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轮高考模拟检测:3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7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轮高考模拟检测:3(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考模拟检测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伪创新会毁了“互联网+”王 为一股喷薄的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全国兴起。其中,有积极、正能量的创新,也有充满投
试题预览
 
          高考模拟检测3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伪创新会毁了“互联网+”
王 为
一股喷薄的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全国兴起。其中,有积极、正能量的创新,也有充满投机和赌博性质的伪创新。两创经济,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引擎,但如果是伪创新、乱创新,以创新之名,图投机、炒作之实,那还不如不创新。
最近,我收到几个创业创新项目的邀请,都是希望得到投资、支持、背书;融资方式都是众筹;都是希望我可以做领投人,并可以在社会和互联网圈转发一下,以便获得更多众筹投资。我看了下项目,啼笑皆非……
一个是互联网保险套,商业模式是以保险套为载体,用自媒体+APP的方式,聚集注册用户成为社群,然后通过几轮融资,走向上市。我问:你们的保险套,品质怎样?谁生产的?创业者答:别人代工生产。我问:怎么销售?答:免费送。我问:送给谁?答:高端人群。我问:免费,你们图什么?钱从哪来?答:找投资嘛,A轮B轮C轮,烧别人的钱,直到上市。我再问:你们凭什么上市?答:我们要用保险套为载体,打造最具价值的社交体验,然后做最具价值的互联网社群。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一股脑反问他们:拿免费保险套的,能有高端人群吗?保险套,能承载高端社交吗?你们要做的,难道是色情产业?
有一个互联网地产众筹项目,口气很大,要做全球首家众筹地产的标杆和榜样。我看了商业计划,他们连容积率、绿化率、建安成本这些基本的房地产常识都不懂。所谓众筹,就是融资卖楼。我一搜项目发现,花里胡哨的众筹背后,其实就是几年前一个定位失败的死项目,3年间现房一套也没卖得掉,现在导入众筹,就是希望趁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潮,把烂尾楼卖出去。
还有一个要做互联网抗衰老辣椒酱的项目,计划先众筹,然后面对白领女性市场,以小米式的价格、苹果式创新,3年做到百亿收入、千亿市值。我一算,全国白领女性,每人每年要吃1 500瓶辣椒酱,还只能吃他们家的,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这些振振有词、煞有介事的互联网创新,频繁出没于国内各大论坛、峰会、自媒体上,会议公司无节操地炒作和自媒体泛滥的自由,为这种伪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如果全社会任由这些名为创新、实为炒作、变相投机的伪创新招摇,不仅无法落实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无法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带动就业,还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性欺诈,使公众利益受损。
互联网大幕拉开后,第一幕桌面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第二幕移动互联网现在正处在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互联网+”也并不是方法论,“互联网+”既不高大上也不高冷酷,只是当下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形态表现而已。“互联网+”实质上是创新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实践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提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第一次。
众筹好,但无约束、伪创新的众筹,就是非法集资;创业好,但如果不能实现技术、服务、产品的价值提升,创业可能就是资源浪费的低水平重复;创新好,但如果创新都是为了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炒作、混淆视听、煞有介事……那就是伪创新。这样的创新还是不要的好。(选自《环球时报》2015年8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对“互联网+”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B.“互联网+”并不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它蕴含创新思想,在创新的基础上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国民就业,维护公众利益。
C.“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D.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推动了“互联网+”掀起一股创新创业浪潮,其中也促进了伪创新的蓬勃兴起。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险套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在注册用户的聚集下通过别人代工生产免费送给高端人群,并以此来打造最具价值的社交体验,然后做最具价值的互联网社群。
B.众筹实质上是融资卖楼。有一个互联网地产众筹项目,口气很大,要做全球首家众筹地产的标杆和榜样;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趁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潮,把烂尾楼卖出去。
C.一个要做互联网抗衰老辣椒酱的项目,计划先众筹,然后面对白领女性市场,以小米式的价格、苹果式创新,3年做到千亿市值。实际上这个目标具有空想性,很难实现。
D.要想让创业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明确通过创业实现技术服务产品的价值提升这一目标,而不是打着创业的幌子来招摇撞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乏约束的众筹,就是非法集资,就是伪创新。为了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炒作、混淆视听、煞有介事的伪创新,我们不应提倡,而应摒弃。

B.全社会任由变相投机的伪创新招摇,不仅无法落实经济新常态的目标,还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性欺诈,使公众利益受损。
C.频繁出没于国内各大论坛、峰会、自媒体上,会议公司无节操地炒作和自媒体泛滥的自由,其实就是煞有介事的“互联网+”的另外一种表现。
D.两创经济,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引擎,而作者收到的几个创业创新项目其实是伪创新、乱创新,以创新之名,图投机、炒作之实。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张颜传》,有删改)
注 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的意思是“获得”,“仕”的意思是“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宋]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后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9.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心志是不可以挫败的,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的人格。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
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那些被“筛掉”的家伙,无论“我们”怎么恳求,都不愿意透露一点关于演讲的内幕,因为他们知道通过演讲获得自由很难成功,告诉别人也无济于事。
B.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只是为看热闹而来,他们对着犯人起哄,甚至把犯人全部嘘下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
C.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
D.小说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却表达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因为主人公命运的突然转变,隐含着作者对现实当中人性的深入挖掘。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我故意停下不说”“做作地颤着声音喊”,这表明“我”对演讲胸有成竹,并且洋洋得意。
(2)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在小说中,“我”是如何一步步诱导听众,让他们最终为“我”鼓掌的?请简要概括。(6分)
答: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韩国人的敦煌梦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敦煌流沙的广漠之中,也有一粒沙,八年面壁,在莫高窟众佛千年冗长的温柔目光中,一笔一画地摹拓着心中的世界。一个唯有菩萨端坐,有飞天歌舞,有自然与生命万世轮回的世界。这粒沙名叫煌沙,敦煌之沙。
“煌沙”这个意蕴深长的名字属于一位韩国画家——徐勇。徐勇是第一个在中国获得敦煌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而他在敦煌学术上的成就源于他在上百个石窟里的8年苦修。
2007年2月9日下午,刚刚通过论文答辩的徐勇喝了点酒。土黄色的上衣,绛红色的丝巾,时尚的黑框眼镜,衬着飞红的面颊,加上说到激动时舞动的双手,属于艺术家的不羁气质彰显无疑。
这样一个不羁的人在八年前却被敦煌“俘虏”。
那一年,韩国人徐勇已在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毕业。读硕士时,也已在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办过了两次个人展览,赞誉声一片。但徐勇的心却无来由地发虚。
签证还有3个月,离校回国之前,徐勇独自去了敦煌。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一见钟情,在他第一次看到敦煌时,只是觉得“比画册好而已”。这一次,当苦闷的徐勇再次走进莫高窟,如雷轰顶,顿时彻悟。徐勇说:“不回国了。”
1998年,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韩国画家徐勇第一批考入学习。“当年招这个学生我们也是战战兢兢。从绘画角度研究敦煌学是我们的一个尝试。”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徐勇的导师郑炳林招了这个外国画家当学生。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徐勇只学了4个月的中文,但这不妨碍他画画。要读个敦煌学博士,就没那么简单了。“除了画画,还要听课,还要看书。看韩文也罢,看汉文?”徐勇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我的白头发多了很多。”
对徐勇而言,这些困难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敦煌,敦煌的菩萨喜不喜欢我。”在曾经迷惘过的徐勇看来,敦煌的壁画太美了,“经过1 500年,那些壁画已经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徐勇对敦煌的最高评价。
对着莫高窟临摹,一画就是一天,在他眼里,“那些壁画整幅看,好看,一个小局部也好看。我跟那些画像有交流”。临到一根线描到一个色,他会对着墙壁自言自语:“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非常非常好,你看你看,天才画的。”
临摹了一段时间后,徐勇开始思索,“壁画是可以临摹的,但画家徐勇呢?在哪里?”他觉得临摹是为了应用,怎么将临摹的心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爱思考的徐勇很快创作出有自己影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在北京、韩国展出,反响热烈。
2007年2月9日,在徐勇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场。专家一致认为,他用汉语所做的论文《敦煌壁画材料研究》将敦煌壁画绘制技法同敦煌壁画材料相结合,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学术探讨,这是前人没有涉猎过的角度领域,切入点新颖,对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八年厮守,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结局。在许多人看来,一个韩国人在沙漠里一待就是八年,不能想象。徐勇却认为,那是再享受不过的一段时光了,“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
在韩国,研究敦煌学的人不多,且多侧重于文学方面。徐勇说有人比他研究得好,但在韩国,徐勇等于敦煌,因为没有人能在敦煌待那么久。
徐勇每次回韩国,都能成为明星。报纸、电视、电台,报道的标题就是“徐勇回来了!”在韩国,徐勇的身份是大学教授,教授徐勇在韩国很忙,办展览、开讲座、当嘉宾,场合不同,所说主题却只有“敦煌、敦煌、敦煌”。
在徐勇的影响下,敦煌的知名度提高了。很多韩国人对敦煌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多了中国甘肃。对于未来的日子,徐勇心里有数:“做桥梁是我的责任,让两国在敦煌学方面好好交流。以前我是学生,现在我是老师,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对于未来的日子,徐勇早有打算:“韩国的假期很长,有三四个月。一放假,我就带着学生来敦煌,喝啤酒吃烤肉,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选自《甘肃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徐勇,这个韩国人,曾在敦煌的上百个石窟里苦修8年,而成为第一个以自己敦煌学术上的成就享誉中外的外国人。
B.敦煌莫高窟有强大的魅力,徐勇心甘情愿成为它的俘虏。徐勇对敦煌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相处日久慢慢培养出“感情”。C.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招了徐勇这个外国画家当学生,内心也是战战兢兢,因为从绘画角度研究敦煌学还只是一个尝试。
D.徐勇开始对着莫高窟临摹,用这种方式与画像交流。后来徐勇不满足于只是临摹,他将临摹的心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有自己影子的作品。
E.本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以平实的笔触叙述了一个外国人与敦煌结缘的故事,很有感染力。
(2)本文讲述“一个韩国人的敦煌梦”,这个“敦煌梦”有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3)文中两次说到徐勇“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一个韩国人,却愿意做敦煌里的“一粒沙”,并“面壁”八年,这粒“沙”还让自己的祖国民众了解、热爱敦煌。能成常人所不能之事的徐勇有哪些优秀品质?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多年来,他心系社区的百姓,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全部身心都放在工作中,________,家里有事他却很少顾得上,舍小家为大家。
②如果画家“胸有成竹”,笔墨与造型就可以________,但在一些结构复杂、制作深入的创作中,往往需要做诸多的局部调整,还要照顾整体上的安排。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红木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但红木家具种类繁多,一些商家为牟利将非红木家具混入其中,________,搅乱市场。
A.处心积虑 一挥而就 鱼龙混杂
B.殚精竭虑 一蹴而就 鱼龙混杂
C.殚精竭虑 一挥而就 鱼目混珠
D.处心积虑 一蹴而就 鱼目混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
B.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C.有公众质疑,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奖不但加重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D.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绍兴、湖州等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7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轮高考模拟检测:2』  下一个『2017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轮高考模拟检测:4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