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6年中考适应性训练九年级语文试题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6年中考适应性训练九年级语文试题2(九年级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中考适应性训练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幸福从没捷jìng,也没有完美无xiá。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地呼吸,悠然地眺望,微笑着生活。幸福,其实在路上,进
试题预览
2016年中考适应性训练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幸福从没捷jìng,也没有完美无xiá。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地呼吸,悠然地眺望,微笑着生活。幸福,其实在路上,进一步,有一步qǐ丽的风景;退一步,有一步恬淡的心境。只要付出真心,qián心经营,幸福就会悄然到来。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5月4日,参加红场阅兵式彩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用俄语高唱苏联名曲《喀秋莎》穿越红场,可谓“一鸣惊人”。
B.并非风景让人开心,而是人的心态决定了风景——同样是赤壁的月夜,苏轼可以赏玩一个通宵;而赶上一个性急的游客,则只不过是拍个照合个影。
C.勇敢对于军人来说只是最低要求,国家观念、公民意识、宏观视野、协同精神,乃至对细节的关注,都是对军人的高标准要求。
D.大浦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翟禹浩在海陵区第26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发明的功能神奇的“智能消毒风干鞋架”。真不知道他小小的头脑里蕴藏着怎样的发明创造的智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B.今年的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办得惟妙惟肖,评委和观众都对选手们精彩的表现交口称赞。
  C.野马头部比例整齐,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D.4月的泰州,春如四季,昨天还热得穿夏装,今早气温骤降,让人不寒而栗。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               。
②              ,见端以知末。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⑤在巴西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两句诗。这两句诗以景化情,恢宏壮阔,正预示着中国和巴西广阔的合作前景。
⑥大学生要在万众创新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诗所显示出的坚韧与无畏。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格列佛向飞岛国国王建议帮他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他“宁肯抛弃半壁江山也不想听闻这种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治理国家。
  B.《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还是“要原配”的,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能回家,也不能到朋友那里去。他毫无目的地跑着,不知不觉来到冬妮娅家的花园里,可冬妮娅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保尔。
  D.孙悟空二调芭蕉扇时,变成了牛魔王从铁扇公主手里骗来了真芭蕉扇,但他只知道将扇变大的咒语,不知道变小的方法,半路上把扇子变大了却不能缩小,而此时牛魔王赶来变成了沙和尚,夺走了真扇。
(2)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袒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传》,另举一个情节说说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学习“鸟”专题后,语文老师准备上一节语文活动课,主题是“走进鸟世界,感受鸟文化”。在这项活动中,你会担当不同角色。
【你是语文课代表】老师让你策划这节课,你准备课上安排哪些活动?(至少两项内容)(2分)
                                                                           
【你是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3分)
                                                                          
                                                                          
【你是欣赏者】古代诗词中赋予鸟一定的文化内涵,请你仿照例句,写一组有关鸟的诗句,并指出象征意义。(3分)
“岁岁天涯啼血尽,不知催得几人归。”“子规”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土故国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宋代曾几的《苏秀道中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②。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②夏秋之交,天大旱,庄稼枯萎。诗人由苏州去嘉兴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水稻复苏,旱情解除。诗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七律。
(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通过描写夜感霖雨突降带来的凉爽,表现惊喜。
B.颔联直接点“喜”,为溪流因这场雨而水量充沛感到高兴。
C.颈联,诗人看到庄稼因这场雨而长势更好,觉得特别开心,连雨打桐叶的声音也变成了最美妙的音乐。
D.尾联以“我”之欣舞衬托广大农民因这场甘霖及时来到而产生的狂喜之情。
(2)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2分)                                                                       
                                                                           
                                                                           
(3)夜遭雨淋,诗人不因自己“房漏”“床湿”而苦恼,反而惊喜。你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请简要说明。(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⑧为!”客闻之曰:“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选自明•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戚戚:忧愁的样子。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躬操杵臼(        )         ②服危冠大襦(        )
③人望见,咸异之(        )   ④所制墨,有定直(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试之则若土炭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至则无可用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两处)。(2分)
故 不 欲 售 之 易 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2分)
译文: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2分)
译文:                                                                     
11.文中的墨翁和“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他们的所作所为及各自的目的。(2分)
                                                                           
                                                                           
(三)阅读黄昉苨的《土豆英雄传》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今天谁能想到,土豆刚抵欧洲便遭到冷遇。人们能够辨认出玉米是小麦的亲戚,辣椒和花椒很相似,唯独没见过这种“鸡蛋大小的球根”。《圣经》上也没有关于这种植物的记载!这让虔诚的神职人员犯了难:我们该吃这种植物吗?吃它是否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②不过,天生土豆必有用。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上种植的土豆能产生2到4倍的热量,且只需3到4个月的时间就能成熟。在小麦欠收的年份,土豆往往收成不错。更何况,我们的小英雄能伸能屈,在任何形态的土壤中几乎都能茁壮成长。
  ③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当时的草药学家。古代欧洲人也使用草药治病,并且有着“以形补形”的思想。不幸的是,面相丑陋的土豆成了一个绝佳反例:它表面粗糙,形状古怪,在当时的医生看来,活像是麻风病人的手。读多了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神奇:海洛因起初被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时被发明的阿司匹林反倒因为“不安全”被雪藏了几年;剧毒的水银自古以来都被中外医生当药用;土豆这顶“麻风病”的帽子一戴就是100多年……
  ④直到饥荒与战争在欧洲蔓延。
  ⑤这回挽救土豆声誉的,又是一位药剂师。法国科学家安东尼•帕门提尔原本是军队里的药剂师,在战争期间被普鲁士人俘虏。此前,因为饥荒,普鲁士很多穷人都开始食用土豆。很自然地,土豆成了帕门提尔在大牢里仅有的主食。3年的土豆牢饭吃下来,他成了土豆的忠诚拥护者。
  ⑥恰巧,1770年法国遭遇农作物欠收,法国科学院办了一场论文竞赛,主题是“能够减少荒年灾难的食物”。帕门提尔毫不犹豫地寄了一篇土豆颂歌过去,一举得奖。据说,路易十六对帕门提尔说:“总有一天,法国会感谢你为穷人找到了面包。”
  ⑦土豆英雄终于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欧洲各地都开始推广这种便宜好吃热量高的食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中,人们能收获比原来多得多的粮食。由此,欧洲北部的人口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小麦总产量大约能供养500万人口,但在1840年,当地人口达到了900万。毫无疑问,土豆是这一结果最大的功臣。
   ⑧此时,大英帝国正处在跨越生物性限制的时代——新作物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改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英国各地纷纷从农业转向制造业,而爱尔兰地区的人民吃着土豆,为英格兰地区那些进入城市的工人生产农产品。
⑨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托土豆小英雄的福,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土豆被称为“英雄”的原因。(3分)
                                                                           
                                                                           
1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5分)
(1)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的作用。(2分)
                                                                           
                                                                           
(2)请指出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思考“土豆英雄传”这一题目好在哪里?(2分)
                                                                           
                                                                           
(四)阅读周国平的《经典和我们》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②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③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④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⑤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摘自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3分)
答:                                                                       
                                                                           
16.文章围绕“经典和我们”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请将其写作思路写在下面。(3分)
答:                                                                       
                                                                           
17.理解文末两个“消遣”的不同含义。(4分)
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答:                                                                       
                                                                           
(五)阅读肖复兴的《泥斑马》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⑴家里大院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两扇黑漆大门上,刻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虽然斑驳脱落,依然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在老北京,这叫做广亮式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一扇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高台阶上有一个平台,由于平常大门不开,平台显得宽敞。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走动的人们,一眼就能够望见他的小摊。
⑵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酸枣面、洋画片、风车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特别是泥玩具,大多是一些小猫、小狗、小羊、小老虎之类的动物,都是王大爷自己捏出来的,然后,再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非常好看,活灵活现,卖得不贵,因此,很受小孩子们欢迎。有时候,放学后,走到大院门口,我常是先不回家,站在王大爷的小摊前,看一会儿,玩一会儿,王大爷望着我笑,任我随便摸他的玩具,也不管我。如果赶上王大爷正在捏他的小泥玩具,我便会站在那里看不够地打量,忘记了时间。回家晚了,挨家里一顿骂。
⑶我真佩服王大爷的手艺,他的手指很粗,怎么就能那么灵巧地捏出那么小的动物来呢?这是小时候最令我感到神奇的。
⑷王大爷那时候五十岁出头,住在我家大院的东厢房里。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那时候,别看王大爷小摊上的东西很便宜,但小街上人们生活不富裕,王大爷赚的钱自然就不多,只能勉强生活。
⑸王大爷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大院里所有人都知道,儿子是抱来的。那时,将近三十,还没有结婚,在铁路上开火车、当司机,和王大爷两口挤在一间东厢房里。小摊挣钱多少,王大爷倒不在意,让他头疼的是房子住得太挤,儿子以后再找个媳妇,可怎么住呀?一提起这事,王大爷就“嘬牙花子”。
⑹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因为“大跃进”那一年,全院的人家都不再在自家开伙,而是到大院对面的街道大食堂吃饭。春节前,放寒假没有什么事情,我常到王大爷小摊前玩。那一天,他正在做玩具,看见我走过来,抬起头问:“你说做一个什么好?”
⑺我随口说了句:“做一只小马吧。”
⑻他点点头说好。没一会儿的工夫,泥巴在他的大手里,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就捏成了一只小马的样子。然后,他抬起头又问我:“你说上什么颜色好?”我随口又说了句:“黑的!”
⑼“黑的?”王大爷反问我一句,然后说:“一色儿黑,不好看,咱们来个黑白相间的吧,好不好?”
⑽那时候,我的脑子转弯儿不灵,没有细想,这个黑白相间的小马会是什么样子。等王大爷把颜色涂了一半,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斑马。黑白相间的弯弯条纹,让这只小斑马格外活泼漂亮。“王大爷,您的手艺真棒!”我情不自禁地赞扬起来。
⑾第二天,我在王大爷的小摊上,看见这只小斑马的漆干了,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铜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的响,小斑马就像活了一样。
⑿我太喜欢那匹小斑马了。每次路过小摊都会忍不住站住脚,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小斑马,只可惜没有钱买。几次想张嘴跟家人要钱。接着又想,小斑马的脖子上系着个小铜铃铛,比起一般的泥玩具,价钱稍微多了点儿,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⒀春节一天天近了,小斑马虽然暂时还站在王大爷的小摊上,但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哪个幸运的孩子买走,带回家过年的。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就很难过,好像小斑马是我的,会被别人抢去,就像百爪挠心一样难受。在这样的心理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⒁那一天,天快黑了,因为临近过年了,小摊前站着不少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我趁着天暗,伸手一把就把小斑马“偷走”了。飞快地把小斑马揣进棉衣口袋里,小铃铛轻轻地响了一下,我的心在不停地跳,觉得那铃声,王大爷好像听见了。
⒂这件事很快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把小斑马给王大爷送回去。跟在爸爸的后面,我很怕,头都不敢抬起来。王大爷爱怜地望着我,坚持要把小斑马送给我。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了孩子。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斑马,还嘱咐爸爸:“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⒃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王大爷要去甘肃。那一年,为了疏散北京人口,也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政府动员人们去甘肃。王大爷报了名,很快就被批准了。大院所有的街坊都清楚,王大爷这么做,是为了给儿子腾房子。
⒄王大爷最后一天收摊的时候,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他也望着我,什么话也没说,收摊回家了。那一天,小街上显得冷冷清清的。
⒅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没能看到他。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桌上那只脖子上挂着铜铃铛的小斑马,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⒆四十多年过去了,王大爷的儿子,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王大爷留给他的那间东厢房里结了婚,生了孩子。他的媳妇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他的儿子个子也很高,很帅气。可是,王大爷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次。难道他不想他的儿子,不想他的孙子吗?
⒇四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去过甘肃,走过甘肃的好多地方,每一次去,都会想起王大爷,想起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然,也会想起那只“泥斑马”。
(摘自《读者》2015年第11期)
18.根据提示,以“我”为主语组织语句填空,概括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情节。(6分)
   王大爷捏涂做出泥斑马→                       →                        
→王大爷临行送“我”泥斑马→                        
19.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泥斑马”既是文章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又是王大爷和“我”相互之间的情感的载体。
B.第⑸段中写王大爷为房子住得太挤而头疼,为下文写王大爷主动报名去甘肃,给儿子腾出房子埋下伏笔,表现王大爷勇于担当、自我牺牲的可贵品质。
C.文中写王大爷捏涂做出泥斑马时两次提到王大爷征求“我”的意见,主要是为了表现王大爷精明、有心计,迎合可能会向他买泥玩具的孩子的心理,善于经营。
D.第⒄段中写“他也望着我,什么话也没说”,王大爷当时看“我”的眼神里有与“我”分别的伤感、对“我”的怜惜,还有满足“我”的心愿,把泥斑马送给“我”的决断。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
(1)分析第⑿段两个加点的动词的表达作用。(2分)
     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⒄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第⒅段和链接文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从所写内容、文章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三、作文(60分)
22.京剧《红灯记》里有句唱词:“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意在指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有莫大的关系。我们分析成功人士的经验之道——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到基本来源。
请以“家风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级、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







201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7年高考模拟命题比赛语文试卷1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