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启正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语段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古今多少奇丈夫,至今热血犹殷红。”杨振宁向我们介绍了邓稼先带领的国防勇士们,他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执着地奋战在国防核武器研究的第一线;臧克家以激昂的情感和精警的语言刻画了
试题预览
启正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语段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古今多少奇丈夫,至今热血犹殷红。”杨振宁向我们介绍了邓稼先带领的国防勇士们,他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执着地奋战在国防核武器研究的第一线;臧克家以激昂的情感和精警的语言刻画了学者闻一多,闻先生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沥尽心血。A.yīn    qì     jǐ     guī               B.yīn     qiè     jǐ    kuī
C.yān    qiè    jì     kuī               D.yān     qì      jì    gu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自古以来,长城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嶂,多少英雄豪杰在此抵御敌寇,力挽狂澜。
B.汉字的字形演变和其中的丰富意蕴,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C.我们回眸老城古迹,那些远逝的历史烟云,依然溢彩流芳,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籍。
D.让心灵在书海中旅行,我们的校园就会书香弥曼,我们的生活就会诗意盎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悠久的历史哺育了杭州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苏东坡纪念馆、陆游纪念馆等深深吸引着各地游客。   
B.在部门改革草案付诸讨论期间,人人当起了诸葛亮,围绕改革的新思路层出不穷。
C.有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所以能过关斩将获得国际奥数奖的都是卓越的中学生。
D.“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气冲斗牛。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远望,常常能产生美妙的遐思:连绵的山峦,是大地的臂膀;江河的尽头,即将迎来游子归泊的双桨……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 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D.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的巨人形象。
B.法国小说家都德的名作《最后一课》,通过叙述一所乡村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深刻地表现了遭受异国统治的法国人民对母语对祖国的热爱。
C.《孙权劝学》选自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D.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选自《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7.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①         ▲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    ▲   。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      ▲       ,关山度若飞。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     ▲    ,    ▲     ”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     ▲    ,    ▲     ”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⑤小姝寒假参加“古诗词诵读冬令营”, 增长了知识,大开了眼界,回校后与同学侃侃而谈中华诗词之神韵,同学们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来“     ▲    ,    ▲     ”为她的惊人进步点赞。
8.名著阅读。(6分)
(1)“言为心声”,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名著《骆驼祥子》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请写出这位女性的名字  ▲  。(1分)
①“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功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②“你说话呀!成心迷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2)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联系《骆驼祥子》整部作品,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文段一]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文段二]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文段三]“为什么不去卖了它们,再买上一辆车呢?”想到这,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A.“他的希望更大了”说的是“他”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拉车挣更多的钱,好回老家买地造房子,过上安稳的日子。
 B.“他”的车没了,是因为他为了挣钱,壮着胆冒险拉客人出城,结果还没到便道上,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C.“它们”指的是骆驼,“他”从军营地逃走的时候带走了三匹骆驼,后来把它们牵到小村庄卖了钱,买了第二辆车。
D.“他”从农村来北京,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潦倒、麻木、自私、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骆驼祥子》介绍到国外时,有人曾用“拉车夫”作为书名,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3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5题。
(一)(16分)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不高,又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背过脸去。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是不允许自己对他不以为意的。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地说:“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背影,我可以感受到父亲内心的感伤,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只能让我作出这样的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将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的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记忆中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父亲这样的快乐表情,每每,它都能让我的心变得安定。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父亲常常去买。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也还是起早骑了自行车买回来,在我们家,它早已是以父爱为馅的爱心包了。可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我也分明知道他昨晚因为内心苦楚而没休息好……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我来不及细想,父亲怎么能做到悲苦之后还能有一如既往的笑容,那是克制,是对孩子的包容,是对孩子不变的爱。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的门窗水电,然后和我一起出门。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那已经佝偻着的背影。
⑬蓦然,我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多么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他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我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我再也不想让他——这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男人,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9. 父亲得知我想要将他送敬老院后,他的情感有哪些波折?请用四字词语概括。(3分)
黯然神伤—(  ▲  )——恋恋不舍——(  ▲  )——舐犊情深——凄苦无助——(  ▲  )
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境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地说:“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2)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
11.文章第⑬段回忆年少时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                                              
12.结合全文,请你理解文末“自此以后,我会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深刻含义。(5分)
                                          ▲                                              
(二)(14分)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3.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3分)
                                           ▲                                              
14.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
                                          ▲                                              
15.结合第二则材料,请选出不属于学者的解释。( ▲ )(3分)
A.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
B.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C.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
D.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应该随着时代的消亡而消亡。
16.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4分)
                                          ▲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 — 20题。(15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恻cè:心中悲伤。②苟:如果。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见往事耳       ▲       
(3)邴原少孤         ▲               (4)于是遂就书     ▲      
1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      B.结友而别              过书舍而泣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而时习之      D.险躁则不能治性        一则愿其不孤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0.吕蒙因为“军中多务”而不愿学习,邴原则认为“无钱资”不能学习,但两人后来都发生了变化,结合文意,谈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分)
                                             ▲                                                      
2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歌第一、二句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3分)

22.作文(40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漫步绿杨阴里,我们遇见斑斓的春天;徜徉字里行间,我们遇见杰出人物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先生;流连诗词文苑,我们遇见风雅的经典作品。课堂里,操场上,走廊边,遇见一个别样的同学……. 此刻,你静静阅读,慢慢思考,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此刻,你思绪飞扬,渴望倾诉那一份属于你的“遇见”。
请以 “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启正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C  2. B  3. D  4. A  5. C  6. C
7.独坐幽篁  明月来相照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8.虎妞    A    我认为“骆驼祥子”好。①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拉车夫”只点明了职业,忽略了骆驼和祥子之间的联系(1分);②小说中,祥子被抓壮丁,逃走时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元。逃出来后在昏迷中老是叨叨“骆驼”,于是得外号“骆驼祥子”(1分);③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1分)。
二、 现代文阅读(28分)
9.黯然神伤———强作欢笑——无奈伤感——强作欢笑——痛苦无助——悲情伤感(5分)
10.(1)运用语言描写,父亲喃喃的重复之语是他艰难接受子女的安排的无奈,有父亲对子女的理解,细腻地凸显父爱无声厚重。(2分)
(2)用“钻”字极具表现力,把昏暗的灯光的表现得如此刺眼并且很有力量,揭示我内心把父亲送敬老院的“孝心”在父亲的无奈和伤感中变得苍白无力。(2分)
11.内容上:通过插叙儿时父亲对我的细致入微的呵护,表达了父爱情深。让我认识到生命的轮回和爱的传承,唤醒我的良知和责任。结构上:为后文情节变化我改变主意,带父亲回北京作铺垫。
12.一开始我因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原因而让父亲住敬老院,并不想带父亲去北京一起生活。(1分)而要被我送敬老院的父亲在感伤中依旧给予我满满的爱的理解,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的永恒和伟大。(1分)年迈的父亲在女儿面前像一个孩子,他让我痛心而又自责,最后我决定把父亲接到北京一起生活,(1分)担起做儿女的全部责任,回报父亲,直至永恒。(1分)
13.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懂绍兴本地话。
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绍兴话比较土,外地我人不容易懂(或:绍兴话的交流正在减弱)。
14.(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15. D
16.示例:
①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绍兴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用绍兴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④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在未来世界。
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7. 1辞:推辞,推脱。 见:了解。 孤:幼儿无父。 就:靠近、趋向,这里可译为“从事”。
18.AB A.介词,用。B.表示承接的连词,可以译作“于是,就”。C.用在谓语之后,补充说明所达到的程度;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19.(1)采分点:岂、欲、治、为、邪(2分)
(2)苟、徒、相、资(2分)
20.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学习,开卷有益。(1分)结合文意(2分)
21.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柳影人格化,水中的柳影“接引”了岸上的柳枝,优美而有动感。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映成趣的的画面, 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22.作文:略

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邴原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孤儿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注释:1.少孤:幼时丧父。  2.书舍:书塾。 3.泣:小声哭。 4.何:为什么。  5.亲:父母。6.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7.得:能够。  8.中心:内心里。  9.故:所以。 10.恻然:忧伤的样子。恻:忧伤。 11.苟:如果,要是。 1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13.资:费用。  14遂:就。15.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书:读书。 (113.220.32.14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