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校(荆州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七校(荆州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年级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龙泉中学命题人:龙泉中学高二语文组审题人:万忠华考试时间:2017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第Ⅰ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玉石的信仰无论是儒家的君子比德于玉伦理观,还是道家的玉皇大帝信念,
试题预览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年级4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    命题人:龙泉中学高二语文组    审题人:万忠华   
考试时间:2017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玉石的信仰
无论是儒家的君子比德于玉伦理观,还是道家的玉皇大帝信念,民众琼楼玉宇的天国想象,乃至“宁为玉碎”的舍生取义精神,以“温润如玉”为理想的艺术美学,无不发源于史前的玉石崇拜神话。
这些玉石的故事,既然是来自史前期的一种信仰,原来仅在一个地方流行,随后像宗教观念传播一样,走遍大部分中国,原因就在于凡是使用玉器的人,都把玉当成通天通神的礼器来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西周玉覆面,是金缕玉衣的前身,西周时还没有用玉覆盖全身,只盖脸。如果问玉和丝绸什么关系,这些玉片是缝在丝绸面料上。古人认为玉和帛代表“精”,即天神的生命力,起死回生的力量,用它来盖死者之面,与后来的金缕玉衣是出于同一种想象。
文献中有个证据,就是《穆天子传》讲西周第五代帝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拜会西王母。周穆王没有工兵为他开路,他走的是史前现成的路。这条路线应该是四千年前就有。从“载玉万只”这样的叙事看,《穆天子传》这部书,过去被当做文学传奇,有人说是一部游记。现在看来是国人玉崇拜的圣经。美玉的来源为什么在昆仑,如今可用实物证明。玉石之路上进口的玉料,从本土视角看,要比丝绸的出口早得多。
关于中国四千年来的玉文化记忆,典型地表现在神话传说中,关于夏代灭亡有个神话:亡国之君夏桀,过于奢侈,耗尽民间财力。文献一再说他修筑了两个建筑,叫瑶台、玉门。都知道玉是象征天国琼楼玉宇的,人间的统治者希望在地上建一个永生的宫殿,效法天国。这完全是可以想象的。
2012年在陕北发掘出一古城,距今4300年,在一段倒塌城墙的石缝里,找出六件玉器!当年建城时,玉器就插在石头缝里,而不是佩戴在身上。这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可以说又是一次现实超出想象。
古代关于瑶台、玉门之类神话建筑的说法,现在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位于陕西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作为一座防御性建筑,无论外城内城,还是瓮城马面,建城就用玉器穿插装备。中国最早的玉戈,全部出在这里。
玉代表天神的能量,什么能量?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告诉你玉有三个功能: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辟邪,能挡住所有的妖魔鬼怪,无论是能看见的敌人,还是看不见的敌人——魑魅魍魉。你想象古人建城时,目的就是挡住强敌,在城墙里要放有刃的玉器,实际上有精神武器的意思。像玉璋,从北方的河套地区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一直到广东和香港,都有史前玉璋出土。这样一些重要的礼器,批量地出现在这么广大的地域,代表什么,代表玉文化观念,走到大江南北,全面覆盖,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命题叫玉文化先统一中国。对神玉的信仰,先于秦始皇两千年已经大致统一了东亚。  
                                          (摘编自叶舒宪2016年《光明讲坛第126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石崇拜的神话故事刚开始仅在一个地方流行,后来由于使用玉器的人把玉当成通天通神的礼器来用,于是便传遍大部分中国。
B.古人用玉覆面,在丝绸面料上缝缀玉片,是因为他们认为玉和帛代表“精”,即天神的生命力,用它们来覆盖死者之面,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C.《穆天子传》中载周穆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拜会西王母,过去人们将之视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故事,现在看来是国人玉崇拜的圣经。
D.神话传说夏代亡国之君桀生活腐化奢侈,耗尽民间财力,修筑瑶台、玉门等与玉有关的建筑,这是四千年来中国玉文化记忆的典型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前时期的玉石崇拜神话直接导致了儒家的君子比德于玉伦理观、道家的玉皇大帝信念以及民众琼楼玉宇天国想象的形成。
B.古人认为玉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西周时有用玉盖脸的习俗,后世有给亡人穿金缕玉衣的讲究,都是认为玉具有神奇力量的体现。
C.2012年在陕北发掘出的一古城城墙的石缝里找出六件玉器,说明古代关于瑶台、玉门之类玉建筑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D.中国古人建城时在城墙里要放有刃的玉器,既希望它能够阻挡住那些看得见的敌人,也能够阻挡住妖魔鬼怪这些看不见的敌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穆天子传》“载玉万只”的记载,用实物证明了古代内地的玉石曾经来源于西部的昆仑山。
B.夏桀耗尽民间财力修建瑶台和玉门,目的是要在人间拥有一座天国才有的琼楼玉宇式宫殿,好使自己住在里面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C.玉璋出土于从西北河套平原到东部的辽东半岛、从北方的山东半岛到南方的广东香港这么广大的地区,说明玉作为精神武器的观念很早就在中国流传。
D.秦始皇统一中国是用武力实现政局统一,而先于秦始皇两千年的玉文化能统一中国,说明文化尤其是全民性的精神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发展的根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世界公民周有光:以语言的桥梁看世界
才华与才情,眷顾着这位老海派知识分子。走读中西文化,周有光以“世界公民”的视角,推动着中国语言的现代化。
他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称为“四朝元老”;他留学海外,环游世界,精通经济学,知晓四国语言,参与文字改革,成为“汉语拼音之父”。
一生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间,作为一名“世界公民”,他搭建起语言的桥梁,圆融地看世界。
出走与回归:走读中西文化
1923年,17岁的周有光登上了从苏州开往上海的火车。
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圣约翰这所新式大学的基础教育给周有光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授课老师主要来自英国或美国,学校所有人都要用英语,连门房都讲英语;教授中国历史或古文科目的老师均是国内大家,如古文学家钱基博便在这里讲中国文学。
中西方思维的交汇,是他认识世界的起点。
周有光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毕业后他和夫人张允和一同到日本留学,后又漂洋过海到金融业最为繁荣的美国工作。
1948年底,他同夫人张允和乘坐当时最豪华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客轮,从美洲到欧洲、再到非洲,做了一次环球旅行。1949年6月6日,他们走读了大半个世界后选择归来——回到当时并不平静的上海滩。
为什么选择“红色中国”?后来的时光里,总有人追问着周有光,他也试着解释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那一代人就是单纯的爱国,当新中国成立,大家很快就回来了。”
50岁改行:26个字母干3年
回国后的周有光,到复旦大学教经济学。
1955年10月,他突然接到一个通知:到北京参加马上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结束后,胡愈之找到还急着要赶回上海给学生上课的周有光,说:你不要回去了,新成立了一个机构叫“文字改革委员会”,这里需要人才,请你到北京来做这个工作。
扔下精通的经济学,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对于50岁的周有光来说,“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当时,领导的回答是“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而周有光算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其实,周有光在圣约翰大学时,就萌发了研究文字学的兴趣,他辅修了语言学。1920年,他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改革运动当时受到苏联支持。在纽约工作时,除了研究经济学,他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文字学。
新中国成立后,当用罗马字母制定汉语拼音被提到议事日程时,周有光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人选。
拼音方案委员会一共有15个人,具体工作由叶籁士、陆志伟和周有光三人负责,周有光任拼音方案室的主任。他提出三点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在3年的时间里,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将26个拉丁字母组建了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人家开玩笑说:26个字母搞了3年,你们太笨了!”周有光笑着回忆道,“今天想起来,这3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
“外交”3年:把拼音方案变成国际标准
1979年4月,周有光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文献技术会议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一个鲁迅写成20种写法,应该统一成一个。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什么最好,我必须一个个向他们说服。”
当时,关于汉语的拼音方案很多:法国有法国的方案,英国有英国的方案,西班牙也有自己的方案。要国际上认可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在周有光看来“接下来的工作,颇有外交味道”。
怎么与各国关系进行斡旋,并在语言学规则上进行讨论,周有光担任了3年的“外交家”,以语言为桥梁,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和规则中游走。
1982年,国际投票一致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定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搭建两座桥梁:推进语言现代化
在周有光看来,50岁之后自己的主要工作的意义,就是搭建了两座桥梁。
一座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之间的“桥梁”。上世纪五十年代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让中国的小孩子、大人,甚至是文盲能够利用这个工具认字,走进中国的文化宝库。 
同时,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外国人也更容易学习中国的文字和文化。中国人的名片上印着拼音,即使是不懂“方块字”的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拼音便可以认得,可以叫出。
在周有光看来,汉语拼音方案和文字改革的意义,最大在于实现了中国的“语言现代化”——让普通话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语言。
中国还正在实现之中。21世纪初,北京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北京人能讲普通话的大概占80%,20%不一定能。一个国家要做到现代化,需要达到很多指标,其中一个就是语言的现代化。 
这是“世界公民”周有光走遍世界,走读中西文化的视角,也是“汉语拼音之父”走过一个世纪,为中国的现代化一直在做的努力。
                                           (选自《文史博览•人物》 作者:黄璐 有删节)
相关链接:
1、学者何方曾用三点总结周有光先生的成就:独立思考、宁静致远和“从世界看国家”的眼光。
2、评论家解玺璋曾表示,周老对国家命运强烈的关注,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应该学习的地方。“现在很多年纪在四五十岁的知识分子,反而没有这种对世事的关注,他们沉浸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谈养生、品茶、书法,看起来很高雅,但我觉得这是玩物丧志。”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有光先生既是经济学家,又是语言学家,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国际传播者,他以“世界公民”的视角,推动了中国语言的现代化。
B.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改善了国人的语言生活,提升了国家走向世界的能力,促进了国家信息化的水平。
C.周有光先生一生都致力于语言学,他提出了一个最完善的汉语拼音方案,而且最早主张采用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周先生在汉语拼音的制定、推行中贡献最大,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D.年轻一代读书人应学习周老精神,把国家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用知识改造社会,用文化重塑民族,用奋斗书写自我。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在新中国成立时,像周有光先生这样毅然选择回归祖国、心系祖国的爱国学者在当时是不多的,这是其人格的可贵之处。
B.周有光先生是一位语言文字学和社会文化学的大学者,一生追求治学,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不断地耕耘、创新,不计名利,一辈子做实事。
C.周有光担任了3年的外交家, 为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化奔走。1982年,国际投票一致通过,认可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
D.一个国家要做到现代化,需要达到很多指标,其中一个就是语言的现代化。自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来,国家积极推广普通话,现在已实现了普通话普及。
E.这篇传记选材得当,作者把笔墨主要放在传主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上,重点突出,并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文脉清晰。
6. 周老为何被冠以“世界公民”称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剃头
邵火焰
冯剃头一生只会剃光头。
剃光头并不难,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话,那就是下刀的力度和角度的把握。轻了剃得不干净,重了剃得头疼;有的地方得垂直剃,有的地方得斜着剃。如果不能拿捏到位,轻则头皮发红,重则头皮见血。冯剃头高就高在即使闭上眼睛仅凭手感,也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冯剃头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慢。顾客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慢,慢工出细活,那剃刀在头皮上慢慢地游走,麻麻的,酥酥的,剃着,剃着,有的顾客就响起了鼾声。
冯剃头在小镇大街上租了一个门面。客源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再加一些刚满月的婴儿。老人们图方便,剃光头清爽好洗;婴儿满月那天必剃光头,这是一种习俗。这些人就是冯剃头的“衣食父母”,冯剃头觉得就这样度过一生也很知足。
    可是这世界变化真快。仿佛一夜之间,小镇上一下冒出了好几家美容美发店,光听那店名就不同凡响:最高发院、顶头尚丝、一剪钟情、顶剪魔发师……渐渐地来冯剃头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张屠户等零零星星几个顾客外,再没人来了。冯剃头发现那些老顾客都不再剃光头了,而是开始蓄发,还将白发染成了黑的。婴儿的满月光头也没人来剃了,那些年轻的父母说他这里不卫生,怕孩子传染了疾病,都到妇幼医院去了,那里有专门给婴儿剃头的医生。到最后,张屠户等人也不来了。张屠户将头发蓄成了板寸。
    没光头可剃,冯剃头浑身不自在,那拿惯了剃刀的手总有一丝痒痒的感觉。偶尔有那么一两个顾客上门,冯剃头像来了贵客,不惜拿出大半天的时光,花在来人的光头上。老伴看不下去了,勒令他退租了门面。冯剃头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照办了。
    家里就那两亩责任田,有老伴一个人就能应付。冯剃头每天也没有多少事可做,有空就摆弄他的剃头工具。有一次他买来一个冬瓜,想象那冬瓜就是人头,他神情专注地在上面慢慢地刮着,老伴看见后说,儿子也大了,我们得再帮他一把,你不能这样每天待在家里,做这些无聊的事,得出去找点正经事做呀。冯剃头一刀砍在冬瓜上说,我也知道儿子大了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可我除了会剃光头还能做什么呢?老伴说,事不会找你,你得去找它,你就不会托人帮你找找?
    几天后,张屠户帮他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张屠户和他人合伙办一个生猪屠宰场,他们用杀猪刀总刮不干净猪头上的毛,导致猪头不好销售。冯剃头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当天宰杀的猪的猪头上的毛刮干净。冯剃头也像给人剃光头一样慢慢地刮着,可一天下来刮不了几个猪头。张屠户嫌太慢,叫他刮快一点,冯剃头开始记住要加快速度,但刮着刮着就忘记了,那猪头在他的眼中成了人头,他慢慢地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刮着,像打磨一件工艺品。张屠户一看不行,只好辞掉了他。
冯剃头又回到了家中,没事可干了。可那手依旧时时发痒。冯剃头熬不住了,他不相信,偌大的一个小镇难道就没有一个要剃光头的人吗?这天冯剃头上街,突然看到前面走着的一个中年男人,就是一个光头。冯剃头几步赶上前去说,请问,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中年男人冷冰冰地剜了他一眼,没理会他,冯剃头以为他没听见,又加大声音说,能告诉我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吗?中年男人显然动怒了,瞪着眼说,你是太平洋的警察吗?管得也太宽了吧?老子这头不是剃的,是得病化疗掉光的……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很不好受,冯剃头愣在原地直翻眼睛。
冯剃头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光头”,而严峻的现实也容不得他去想了。儿子成人了,过不了两年肯定要结婚成家,无论如何得再赚点钱帮帮儿子。刚好镇上有家蜂窝煤厂在招工,冯剃头去做没人愿做的筛煤粉的工作,这工作既脏又累,那扬起的粉尘无孔不入,每天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但工资相对要高一些。冯剃头每天起早摸黑地一干就是两年。
    这天冯剃头正在铲煤粉时,突然晕倒在地。儿子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情况严重,已到了肺癌晚期。在住院化疗期间,冯剃头的头发全部落光了,成了一个光头。他摸着自己的光头,那手又不自觉地痒了起来。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日那辉煌的岁月,想起了那些他剃刀下的光头。
    三个月后冯剃头病情恶化。那天也许是回光返照,冯剃头睁开了眼睛,儿子问他,爸,你想不想吃点什么?冯剃头说,什么都不想吃,就是想做一件事。儿子说,什么事?冯剃头眼里突然有了亮光,他说,我想给人剃一次光头。
    儿子知道没有人会让他剃光头的,儿子拍了拍脑门说,爸,来吧,给我剃。冯剃头闭上眼睛,好半天才努力地睁开说,拿我的剃刀来。儿子扶他坐了起来,然后蹲在了床边。冯剃头左手按着儿子的头,右手拿起早已有了锈斑的剃刀,脸上有了多日不见的笑容。
儿子等了半天,却不见父亲的刀落下。儿子站起来一看,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篇小说的标题“冯剃头”,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内涵丰富,除了可以设置悬念,提示情节,还彰显了文章主旨。
B.小说多次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传神地展现了冯剃头对老手艺的痴迷,特别是结尾部分的心理活动,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注脚。
C.小说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执着于剃光头的冯剃头的故事,语言活泼,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富有表现力。
D. 本文构思精巧,首尾呼应,详细叙述了冯剃头从给人剃光头到无光头可剃,临终前给儿子剃光头来满足心愿的故事。
8.小说中的“冯剃头”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9.这篇小说以冯剃头享受为儿子剃光头为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淳化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九月,放至,对崇政殿。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放不答。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时议浸薄之。
尝曲宴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上尝语近臣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廷无知者。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讣闻,上甚嗟悼,亲制文遣内侍朱允中致祭。归葬终南,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种放传》)
[注]① 束脩: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奉赠的礼物。②辟谷术:古人不食五谷的养生之术。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禄赐既优 / 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 / 广置良田/岁利甚博 / 亦有强市者遂 / 致争讼 / 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B. 然禄赐既优 / 晚节颇饰舆服 / 于长安广置良田 / 岁利甚博 / 亦有强市者遂 / 致争讼 / 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
C.然禄赐既优 / 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 / 广置良田 / 岁利甚博 / 亦有强市者 / 遂致争讼 / 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
D. 然禄赐既优 / 晚节颇饰舆服 / 于长安广置良田 / 岁利甚博 / 亦有强市者 / 遂致争讼 / 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号是中国古代人在名和字之外的自称,也叫别号,大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起的。
C.表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也称“疏”“章”等,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赠指的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也有封称号,叫“赠谥”。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种放年少聪颖好学,不求功名利禄。他沉默寡言,但喜欢读书学习,七岁时就能写文章,父亲在时让他考进士,他以托辞拒绝,父死后他仅以讲学为业,养家糊口。
B.种放性情率真自然,以归隐山林为乐。他修得辟谷术,建屋于峰顶,食芋栗,酿酒自饮,经常穿短衫,溯溪而上,坐磐石,饮酒弹瑟赋诗,纵情山水,怡然自乐。
C.种放为布衣有美名,为官深得皇帝信任。张齐贤任兵部尚书时以孝行纯正举荐他,他到京城做官,受到同僚讥讽,皇帝为他解释开脱;死后皇帝命令內侍大臣写祭文致祭。
D.种放亦官亦隐不定,受到舆论鄙薄。他一会在朝廷,一会归山隐居,有人写信嘲讽他;晚年广置田产获利,乘醉谩骂朝廷大臣,当时舆论逐渐鄙薄他。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
(2)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意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七言律诗是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位长久戍边未归的丈夫思念闺中少妇。
B.首联叙述简练,比兴自然。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
C.颔联绘景抒情,情景相生。深秋九月赶制征衣,此起彼伏的捣衣的杵声,阵阵飘落的树叶,使人触目伤怀。
D.颈联分承上句,进一步阐发题旨。音讯断绝,丈夫生死难以预料,思妇愁肠百结,更觉秋夜漫长。
E.尾联中“更教明月照流黄”的“流黄”,意思是流动的黄河之水。
15.沈佺期的《古意》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举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13日早晨,荆门市某小区两名群众受伤,急需送往医院救治。正在执勤的交警反应迅速,鸣锣开道,将伤者送往医院,使伤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边落木陪衬着不尽长江,还是不尽长江衬托着无边落木?两边来回读,怎么读都令人黯然神伤。
③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④被称为“大衣哥”的山东农民歌手朱之文,今日虽然已算得上知名人士,但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那种草根本色丝毫都没有改变。
⑤加快培养专业的电影人才的同时,还要制定电影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防止非专业人才浑水摸鱼,在盲目的“挣快钱”中破坏电影的创作空间。
⑥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因为明辨是非才是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社会主流。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主持人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B.韩国检方于当地时间3月27日对前总统朴槿惠提请批捕,并公布了三条拘捕的理由: “案件情节相当严重”,“未来有销毁证据的可能”,“保证公平”。
C.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和新词语权威发布,这其中既包含正能量的“洪荒之力”和“定个小目标”,也有反映科技创新的“天宫二号”和“阿尔法围棋”。
D.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中美之间可以进行“核对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