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自主检测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自主检测一语文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自主测试一试卷初一语文第一部分积累和基础识记(20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4分)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mián深,近赏拙政园,别()zhì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自主测试一试卷
初一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和基础识记(2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4分)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    )mián深,近赏拙政园,别(    )zhì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国威武亦铿锵,所有的前尘往事,全都被(     )lǒng罩在这浩浩茫茫的姑苏烟雨之中,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沁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      )àng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
(2)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         》)
(3)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4)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5)                    ,吾于何逃声哉?(《列子》一则)
3、名著阅读(5分)
(1)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2分)
(2)《西游记》中,成为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的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什么?(3分)
4、请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昨天上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合作举办的第七届烟台民间工业品博览会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苏州中外名人研究会推出的7件苏绣作品获得金奖,获奖比例为同类参赛单位中最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幅金奖 作品是在参观摄影展时得到灵感、取得摄影家本人授权后进行的二次创作。《腾飞的中国龙》和《基日岛圣母大教堂的晚钟》是此次民博会的金奖作品。与其他几幅作品不同,它们分别取材于两幅摄影作品。前者表现的画面是神舟五号升空后的烟雾在天空形成的 一条摇摆着尾巴、活灵活现的云龙;后者表现的是俄罗斯的一处著名景点——基日岛圣母大教堂,绣品中这座非同寻常的建筑,不仅和周围的景观极其协调,木工工艺的科学性也展现出了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0分)
(一)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5—6题。(6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6、“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3分)
(二)阅读《赵普》,完成7—9小题。(7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 奏如初。太祖乃悟 ,卒用其人。
7、选择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虽多忌克       虽乘奔御风         B.普又以其人奏    岁以大穰
C.跪而拾之以归   至之市               D.复奏如初        而动如初
8、选择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普颜色不 变     B处决如流     C碎裂奏牍掷地     D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9、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
在课文中找出与材料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并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3分)
(三)阅读短文《阎百诗天质奇钝》,完成8—9题(6分)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②。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已:太,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②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11、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2分)
(四)阅读《一面》选文,完成12—13题。(4分)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 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 ”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2、“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此句与语段中哪句话相呼应?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品质特征?(2分)
13、有人认为“我”告别鲁迅时只是“恭敬地鞠了一躬”,没有说一声“谢谢您”之类的话语有些不妥。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7分)
寒冷的味道黄明山(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 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
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
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 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14、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15、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3分) 16、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17、结合全文,谈谈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3分)18、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想。(4分)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1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努力不够,就找理由来开脱;因为用心不够,就找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因为做得不好,就 找出理由来推辞。其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托辞。请以“其实 那不是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③不得抄袭;④字数600: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初一语文答案
1-2略
3、(1)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等(2)牛魔王家族   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铁扇仙不肯借扇
4、七件苏绣作品获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5、“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答:这两 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7、D   8、C   
9、以天下事为已任    晚年刻苦读书和四次奏荐人才
10、[参考译文]阎百诗先生是清朝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其实非常愚钝,小时候读书,读上百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出声。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刻苦勤奋,就会学有所成,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或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1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13、 不同意。因为“我恭敬地鞠了一躬”的动作,更能表达“我”此时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感激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情感已经深厚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程度了。 
14、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 
评分标准:4分,每一方面2分。如用文中原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和“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回答也可。 
15. 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不能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仅照抄原句扣1分)。
评分标准 :3分。如答“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也对。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 
16.⑴“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 
⑵“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评分标准:3分。写出表达的内容,得2分;写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得1分。
17.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评分标准:3分。写出“寒冷”的含义,得1分;写出 “必不可少”得2分。 
18.示例: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事,父母只要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吃一点苦,我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乏锻炼,从未吃过苦,长大后又怎么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呢?其实挫折磨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评分标准:4分。能联系生活实际,得2分;能结合文章深刻含义,得2分。 (113.220.15.5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反馈测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