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2017年4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7年4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高二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7年4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毛笔分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答题前,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答题,在本试
试题预览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7年4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毛笔分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前,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答题,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恪守(gē)   瞥见(piē)   安步当车(dàng)
  B. 喘气(chuǎn)熨帖(yùn)   冠冕堂皇(guān)
  C. 笨拙(zhuō) 蓬松(péng)  越俎代庖(páo)
  D. 拮据(jū)   嬉戏(xī)    休戚相关(qì)
  解析:选C  恪守kè   熨帖yù  休戚相关qī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冒昧    信息爆炸    批沙拣金
  B. 幽僻    个性禀赋    出类拔粹
  C. 缘份    推陈出新    精雕细琢
  D. 坐落    删繁就简    见微知著
   解析:选D    披沙拣金    出类拔萃    缘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浙江的“茶文化”与“一带一路”接轨,将带动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B.随着碎片化信息的泛滥、网络语言的流行,简洁、含蓄、内敛的文风逐步式微。
  C.道家作为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在许多方面与儒家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D.互联网时代,在交通、餐饮等传统经济领域,“分享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
  解析:选B   “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一般用作“日渐式微”、“渐渐式微”。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水共治”为以“美丽浙江”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响了头炮。
  B.《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原因,是由于激发了大众文化心理的共鸣。
  C. 国家层面第一个网约车监管法规出台,给予网约车合法、规范发展。
  D.“澎湃S1”手机芯片发布的消息,催生了中国手机芯片的市场占有率。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由于”;C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提供保障”;D项搭配不当,“催生”改为“提高”。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风化雨/滋养莺飞草长/创新创业/成就千万浙商/你们用拼搏_____________/你们用敏锐/_____________/你们用诚信/打造立业的走廊/你们用感恩/回报养育的故乡/你们用使命/______________
     ①挺起民族的脊梁      ②越过一道道难关     ③抓住一次次商机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D   注意句子间的递进关系。
6.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事就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
  解析:选B   B项拟人,其余三项都有比喻。
7.下列诗歌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解析:选B   A项重阳节,C项七夕节,D项端午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穷山之高而止
  C.此其志不在小                D.越国以鄙远
  解析:选A   A项形作动,其他三项形作名。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学问渊博,仍然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B.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代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
  C.养生丧死无憾—— (百姓)保养身体,安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解析:选D  A项“博学”、B项“学者”、C项“养生”解释有误。
10.下列对《登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本诗前半写景,有对景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长江秋色的全景描写。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纵横“万里”“百年”,将家愁与国难融于一体。
  C.猿啸的“哀”与作者的“悲”“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情感表达。
  D.四联全部对仗,首联句中自对,用字精确,格律谨严,富有节奏感。
  解析:选C   “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误,应改为“形成相互映衬”。即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危:高
  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C.挟飞仙以遨游        挟:偕同
  D.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解析:选A   危,端正地
12.下列句子“其”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方其破荆州
  C.其皆出于此乎                   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解析:选C   C项揣测语气词,解释为“大概”,其他作代词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通过赞美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
  B.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阐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
  C.作者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顺其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
  解析:选A,抒发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14. 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解析:选C  结合原文“用少数事情来作说明”、“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可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要靠人。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教育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例如,一位教授的讲演,通过视频可以即时让无数观众收看。但讲演人的感受、感情和言外之意还是会有所流失;缺乏现场氛围和互动,受众的收获必打折扣。还有人认为,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这一观点也应辩证地看,有了书籍就一定有文化传承吗?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去读《论语》《孟子》《尚书》《周易》,又有多少人真的把握了书的真谛?书籍记录的思想和文化每倒一次手,就可能丢失甚至扭曲一部分信息。文化的传承还是要靠人与人之间以“情”进行联结和沟通,其他的媒介和方式都是工具、手段,起辅助作用。
  人们传承文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渠道。以色列能成为中东的强国,它靠的是什么?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在这方面也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需要后人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时代意义。
  学者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地位,需要引起重视。学者要成为文化宝库的看门人,对库里的东西要一清二楚,尽量防止“宝贝”丢失。学者也要成为文化宝库的导游,熟悉宝库里的“宝贝”,就像导游熟悉景点、路线及其掌故一样。学者还要成为文化传承的警醒者和指路牌,告诉人们每条路将通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奔向“理想国”的漫长征程中,孔子、孟子思考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走哪条道路。明朝中叶,当整个国家陷入黑暗时,王阳明几经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提出了“致良知”,让很多人看到了深埋着的“良心”会照亮世界。可以说,学者在文化传承中肩负着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之路的重任。
  文化的传承既然靠人,自然就要靠“话”——活生生的、人人能上口的话语。目前有关儒、释、道和西方文化的书汗牛充栋,但平易的话少而艰涩的话多。文化传承的“话”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一听就懂、懂就记住、记住就做。比如“天理不容”“丧尽天良”“天地良心”“知行合一”,都来源于宋儒、明儒,这些话至今还活在老百姓的嘴里、心里。我们需要一大批学者在书斋里做高深的专业性研究,这样才能不断输送思想养料。但也应认识到,要让思想文化对老百姓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就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普及到民众中,防止“术语越来越多,读者却越来越少”。
                                 (选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根据文意,对“学者”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楚传统文化库存并能很好地守护。
  B.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传承手段。
  C.指引文化传承道路、纠正传承错误。
  D.熟悉文化遗产并能指点人们去学习。
  解析:选B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籍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可能会遗漏或扭曲,因此书籍不可能传承文化。
  B.文章列举以色列,说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文化传承是强国的唯一条件。
  C.目前有关儒、释、道的书籍很多,以致语言不及宋儒、明儒的简单明了。
  D.学者要潜心于专业研究,也应将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话”普及给民众。
  解析: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计分)
  ⑴ 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 _______________,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 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⑷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⑴夙兴夜寐    ⑵舞榭歌台    ⑶功在不舍    ⑷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19题。

    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节选自《祝福》)
18.指出甲、乙两段选文都运用的描写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节描写、烘托
19.结合选文,简析林黛玉和鲁四老爷各是怎样的人。(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 林黛玉:言行小心,处事谨慎,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
         ⑵ 鲁四老爷:思想僵化的“老监生”,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蓓蕾初绽。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繁花满树。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落英缤纷。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113.220.32.14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樟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