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像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的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没有废墟,就无法印证文明的轨迹,残损和破败正体现了文明的韧性。
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阅读与鉴赏》,选入时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们带进想像中繁华的罗马城,而实际中的罗马城并非如此,作 者的情绪随之“低落”下来,待看到更多的废墟后作者的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
B.文中“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一句,暗合文眼, 暗示了后文中废墟巨大的历史意义。
C.文章第三段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作者目的是借斗兽场的废墟控诉万恶的奴隶制度,批判奴隶制 度的野蛮和血腥,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D.罗马保留了很多建筑的废墟,而我们中国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觅不到一座了,让人痛惜。
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辩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
(2)说说你对第二段中“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读书月的主推者王京生获“孔子奖章”,这一切离不开理念的支撑,离不开 的坚持。
(2)本届艺术节的舞蹈作品同样令人:荷兰的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美国的现代舞作品《春之祭》与《声希》、西班牙的《松烟》等,舞蹈语汇丰富多彩。
(3)秋天,带紫的藤蔓,爬在一些四合院的围墙上和院里几棵树上泛着紫光的果子,,温文尔雅地礼赞着中秋和国庆这两个几近相逢的节日。
A.孜孜不倦 目不交睫 相辅相成
B.孜孜以求 目不暇接 相得益彰
C.孜孜不倦 目不暇接 相得益彰
D.孜孜以求 目不交睫 相辅相成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
B.随着打车软件“滴滴快车”通过微信支持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持和支付宝“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D.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15.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①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②垂花门为四合院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③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 ③①④②      B 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6.仿照下面句式另外写两个与之相同的句式。 
音乐,当袅袅的余音消灭时,还在记忆之中震荡;花香,当芬芳的紫罗兰凋谢时,还在心魂之中珍藏。 
(1) 
(2) 
17. 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定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开展主要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渤海环境监测、监视、预警、应急系统。总投资估算400亿元人民币。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专家指出,渤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已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死海”的程度。据2008年 2月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渤海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的2.6%,但每年全国40%的直接排海污水排入了渤海。
标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很多人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一些医生,缺少了对生命的尊重,丧失了医德;一些官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一些商人,利欲熏心,生产有毒蔬菜、有毒鸭蛋、有毒奶粉……这都因为责任的缺失,责任,是人性中至尊至贵的东西。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照明
5、D    (A、前一个“于”,在;后一个“于”,对于。B、前一个“其”,反问语气,难道;后一个“其”,代词,他。C、前一个“以”,表并列关系,而;后一个“以”,表因果关系,因为。  D、都是表转折关系,却。)
6  C.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去掉双重否定(作用是加强论述的力度),就是三有:有志(坚定的志向)、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
7、(1) 等到出去以后,有人要怪罪刚才想要出来的人,而且我也后悔跟随他们而没能尽情享受那游玩的乐趣。(“或:有人,咎:责怪,极:尽情享受”各得1分,句意通顺1分)
(2)世界上奇妙雄伟、珍异特别、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危险、偏远的地方,人们很少到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非常:不同寻常;
 远险:形作名,危险、偏远的地方 ; 罕:很少”三个词各得1分,句意通顺1分)
(3)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所以:……….的原因,1分;句意通顺1分)                
8、将春风拟人化,把归程遇到风阻写成春风殷勤相留,化无情为有情,(3分)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诗人的留恋之意。(意合即可)(2分)
9、运用了借景抒情、正话反说(或“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3分),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3分)  (意思对即可)
10.(1)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然后践华为城  临不测之渊。
11.(1)CD,4分, (A.“怕”字不是表现对别人的无情,而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钱拒绝记者采访的态度;B.15分是钱钟书自己的说法,不是作者的推测;E.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沭阳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