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桃江一中2017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命题、审题:胡灿霞卜其昌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
试题预览
桃江一中2017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
                         命题、审题:胡灿霞   卜其昌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 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 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7、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8、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0-11题(每小题4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0、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_ _________________                __                                                                                        。                                                                                         
11、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 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故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在贾谊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 缺什么补什么。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 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 研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 ,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14、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研究生以及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分)


15、作家杨葵评论老树写作没有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是得力于个人的文艺修养。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7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B、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C、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D、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 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D.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②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 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  ⑤   会看到你,  ⑥  欣赏你。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孟子》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1、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5分)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月7日晚圆满落下帷幕。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以10场比赛最高分的成绩夺冠,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大会吸引了亿万人的关注,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舞台上选手和评委传诵经典展露才华,传播了最美的中国诗词文化,电视机前的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更在体味着炎黄子孙的 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你能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吗?对此,或许你有难忘的经历,或许你有真切的感受,或许你有独特的认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诗词之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⑤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17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答案
1、C(宋代开始就有了“清”的审美趣味。)
2、B(因果关系错误。)
3、D(B茶道没出现的原因,原文并未说是和要求过高有关。)
4、B(众人:一般的人。)
5、D(A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从而: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D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6、B(A前者“助词的”,后者“取独”。B副词,竟然。C前者“介词对于”,后者“介词向”。D前者“连词表承接”,后者“连词表转折。)
7、D
8、B(①⑦用在句末,表判断。②⑤⑧用在句中,表停顿。③⑥用在句末,表肯定。④表感叹。)
9、略
10、参考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提示:可将两诗中的“望”加以对照,从“望”字的位置、作用,“望”什么,为何“望”,怎样“望”等内容去考虑,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11、参考答案: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提示:两诗都有“青山”,它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载体。可以先明确这个意象的基本内涵,然后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这个意象,结合全诗内容来看这个意象所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1)养生丧死无憾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5分)AC解析:A.不是讲公文写作课内容。C. “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错,原文是“他是我,又不是我”“我不可 能像画里那么悠闲”。)
14、(6分)①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全面。②侧面烘托,突出传主的精神和性格特点,表达对他的钦佩。学生的话看出老树的博学与个性;研究生的话体现出老树的内心丰富闲适沉静的品格;(每点3分)
15、(6分)杨葵的话是对老树写作率性而为、快人快语而又不夸夸其谈的极高评价。侧面描写表现了老树良好的文艺修养,得益于个人的力量、心智、修养,表达出杨葵对老树的钦佩之情。
16、(7分)①诙谐幽默,平易近人:自嘲长相太凄凉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②率性而为,性格真实: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③外表粗犷,内心敏感细腻: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享受自己的孤独空间。④淡泊名利,豁达洒脱: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⑤博闻强记,研究广泛: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答对任意4点得7分)
17、B (解析: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的谈论或演讲。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以上为使用正确的成语。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18、C。(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B项,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D项,不合逻辑,“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应改为“以免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19、D“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
20、A(战国时期)
21、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2、略 (124.230.131.1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