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下学期2016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7年4月18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2016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4月18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持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
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
D.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自应对未来的挑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
B.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
C.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D.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
B.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C.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
D.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也根本行不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迅传
1881年,鲁迅出生在绍兴城内一座周姓宅子里。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做京官,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块“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祖父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读四书五经。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
他性格活泼、机灵,自然也就调皮。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做“对课”,老师出一句“红花”,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镜吾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人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支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几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
小妹妹端姑病逝,他才八岁,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躲在屋角里哭泣,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妹妹啦!”
一个人像一棵树,有了一粒优良的种子,庆幸的是又有一片肥沃的土壤,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
                              (摘编自王晓明《现当代名人传记之鲁迅传》)

【相关链接】
①鲁迅十八岁时 ,考入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到东京预备学校毕业时,他决定要学医了。原因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要让中国人身体健壮。后来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何芬《〈鲁迅传〉读后》)
②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在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作品,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张凡《重读〈鲁迅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认为“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意思是说鲁迅遇到的启蒙老师,如循循善诱的祖父、家教严格的父亲、慈爱有方的母亲等,对他来说是三生有幸。
B.鲁迅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这表明鲁迅小时候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在物质条件上起点很高,但在读书受教育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C.“射死八斤”的故事发生在鲁迅七八岁时,当时受到亲戚沈八斤的威吓,但家中又不许打架,他只得将心中的怒气用画画来发泄,表现了他也有能屈能伸的性格。
D.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就自己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传记开篇介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在京做官,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使得周家拥有特殊地位。这既交代了鲁迅成长的家庭背景,也突出了鲁迅人生的幸运因素。
B.鲁迅的祖父脾气暴躁,有时候爱打骂孩子,在教育鲁迅读书这件事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让鲁迅先读历史,然后都是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闲书让他读,有些负面作用。
C.这篇传记主要节选了鲁迅少年成长时期的一些故事,那时他性格活泼、机灵,也很调皮。如文中叙写了三味书屋里“对课”的故事,鲁迅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的“独角兽”。
D.本文对传主事迹的记叙采用的并不是顺叙方式,文末才写到鲁迅八岁那一年的事儿,小妹妹端姑病逝,他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这充分说明鲁迅具有热爱亲人的品质。
E.鲁迅幼年良好的教育、广泛的阅读和后来的留日经历促成了他成长中的自觉意思,从而形成了他解剖社会、针砭时弊的文学风格。
6.文章结尾写道:“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拯救
(美)兰斯顿 休斯
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
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的姑母丽德所在教区的教堂组织了一场声势很大的福音布道会。一连几个星期,每天晚上都有讲道、唱诗、祈祷和赞美声。一些顽固不化的“罪人”①受到感召后,回到了基督身边,因此,教徒的人数迅猛增加。在布道会行将结束前,他们又专为孩子们开了一个会,为的是“把迷途的羔羊领回羊圈”。几天前,姑母就一直在念叨这件事。那天晚上,我被送到教堂,安顿在前排的忏悔席上,和那些还没有回到耶稣身边的“罪人”们坐在一起。
姑母说: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那是耶稣进入了你的生命,从此以后,上帝将永远和你在一起。她还说,你能在心灵里听见耶稣、看见耶稣,而且能够感觉到耶稣的存在。我相信她的话,因为我听过很多老年人都这样说,我想,他们理应知道这些事。虽然教堂里又热又挤,我还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候耶稣降临。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他唱了一首歌,歌中说:“九十九只羔羊安安乐乐在羊圈,只有一只流落在外饱受饥寒。”然后他说:“你们不来吗?你们不到耶稣这边来吗?年幼的羔羊们呵,你们难道不来吗?”他向我们坐在忏悔席上的“小罪人”们伸出双臂,小女孩们都哭了,有几个女孩跳起来,立即向耶稣奔去。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坐在那里。许许多多老年人围拢过来——满脸乌黑发亮,头上梳着发辫的老太婆们和双手长满老茧和疖瘤的老头子们,他们跪在我们周围,嗡嗡地祈祷起来。后来教堂里唱起了《地狱之火在燃烧,可怜的罪人要得救》的歌。祈祷声和唱歌声震撼了大厅。
我继续等待见到耶稣。
最后,除了我和另一个男孩,所有的年轻人都奔向圣坛,得到了拯救。那男孩是个无赖的儿子,名叫韦斯特利。我们两人被念念有词的女教友和教堂执事们团团围住。教堂里热极了,天色也渐渐晚了。最后韦斯特利悄声对我说:“我在这儿坐腻了,咱们也站起来去得救吧。”于是他站起来,得到了拯救。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忏悔席上。这时姑母走过来,跪在我的膝下放声哭了,小教堂里的祈祷声和唱歌声像旋风一样在我周围打转。全体会众一齐哭号喊叫为我一个人祷告,而我呢,还是安静地在等候耶稣,我等呀,等呀,但他始终没有来。我很想看见他,可连他的影子也没有,一点也没有!我很希望会发生点什么事,可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听见唱歌声,又听见牧师在说:“你为什么不来?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到耶稣这边来?耶稣正在等你。他欢迎你。你为什么不来呢?丽德教友呵,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叫兰斯顿。”姑母抽泣着说。“兰斯顿,你为什么不来?你为什么不来接受拯救?呵!耶稣!你为什么不来?”
现在天可真的越来越晚了。我一个人把会拖延这么长,感到很难为情,同时我也很纳闷,上帝究竟对韦斯特利怎么想呢?他根本没看见耶稣,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摇晃着那穿着灯笼裤的两条腿,咧着嘴直冲我笑。周围还有执事们和年老的女教友跪着祷告。上帝并没有因为韦斯特利亵渎他的圣名,因为他在教堂撒谎而将他击毙。我决定,为了不再麻烦,我最好也撒个谎,就说耶稣已经来临,然后站起来去接受拯救。
于是我站了起来。
当人们看见我站起来时,整个大厅变成了赞美的海洋,欢乐的声浪席卷了全教堂。妇女们蹦呀,跳呀,姑母伸出双手紧紧搂住了我,牧师抓住我的手,把我领到教坛上。
当一切安静下来,只有人们欢喜若狂地祷念“阿门”的声音断断续续打破沉寂时,所有得到新生的羔羊们接受了上帝祝福。那时,欢乐的歌声充满了大厅的各个角落。
那天夜里,我哭了。那是我一生中倒数第二次哭——因为我已经是个12岁的大孩子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哭呀,哭呀,怎么也止不住。我用被子蒙上头,可姑母还是听见了。她醒来对姑父说,我之所以哭是因为圣灵进入了我的生命,还因为我已经看见了耶稣。其实,我哭的真正原因是我不忍告诉她我说了谎,我欺骗了教堂所有的人;也不忍对她讲我并没有看见耶稣,因此,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耶稣,因为他从来没有来帮助我。
①罪人:语出《圣经》,基督教认为人类生来就带有洗脱不掉的罪行,称之为原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揭示了教堂所谓“拯救”的荒谬,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小女孩们哭着奔向耶稣,是因为她们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
C.“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作者在幽默、俏皮的对比中,不仅剥去了耶稣“光芒”下的温馨,也表现出作者揭露“拯救”仪式荒谬的拳拳真心。
D.“我”最后才看到耶稣,是因为耶稣一开始不愿意拯救“我”。
E.当我站起来接受拯救时,人们异常高兴,是因为人们由衷地为我得到拯救而高兴。
8.小说取名“拯救”有何含义?(4分)
                                                                                      
9.小说运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何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之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①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文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裂,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以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于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
①白沙:即陈献章,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明代思想家、教育家。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庐墓三年         庐:撘盖小屋
B.以隆太平之业     隆:使兴盛
C.明年进侍读       进:进献
D. 殆无虚月          殆:几乎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扪参历井”中,参、井是星宿名。其中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纪”是记年代的方式,古代以金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C.“谨庠序之教”中,“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D.七庙是天子的宗庙。“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B.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C.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3)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中“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正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珠泪、玉烟比喻往事成空、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句是:“               ,                   。”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                        
            ,                  。”
(5)《过秦论》中,体现始皇愚民政策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闭幕式演讲时说,当前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时畏葸不前,可能前功尽弃。
②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团和气,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团结的。
③王志伟和吴凯丽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那真是难分难解。
④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⑤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⑥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扮演好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也使得很多年轻父母无所适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B.《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C.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不仅缓解了两国的边境矛盾,增强了两国友好关系,而且深化了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的合作。
D.京剧的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连续几个月埋首于砖块般的典籍中之后,            我知道,这是不同于案头年龄的另一种年龄在捣乱了。
A.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望,随之而来,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B.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望。
C.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望。
D.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望,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①    ,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②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      (诗句)的奇效。
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马克思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另一个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弗洛伊德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第三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爱因斯坦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三位学生齐声说:“有为者亦若是,成为他们第二有什么不对?”拉比说:“你们都要当别人,让谁来当你们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C  2.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五市十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语文周练试题(4-16)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