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荆州中学2016~2017下学期高二年级三月阶段检测语文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赵树义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
试题预览
荆州中学2016~2017下学期高二年级三月阶段检测
语 文 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酢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湖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哉?”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高妙,如此才能“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大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916年,甘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
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如果说进步书报为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
1946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一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尴尬的嘴脸》等通讯,引起广泛重视。就这样,通过在一线工作中培养起的专业嗅觉,他慢慢形成了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
短短两年间,甘惜分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回顾这段生涯,他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究地方实际”。
对于那个年代的前线新闻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独到的感触。
“老实说,在晋绥边区的时候,无论是《晋绥日报》还是新华社晋绥分社,有些同志由于没读过马列著作,对工人生活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我那时候就想,幸好我读过《资本论》,这些书不容易读的咧!因为当时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环境,不是资产阶级坏境,我们接触的也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于了解这些关系很不利。”
1954年,38岁的甘惜分离开了一线新闻岗位,奉调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任教,为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奉献才华,主要讲授新闻理论。“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学教书,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只会钻书本,但我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我是一个读书严谨、务求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呆子’。”甘惜分这犀利的黑色幽默,分明也是对自己率真性格最真实的写照。
从教几十年,甘惜分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新闻学界的“老祖师爷”,其亲自指导的博士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精英翘楚:全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广电部门的王锋、王甫……怪不得有诗赞云:“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
                                      (摘编自2016年1月14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从战火中走来的甘惜分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吴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这是后学们致意这位新闻战线老前辈的挽联。“我反对那些把我称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个执著的新闻规律探索者。”甘惜分曾在回忆录里说。
(2016年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②今天用“民间报纸”这个词,觉得很别扭。我们共产党党报本来就是民间报纸。第一,1949年以前,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来说就是在野党,我们的报纸属于民间报纸,不是官报。第二,我们的报纸始终如一代表人民利益,是人民代言人。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党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党是全国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报是执政党的报纸。尽管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但逐渐有了不少“官”气,同广大人民之间逐渐加大了距离,群众不大喜欢看它了。
(选自《人民网<甘惜分访谈>》)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
B.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
C.“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
D.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

5.甘惜分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请简要概括。(4分)

6.促使甘惜分形成自己新闻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哓于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已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罪人,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炷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辉即将隐去之际,娄城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地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江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欣赏》)
7.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叙述了顺治二年发生在娄城的一段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作出降清决断的过程。故事场面悲壮,感情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小说剪裁精当,主体部分由血色黄昏、衙内争辩、竹庄沉思、竹庄决断、竹庄离去、竹庄遗言等五个场景组成,完成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任务。
C.小说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从正面表现尤竹庄面对“保全名节”与保全“万余人的性命”时选择的艰难。
D.尽管“默坐三天三夜不睡”“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这个细节透露出了尤竹庄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E.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
8.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9.尤竹庄认为自己开城投降是“晚节不保”,请结合文本以及苏武或司马迁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
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3分)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4分)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4~15题。(11分)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连接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与“近帘钩”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临风嗟叹。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望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E.“愁难着”一词,化抽象为具体,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岁月”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15.请给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弃官归乡的畅快。
(2)《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的景象。
  (3)《逍遥游》中的宋荣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做法,与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C.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层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 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外在表现。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流行词本身并不具备褒贬倾向,比如使用“小鲜肉”“颜值”等词语,  ①  ,使用这类词语说明使用者格调不高,而在喜欢的人看来,  ②  ,无需遮遮掩掩。词语无罪,  ③  ,因此,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21.下面是某校“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方案,请把这个方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102岁诞辰之际,一篇名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600字小文悄然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盛赞,百岁感言“读来极好”。
事实是,这些文句过半是网友仿造,杜撰篡改的。流传于网络的“伪名人名言”又何止于杨绛?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孔子到张爱玲,“亚里士多德说”“老子说”“林徽因说”“莫言说”……古今中外,一应俱全。
细读杜撰的名人名言,发现它们多关于爱情、友情、亲情,颇为感性,富有煽动性,言辞温和,多传递正能量,激发人生斗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文辞优美,偶有佳句……
这或许能折射出,在物欲泛滥的微阅读时代,匆忙的公众有着空虚与干涸的心灵,他们期望重返经典阅读时代,而多样的娱乐方式又使他们分身乏术,只能通过微博、论坛等撷取只言片语,聊以慰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选好角度,自拟标题;(2)立意不超出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3)不要套作,不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