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
试题预览
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D.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C.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D.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帖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B.小说详细地叙述了懒木匠之“懒”,这也正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懒木匠人物性格的关键之处。
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这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更让“我”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独无助。
D.木匠的高超技艺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像他的手艺那样达到高超的境界,但终因懒惰而没实现。
E.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5.下列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表现了他的天赋和自强。
B、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懒木匠技艺的高超和对职业的执着,如结尾处“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他自信而不随波逐流,一直有自己的坚守。
6.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有人认为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熊十力:乱世为儒
朵渔
    熊十力出生于湖北黄冈,是一个乡村穷教师的儿子。十三四岁时,父母相继病亡。此后游学乡间,读王船山、顾亭林之书,忽有革命之志,遂投奔武昌新军。1917到1918年间,参与孙中山幕府。他目睹鼎革以还,世风日下,慨叹“由这样一群无心肝的人革命,到底革到什么地方去呢?”深感“革政不如革心”,遂慨然弃政向学。
    1920年熊十力拜在南京内学院欧阳竟无大师门下学佛。熊十力在内学院里是年岁较大的学员,学习极为用功,也是最穷的一个,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熊氏在内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唯识学和因明学基础,接受了哲学思维的严格训练。1922年熊十力受聘北京大学讲授佛教唯识学。但自一开始,熊便一步步背弃师说,逐渐离开佛教唯识学,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好在蔡元培向来提倡兼容并包,亦就相安下去。然而,熊十力的讲课效果似乎不太妙;而不能得英才教之,更让他觉得气馁。后来,他干脆向学校提出在家授徒,虽不能得天下英才,能有“二三子”聚而教之,也是惬意,“而不相干之学子,亦不愿其与于斯课”。学校竟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熊十力师风陡峻,责人以善,不惜詈骂,情急处甚至会饱以老拳。一次,梁漱溟为学问之事与熊十力发生了争论。争完了,熊十力趁梁漱溟转身的机会,跑上去朝梁就是三拳头,口里还骂他是“笨蛋”。梁漱溟了解熊的个性,没加理会就走了。熊氏也深知自己修养不足,缺少一份儒者的典雅,但“检讨”归“检讨”,他决计不去改正。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熊十力辗转返回黄冈,后来进入四川,颠沛流离,生活尤为拮据。但他自甘寂寞,乐以忘忧,仍勉力著述讲学。他依然坚持每日清晨四点即起床,读书写作,中午亦只闭目坐上片刻。写起来只需一纸一笔,最穷困时,用秃笔写,以碗为砚,一盛墨汁,一盛朱红。因长期流离失所,身边并无藏书,他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1946年春,蒋介石正欲乘船还都南京,途经武汉,得知熊十力在汉口,便差人去请,熊一听顿时光火:“要我去看他,他是什么东西!”蒋又赠资百万以助其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并不领情。1946年6月7日,熊致函徐复观,讲明:当局若真想为国家培育元气,最好让自己自安其素,为所欲为,不必专款资助,只要不横加干涉,便是一种支持。他并举章太炎之例,说“章太炎一代高名,及受资讲学,而士林唾弃”。
    熊十力对学术上的“逐臭”之徒极其反感:“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对那些“徘徊周旋于人心风会迎合之中”的浮华名士也尤为厌恶,熊说,“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1947年春北大复校,熊闻讯便重返北大。他原以为可以重拾当年初到北大时那种平静的治学生涯,然而内战使北平依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1948年2月,浙江大学请熊十力前去讲学,熊氏携弟子牟宗三一起前往,并将筑居之所命名为“漆园”,并自号“漆园老人”,自比“漆园吏”庄子,取庄周避世之意。
1949年5月16日,他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武汉,极为兴奋,大书三个字:解放了!50年代初,熊十力留在大陆,生活是安定的,然而此时熊十力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学说逐渐被边缘化了,著作也几乎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他在暮年哀叹道:“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绝无向学之青年,亦鲜有客至。”1956年他完成了《原儒》一书的下卷,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1968年5月23日上午,一代大儒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路程。      (节选自同名文章,有删节)
【相关链接】
圣贤讲仁,讲性命无道,讲良知,都不是一假定,而是一真实生命的呈现……熊先生是一个真人。他真之所以为真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不用说得太玄远,太严肃,而只从他日常生活上说。(牟宗三《熊十力先生追念会讲话》)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牟宗三所说“熊先生是一个真人”的一项是(3分)
    A.熊十力在南京内学院求学时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有人送给他“空空道人”的绰号。
    B.熊十力定居浙江时将住所命名为“漆园”,自号“漆园老人”,把自己比作曾做过“漆园吏”的先哲庄子。
    C.熊十力对蒋介石差人邀请自己见面十分恼火,蒋介石欲赠资百万他也断然拒绝,他说他不需要要专款资助,只要不受干涉,自安其素。
    D.熊十力性格峻急,脾气暴躁,缺少儒者的典雅,与他人争论学术问题,一言不合竟至于老拳相加,粗话詈骂。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荡的时代极大地影响了熊十力的人生选择和政治立场,无论是早期弃政向学,还是后来的避世研道、留在大陆,都与相应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B.熊十力十分用功,有真学问,但对学生极其严厉,讲课效果也欠佳。带着“不能得英才教之”的遗憾,他干脆在家授徒,聚集数人传讲学问,也乐在其中。
    C.熊十力不喜追逐风气,不善迎合他人,对受资讲学的章太炎之流极为厌恶、反感,称其为学术上的“逐臭”之徒。
    D.熊十力治学勤勉、严谨,学术上既能够分辨前人著述的优缺点,择取精华,又有“六经注我”的精神,能够打通各家学说,形成并坚守自己的独特见解。
9.熊十力说,“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这在熊十力本人身上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薨,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5分)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怨              春怨
金昌绪    刘方平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 、“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E.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富失宠之人的凄苦、悲凉的处境,是全诗的中心句。
15.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2分)
(2)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及运用(共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   
③除非把这事             ,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和盘托出
   C.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指出,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
B.《西游记》重播了约3000多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一部《西游记》孤独地存在着,它的辉煌恰恰见证了国产剧的无奈。除了孙悟空,我们还能找出像蜘蛛侠、超人、钢铁侠这样的人物吗?
C.“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明证。
D.孙杨事件的曝光,源于反兴奋剂中心公布的季度数据显示。定期公布季度检查数据是近年来反兴奋剂工作的新举措,也是中国反兴奋剂工作进步的体现。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被人们认识了的自然界动物,有时就被作为艺术形象再现于绘画和雕刻之中,也出现在一些工艺品上,        。         ,        ,        。
        ,        ,因而有了权力和吉祥的象征意义。
①于是在当时的陶器上就出现了鱼、鸟、鹿等动物形象②到了秦汉时期,人们见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兽的完整图案出现在了当时帝王宫殿的瓦当上
③因为这几种正是当时人类能够捕获和经常接触得到的动物
④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能够用粗糙的石头工具打猎打鱼以获取食物
⑤也因为他们具有凶猛、美丽、长寿的特点
⑥人们并且往往还根据这些动物的特征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思想内容
A.⑥④①②③⑤    B.⑥④①③②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④③②⑥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喜剧有时也被称为滑稽剧,_①______,如行为或语言的乖僻、夸张、倒错、变形及明显的虚假和假作正经、自相矛盾等,因而会引人发笑。_②______:滑稽剧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小错误、不成功的事情,而喜剧却源于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表现旧的、假的、丑的、恶的一方的失败的本质;滑稽剧主要是善意的戏谑、讥讽和批评,喜剧却是毫不留情的揭露、批判和犀利、辛辣、痛快的嘲讽。因此,_③______。
21.下图表示的是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总结出三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6分)
             





四、写作(共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家长,西家短”,“家人”,“家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给人的感觉是多么温暖,可有时家给人的感觉却又是那么复杂。
身为家庭成员的你,对家一定有一番特殊的感受吧,对家庭中其他成员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还记得妈妈的那双茧手吗?还记得父亲的背影吗?还记得……
要求:1、请写一篇记叙文      2、立意自定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经比较可知,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