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高考语文题型攻略微专题四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浙江卷高考语文题型攻略微专题四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微专题四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 说 明 示 例 赏 析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试题预览
微专题四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
(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一、读一读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
抒情方式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 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托物言志 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蝉(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 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①“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②?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④,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  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③濩(huò)落:空虚冷落。④只尔:只是这样。
诗歌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四句直抒胸臆。前四句用环境的凄清衬托了诗人心境的凄凉;后四句写归梦难成,以酒浇愁,白头终了,直接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唐]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冯诗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桃李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以表达自身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
(2)李诗用比喻、夸张手法,将新笋比喻成“削玉”,“一夜抽千尺”则是用到了夸张手法。诗人以新笋自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希望能做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龙材”。 (61.50.138.10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浙江卷高考语文题型攻略微专题三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  下一个『浙江卷高考语文题型攻略微专题四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二)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