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新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苏教新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七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二十九 《礼记》一则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yáo)   弗食(fú)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鱼、肉之类的熟食)(2)不知其旨也(味美)(3)虽有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疑难)(5)然后能自反也(反省)(6)然后能自强也(勉力)(7)教学相长(互相促进)3.更好列
试题预览
二十九 《礼记》一则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yáo)   弗食(fú )     自强(qiǎng)    教 学相长(zhǎ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鱼、肉之类的熟食)
(2)不知其旨也(味美)
(3)虽有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4)教然后知困( 困惑,疑难)
(5)然后能自反也(反省)
(6)然后能自强也(勉力)
(7)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3.更好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虽/有嘉肴                B.不知其/旨也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
(解析:不知/其旨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6.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
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 东西,但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7.我去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教学相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下面几幅图中,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投影仪的底图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示例:最适合的是第③幅,该图虽无“教学相长”字样,但其内容却是师生互动,真实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主题,并且图中的人物面容亲切,气氛融洽,极具亲和力。
8.(鄂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 形式二: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等(活动形式设计合理即可)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所占比例        调查年份
调查内容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不喜欢阅读 42% 32% 20%
喜欢
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0% 23% 24%
用手机、电脑阅读 38% 45% 56%
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有称呼、表述得体,意思对即可)

02  课内精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9.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虽/ 有 至 道,弗 学, 不 知 其 善 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不足,这 样以后才能从自身找原因;知道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己努力向上。
11.请用四字句概括 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关系,并谈谈你对这四字原则的理解。
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老师经过教学能够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
12.本文的重点是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要从“嘉肴”讲起?
文章从大家熟悉的 “嘉肴”谈起,运用类比,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3.本文观点鲜明,理由充足,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其结构思路。
作者先采用比喻从反面证明“学”的重要性,再理论阐述教学相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最后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14.从这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非常重视实践。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03  拓展阅读
古之教者
古之教者,家①有塾②,党③有庠④。术⑤有序⑥,国⑦有学⑧。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⑨。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⑩曰:“蛾子11 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礼》)
【注释】①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  ②塾:闾中的学校。  ③党:五百户为党。  ④庠(xiáng):设在党中的学校。 ⑤术(suì):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 ⑥序:设在遂中的学校。 ⑦国:京城。 ⑧学:大学。 ⑨小成:小有成就。  ⑩记:记言记得事的书。  11蛾子:小蚂蚁。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比年入学( 每年 )    
(2)其此之谓乎( 大概 )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2)记曰:“蛾子时术之。”
古书上 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
17.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18.从本文可以看出儒家教育的缺点是什么?
交学问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凡是与政治无关的都算不得学问。

【参考译文】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 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124.236.237.5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苏教新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8课歌词二首』  下一个『苏教新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