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猜题卷(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猜题卷(一)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工卷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工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陈午晴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
    “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止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愿地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
    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
                                                     (选自2015年3月23日《人民论坛》,有删改)




语文试题(一)第1页(共8页)

1.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锜前,绅阳怖栗      阳:通“佯”,假装              B.令易纸,复然      易:更换
C.帝素厚遇绅            素:以前                       D.以足缓不任朝谒    谒:拜谒


  


语文试题(一)第2页(共8页)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铸有叛逆之心,常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铸书写给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了父亲遗留的书信才明白实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5分)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8~9题。
                                  寄宇文判官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5分)










9.人们评价这首诗“平淡之中见真情”,请结合后两联简要阐述。(6分)







语文试题(一)第3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
  (2)《琵琶行》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是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说明“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对从师的态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喊  山
                                                葛水平
    炕上的孩子翻了一下身,蹬开了盖着的被子,哑巴伸手给孩子盖好,就听得大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进来了。
大说:“我有名字了,韩冲叔起的,叫小书。他还说要我念书,人要是不念书,就没有出息,就一辈子被人打,和娘一样。”哑巴抬起头望了望窗外,幽黑的天光吊挂下来,她看到大手里拿着一包蜡烛,她知道是韩冲给的。
    她用麻秆点燃了蜡烛,找来一个空酒瓶子把蜡烛套进去,有些松。她想找一块纸,大给她拿过来一张纸,她 准备卷蜡烛往里塞时,发现了那张纸是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①,上面有她的签字。她抬起手打了大一下,大扯开嗓子哭,把炕上的孩子也吓醒了,也开始哭。哑巴不管,把卷在蜡烛上的纸小心缠下来,又找了一张纸卷好蜡烛塞进酒瓶里,放到炕头上。她拿起那张条子看了半天,抚展了,走到破旧的木板箱前,打开找出一个几年前的红色塑料笔记本,很慎重地压进去。哑巴就指望这条子要韩冲养活她娘仨哩,哑巴什么也不要!哑巴返回来摸了大的头一下,抱起了炕上的孩子。这时候就听得院子里走进来一个人,不可能是其他人,是韩冲。韩冲用篮子提着秋天的玉米棒子放到屋子里的地上,韩冲说:“地里的嫩玉米煮熟了妤吃,给孩子们解个心焦。”
    韩冲说完从怀里又掏出半张纸的蚕种放到哑巴的炕上,韩冲说:“一半天蚕就出来了,你没有见过,半张蚕能养一屋子,到时候还得搭架子。蚕见不得一点儿脏东西,哑巴,你爱干净,蚕更爱干净,好生伺候着这小东西。”韩冲说完走了。
    哑巴想,我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干净呀,我这日子叫爱干净吗?
    夜暗下来了,月亮像一弯眉毛挂在中天上,半明半暗的光影加上阒寂的氛围,让哑巴有点嗒然伤心起来。潜沉于被时间流走的世界里,哑巴就打了个颤抖,觉得丈夫腊宏是死了,又觉得腊宏还活着,惊惊地四下里看了一遍,她的思维在清明和混沌中半醒半梦着。现在刚入秋,天到晚上有点夜凉。哑巴摸索着从窗台上找到一块手掌大的镜子来,举了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脸,好久了不知道自己长了个啥样,好久了自己长了个啥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丈夫的上顿打,想着丈夫的下顿打,眼睛盯着个地方就不敢到处看,哪还敢看镜子嘛,那个是要找死吆。
    突然听得对面的甲寨上有人筛了铜锣喊山,边敲边喊:“呜叱叱叱——呜叱叱叱——”
    山脊上的人家因为山中有兽,秋天的时候要下山来糟蹋粮食或者糟蹋牲畜,古时传下来一个喊山。喊山,
一来吓唬山中野兽,二来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当然了,现在的山上兽已经很少了,他们喊山是在吓唬獾,防备獾乘了夜色的掩护偷吃玉茭。
    哑巴听着就也想喊了,拿了一双筷子敲着锅沿儿,迎着对面的锣声敲,像唱戏的依着架子鼓敲板,有板有眼的,却敲得心情慢慢就真的骚动起来了,有些不大过瘾。哑巴起身穿好衣服,觉得自己真该狂喊了,冲着那重重叠叠的大山喊!找了半天找不到能敲响的家什,找出一个新洋瓷脸盆。这个脸盆儿是哑巴从四川挑过来的,一直不舍得用。哑巴找来一根棍,想了想觉得棍儿敲出来的声音闷,提了火台边上的铁疙瘩火柱出了门。
   


 
语文试题(一)第4页(共8页)
山间的小路上走着想喊山的哑巴,天上的星星眨巴了一下眼睛,天上的一钩弯月穿过了一片儿云彩,天上的风落下来撩了她的头发一下,这么着哑巴就站在了山圪梁上了。哑巴举起了脸盆,举起了火柱,张开了嘴,她敲响了:
    “铛!”
    新脸盆儿上的碎瓷裂了,哑巴的嘴张着却没有喊出来,“铛!”裂了的碎瓷被火柱敲得溅起来,溅到了哑巴的脸上,哑巴嘴里发出了一个字“啊!”接着是一连串的“铛铛铛——”“啊啊啊——”从山圪梁上送出去。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抵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地走着、颠着,跌落到云团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大峡谷的山脊,让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来。直到脸盆被敲出了一个洞,敲出洞的脸盆儿喑哑下来,一切才喑哑下来。
                                                       (选自《人民文学》2004年第11期,有删改)
注:①韩冲炸獾误炸死了哑巴的丈夫腊宏,在哑巴坚决不要赔款的情况下,由村干部王胖孩牵头,韩冲主动立下协议,负责养活哑巴娘仨,直到哑巴明确赔偿金额。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大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韩冲重视读书,见识高远,他比一般的村民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B.从哑巴对待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的态度中,可以判断这个条子在哑巴的心目中非常重要。
   C.虽然丈夫腊宏对哑巴不够好,但是哑巴对腊宏还是有一点留恋的,因此她“又觉得腊宏还活着”。
   D.喊山是当地由来已久的传统,最初目的既是吓唬山中野兽,也是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
   E.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哑巴这一形象,表达了鲜明的褒贬感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概括文中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作品为什么以失语多年的哑巴喊出声音作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袁隆平  情系水稻五十载
                                                     段新权
    从50年前安江农校的青年教师,到如今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耕耘杂交水稻这块科学稻田已整整50个春秋。世界因此增产稻谷5亿多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其他国家的吃饭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只写了两句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去。”果然,他到了“最艰苦的地方”——地处偏僻的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
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烈日当空,农民在榕树下歇息,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1958年,袁隆平用月光花嫁接红薯,结果,最大一兜“红薯王”有27斤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型优异,穗大粒多。兴奋的袁


语文试题(一)第5页(共8页)
隆平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袁隆平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
    1962年,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消息:英美的两个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克研究出了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人家英美都分子水平了,我们还在这里学苏联,打转转。”
    这年暑假,他去中国农科院,找大学时候的老师、遗传学专家杨国荣。杨老师悄悄告诉他一些国外研究的情况。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杂交高梁、杂交玉米已经开始生产,只有水稻的杂交技术还没有突破。他决定放下“月光花红薯”,专攻水稻杂交。
    为了找到理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回来。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1966年2月,他终于写成“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从此,“杂交水稻”这4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寒来暑往,袁隆平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将困难一一化解。历经8年磨难,1974年袁隆平配制种子成功。
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此,杂交水稻开始真正大面积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和粮食生产。
    杂交水稻的成功,使袁隆平名声大振。1979年,湖南省委的领导找他谈话说,准备提拔他担任省农业科学院的主要领导。袁隆平诚恳地说:“我这个人不适合当官。别的不说,在搞科研这一点上,倘若真当上领导,哪里还有时间搞科研?”院里本来要给袁隆平换一间大一点的办公室,但袁隆平坚决不同意,说:“何必浪费呢。”作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每年手里的经费成千上万,但他对科研工作的经费也非常“吝啬”。
    2000年12月,袁隆平以技术入股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袁隆平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但他还是以原来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仍旧是那个朴素的如农民一样的老头。
    50年来,在促进水稻增产这座科研高峰上,袁隆平及其团队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多次创造水稻大面积平均亩产的世界纪录。2014年10月10日,农业部宣布,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4期中国超级稻亩产达1 026.7
公斤,创造新纪录。
    84岁的袁隆平表示,希望能在90岁前完成每公顷16吨的第5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最终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心愿。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家再大,也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你每天也只能吃三餐饭,所以,我对钱这个东西看得很淡,够用就行。(袁隆平)
    ②他是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联合国首席农业顾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然而至今,他仍然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他每天至少去一次农田,几十年来,除了多一些皱纹,整个人没变过。(《一个价值一亿元的名字》)
(l)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本文标题“袁隆平  情系水稻五十载”,表意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且满怀对袁隆平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富有感染力。
  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文中反复将袁隆平和农民对比,既因为他们都从事农业活动,更为了突出袁隆平身上有着农民艰苦朴素的传统。
  C.文章运用插叙的手法,写英美两个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克,还有他的大学老师杨国荣,目的是突出袁隆平不为权威束缚、敢于挑战的精神。
  D.作者写袁隆平,既概括介绍,又细描细绘,点面结合,富有说服力。其中写袁隆平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地勘察稻穗就是特写镜头。
  E.本文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饱含深情,像“吝啬”就是正话反说,似贬实褒。



语文试题(一)第6页(共8页)
(2)本文开头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袁隆平的形象特征。(6分)





(4)“84岁的袁隆平袁示,希望能在90岁前完成每公顷16吨的第5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最终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心愿。”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给了你什么启发?(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目前,各级干部逐步改变了唯GDP为上的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发展不再重眼前、轻长远,不再重立竿见影、轻循序渐进,不再为一时的政绩_______________。
(2)在圣诞网购狂欢过程中,消费者享受着购物的快乐,也承受着购买后出现问题的风险。如何规范网购市场,不让无良店家_______________,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3)记者在公共场所假装“摔倒”来进行“爱心测试”,本身就是对民众的欺骗,用谎言去测试道德,显然属于_____________,只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
   A.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B.竭泽而渔    缘木求鱼    浑水摸鱼
   C.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D.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山东省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领域坚持“双管齐下”,鼓励新人一方面投身文创领域发挥才智,另一方面对文化产业行业的“老资历”进行培训。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工作者要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以来,已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莫言、贾平凹、余华等知名作家都曾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D.在“食品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许多企业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①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
  ②红薯是高产作物
  



语文试题(一)第7页(共8页)
③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红薯已停止生长
  ④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几百斤
  ⑤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红薯皮
  ⑥这时春红薯和夏红薯都要开始收了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①⑥⑤④②    C.②④③⑥①⑤    D.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木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情所至,方有高格。钱穆谈中国诗歌,认为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是把人生写进了诗歌里。唐朝以后,写诗总不乏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入如《沧浪诗话》所批评的“以议论为诗”的歧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淡漠了生命情怀。也许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热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附加题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