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上饶县二中2016-2017学年下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
试题预览
上饶县二中2016-2017学年下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于它对耳朵的倚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 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 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D. 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 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 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 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因为专注的眼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 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绘的正是一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 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的羞感得以形成。
D.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答案】1.C  2.A  3.D
【解析】
1.C “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于文无据。
2. A “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说法过于绝对。
3.D “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敢为人先”章开沅
彭剑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各行各业竞放“卫星”。章开沅说:“要放,我就放一个大的。”他要在武汉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在“自然灾害”异常严重的1961年,能在武汉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实乃空前之举。这是第一场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章开沅提交给会议的论文《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被《新华文摘》全文刊登;会上学者们对张謇的热烈讨论,使他决心投身于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而老革命家吴玉章希望将来有辛亥革命的大著作问世的想法,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会议之后,章开沅一头扎进了张謇的研究之中。1962年,他被借调到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一边搜集、整理北洋时期的文史资料,一边研究张謇。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张謇传稿》的写作。稿成,交上海人民出版社。没多久,稿子被寄了回来,里面贴满了签条,都是提醒作者,对张謇的评价太高了,需要加强批判。章开沅一看,如果按照出版社的要求改,等于整本书都要被推翻。他感觉没法改,于是把稿子收了起来。这一收,就是20多年,直到1986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
20世纪80年代中期,章开沅在大陆率先涉足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他曾经笑言:“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国;二是让国际教会大学史研究走进中国,又让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    
章开沅治学圆融通达,既强调“独寻真知”,也提倡“参与史学”。据他讲,史学家的参与,主要是研究中的移情,“设身处地”地进入到研究对象的时代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当然,史学家的参与,也包含为当今社会服务的一面。他一直都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主持编撰《辛亥革命史》期间,通过申报审批,章开沅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成立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沿用至今。经过几十年精心打造,这个研究所已成为享誉学界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机构。
章开沅总结,培育、经营好一个研究所,必须有“一个头,一副肩,一双腿”。有一个头,意味着有思想、有理念、有战略眼光。要不然,在学术的大棋局中,研究所处于什么位置,自己都闹不明白,就无法准确定位,更不要谈做大做强。有一副肩,意味着有担当。一个研究机构,若不能在学术研究上有一些领导潮流的举措,是很难做好的。领导潮流,在很多时候意味着风险。没有一副铁肩,不能勇于担当,害怕冒风险,就不可能领导潮流。作为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有一副铁肩,还意味着要为同仁创造一个宽松的、能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环境。有一双腿,意味着勤于走动。在章开沅看来,学术带头人的腿,应该走一线,走基层。走一线就是冲锋陷阵,自己带头干,发现材料,开拓领域,带着大家干。而他所说的腿勤,还有另一方面,即要勤于发现人才,求贤若渴。
【相关链接】①章开沅,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史学的领军人物。曾先后四次请辞“资深教授”头衔,并终于在2014年4月完成夙愿,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头衔第一人。
②有人问我:“您所创办的这个研究所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什么危机?”我认为,今日最大的危机,是围着项目转。当然,这不仅仅是本研究所的危机,也是整个学术界的危机。“项目”的背后是“基金”,跟着项目跑的本质,其实就是围着金钱转。今日很多人所做的学问,追求的是金钱,而不是真理,完全远离学问之道。               ——章开沅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07月28日 10版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武汉召开的全国性的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是在学术“放卫星”的氛围下举行的,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B.章开沅被借调到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后,搜集、整理北洋时期的文史资料,开始把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
C.章开沅治学圆融通达,对自己写作的《张謇传稿》不按出版社的要求改,虽然后来自己的稿子一收20多年。
D.章开沅在张謇研究、南京大屠杀研究、辛亥革命史、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教会大学史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5.下列对实用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章开沅“敢为人先”的精神选取材料,不但交代了他学术研究上的开拓性,也写到他在研究精神方法、研究团队建设方面的独到见解。
B.章开沅“参与史学”的理论强调移情,认为要深入到历史情境中去,这和他辞去“终身教授”、不搞项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静下心来,坚持真理,严谨治学。
C.文章介绍章开沅在五六十年代的研究背景,能从侧面烘托出他热心学术研究的精神;当下的学术研究环境让他担心,表明其坚持学术纯洁的赤子情怀。 
D.文章用了叙述和评述两种方式,叙述重在介绍章开沅研究的事迹,评述重在揭示其研究的价值、意义,引用他的见解、主张有力地呼应了作者的评述。
6. 从章开沅教授创建研究所要“一个头,一副肩,一双腿”的说法中,你看出他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案】
4. B.B项说他在此期间“开始”把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原文依据不足。
5. B.B项中“参与史学”的理论表现他研究的独到方法,表现其开拓精神的一种;并不能简单说明这是静下心来,坚持真理。
6. ①有思想、有理念、有战略眼光;②有担当,敢冒风险,领导潮流;③顶住压力,尊重学术研究的独立性;④不怕吃苦,深入一线,带头实践;⑤勤于发现人才,求贤若渴。(每点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6问题。
治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石窝窝”。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但厉刃说:“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边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以收入到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八点都过了,还早?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印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厉刃有些不高兴了。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华阳先生雅正。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问老伴:“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7.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阳之印”,
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E.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他从谏如流的优秀品质。
8.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具体概括。
9.小说命名和人物命名含义颇丰,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7.BC(B“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以偏概全,他的润格是社会公开价格,并不特指。C任之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借公务之名,行讨好华阳之实。后文还有“悻悻”二字)
8.(1)厉刃是一位技艺精湛、醉心于艺术创作篆刻大师。
(2)人品正直,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律己、律人同样严格。对待阿谀奉承、讨好附庸风雅的上级的人,他名如其人,分毫不让;对待艺术,他深知“治印必端方”,笔笔画画,端庄质朴;对待市长,借治印之机,行劝谏之事;
(3)有爱心,给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刻印,他分文不取;对希望工程,他慷慨捐助五万,乐于奉献。
(每点1分,全部答对4分)
9 .“治印”有两层意思:(1)“治印”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是围绕“治印”展开的;(2)一语双关,治印的“治”除了刻制印章之外,还有治理的意思;“印”除了印章之外,还有权力的含义。厉刃用“治印”的行为来“治理”社会的不良习气。(或华阳市长用手中的“印”,来“治”不称职的干部。) 人物命名也别具深意:厉刃——厉害的刀刃、锋利的刀刃(厉刃语言锋利,对市长不阿谀奉承)。华阳——“华”,中华的简称,“阳”蕴涵着坦诚正直的品性和作风。
二、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①,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
戊午,挺还东平。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即位,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挺对曰:“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
(选自《元史?商挺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B.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 务农薄税
C.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D. 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而把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C.“宪宗崩”中的“崩”是死的意思。也可以用作诸侯的死亡,等同于“薨”。
D.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我国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法,如文中的“癸丑”“戊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挺有才能,重视办学。商挺曾被东平的严实聘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辅助继承父亲爵位的严忠济兴办学校。
B.商挺深受元世祖喜爱。他被征召到盐州时,对答很合元世祖心意,世祖称他字而不呼他的名。
C.商挺关爱百姓,打击奸猾官吏。在关中担任郎中时,他不但杀了最奸猾的官吏,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一半。
D.商挺头脑机敏,有预见性。在回京途中,商挺多次和元世祖讨论应对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建议严格管理军中符印。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
  答:                                                                
②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
  答:                                                                
【答案】
10.B  
11.C(《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薨”【说文】公侯卒也。)  
12.D(与商挺讨论的是元世祖派遣的张文谦)
13. ①“系”,逮捕;“诛”,杀;“戒”,惩戒;“尽奏”,竭力奏请.译为:宋将刘整在沪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百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惩戒其他人,商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
②“数”,统计;“凡”,总共;“有”,通“又”.译为:商挺出朝后,世祖统计商挺提出的大政方针总共有十七项.
【解析】
参考译文:
    商挺,字孟卿,是曹州济阴人。(商挺)二十四岁时,汴京被蒙古军队攻破,因此逃跑到北方去依靠冠氏县赵天锡,跟元好问、杨奂等交往。东平严实聘请他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继承父亲的封爵,征召商挺为经历,出任曹州判官。不久又任经历,辅佐忠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癸丑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京兆的分地,听说了商挺的名声,遣使把他征召到盐州。进入王府回答世祖的询问符合元世祖的心意,元世祖亲切地称他的字而不呼其名。(商挺)有次在陪宴时趁机对世祖说:“商挺来盐州时,李碹守朐山城,东平当输送米万石。东平至朐山,大致运一石米要花十石的运费,而且雨后车辆往往陷于泥淖中,必然后于运期,过期(运粮民众)当判处死刑.请改运至沂州,这样方便.”世祖说:“你如此爱民,不忍不依从你。”杨惟中任关中宣抚使,商挺担任郎中.战乱之后,关中八州十二县民户不满万,民众皆惊惶不安,无所依托。商挺辅助杨惟中,任用贤良,罢黜贪官暴吏,印发纸币,颁布俸禄,重农业薄赋税等等。满一月,人民安居乐业。诛杀了一个最奸猾的官吏,其余群吏都畏服。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征一半。第二年,杨惟中罢职,由廉希宪代替,提升商挺担任宣抚副使。
    戊午年,商挺回到东平。宪宗亲自征战蜀地,元世祖领兵前往鄂、汉,驻军在小濮,召商挺询问军事形势。宪宗驾崩,元世祖北回(京都),途中派遣张文谦去与商挺议论如何应付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说:“军中应当严格管理符印,谨防奸诈.”张文谦急忙赶上世祖转告商挺的话。世祖猛然醒悟,马上派遣使者到军队中立定规约.(元世祖)征召商挺北上到开平,与廉希宪共同辅助世祖制定立国大计。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朝廷任命廉希宪与商挺为陕、蜀两地宣抚使。中统元年五月,(商挺)到京城。中统二年,商挺晋升参知政事。宋将刘整在沪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百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惩戒其他人,商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恐惧被诛杀,借故向朝廷控告商挺与廉希宪,世祖在便殿召见商挺问:“你在关中,怀孟两地治绩卓著,但诽谤的言论也每天都有,难道说是同僚中有人要败坏你的名声,还是你地位高了而懒于政事?”商挺回答说:“我在秦地三年,过错很多,其中有一些随机应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如果说把成功归于自己,做事失败而归罪于别人,我一定不敢,(若有这样的事)请杀我的头。”商挺出朝后,世祖统计商挺提出的大政方针先后有十七项,因而赞叹说:“商挺有这样大的功,还说自己有罪,若真办他的罪,谁还肯为朕尽力呢!”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释】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4.BD。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15.①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
②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
③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三)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争取的正确态度,表明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               ?”
(2)《荀子•劝学》中蚯蚓向上食尘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用心一也”,而螃蟹“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白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周练习试卷』  下一个『上海市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测试检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