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卷只有试题卷,请考生在试题卷上作答。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愧怍zuò技俩 瘦骨嶙峋lín 鸡零狗碎B.震悚shǒng 唏嘘含
试题预览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只有试题卷,请考生在试题卷上作答。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愧怍zuò      技俩  瘦骨嶙峋lín    鸡零狗碎
B.震悚shǒng    唏嘘      含情脉脉mò        蛛丝马迹
C.交卸xiè      妥帖      恪尽职守kè    不能自己
D.伛偻yǔ       举箸      宽宏大量hónɡ      根深蒂固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金钱是深不可测的海洋,能淹没廉耻,良心和是非感。 
B.谈起象棋,周伟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C.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绘声绘色讲起了故事 老师说他有了识文断字的能力。
D.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空前的发生过敬意。 
B.暴雨持续多日,南方多地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城市内涝严重。 
C.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大约2000年左右、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
②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③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④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⑤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
A.④②⑤①③ B. ①②⑤④③ C.④⑤①③② D. ①②④⑤③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变换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变换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C.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变换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D.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变换句: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写偌大的禅智寺,单调的秋蝉声如噪,微弱的秋风声可闻,足见环境热闹。
B.颔联写景,“青苔”、“白鸟”诗人信手拈来的两个形象,给人满目荒凉、空寂孤单之感。
C.颈联的景给人幽暗的感觉,又好似一幅明暗交织的油画,意境静穆而岑寂。
D.尾联通过“歌吹”抒情,诗人的孤凄落寞显而易见。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全诗题写禅智寺的“幽静空寂”,从听觉嗅觉的角度,动静相衬、明暗交织。
B.本诗以声反衬开篇,又以声对比作结,结构精严,手法高妙
C.“生”与“下”两字,给景色增加了动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感,随景而出。
D.在诗人精心而无迹地营造出的百年古寺特有的幽凄静寂的氛围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小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④之当焉。视时⑤屋食之贵贱,而上下⑥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⑦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⑧以嬉。夫镘易能⑨,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注】:圬:(wū)粉刷墙壁。技:手艺,技能。约:简约,简明扼要。尽:详尽,这里可引申为透辟。官勋:官家授给的勋级。④屋食:房租和伙食费。⑤视时:根据当时。⑥上下:增加或减少。⑦稼:种植。⑧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⑨易能:容易掌握的技能。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其色/若自得者 B. 持弓矢/十叁年 C. 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D. 然人不可/遍为
9.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色(          )     (2)市(         )   (3)怠(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2)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11.结合短文内容,分析王承福这一人物形象。(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⑴青青园中葵,               。     ⑵                    ,长歌怀采薇。
  ⑶昔人已乘黄鹤去,                   。⑷                 ,徒有羡鱼情。
  ⑸《黄鹤楼》一诗中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⑹站在浩瀚的赣江边,看鸿雁南飞,听北风呼啸,多少游子不由地触发客居思归之情:                 ,                 。(用《早寒江上有怀》诗句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柔软的父亲(波佩)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丰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却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13.文章写那位捞蝌蚪的父亲,为何要强调“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写同学的父亲,为何要突出他“满脸横肉,彪悍异常”?请简要概括。(6分)


14.欣赏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我”的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


15.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3分) 


16.有人说本文内容过于散乱,一篇文章写了三位互不关联的父亲,对此说法,你如何看待?(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
丢失的硬币(吉凤山)
  我走在上班的路上,听见一个小女孩跟我说:“叔叔,帮我拿一下好吗?”一瞄,眼前这个小女孩,虽然我叫不上名字,但知道她和我住一条巷子。小女孩说着,将手中的东西递到我面前,是一瓶纯净水和一枚一元的硬币。她说:“我系一下鞋带。”接过两件东西,我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小女孩系鞋带,一边将那枚硬币在手中抛着玩。我问小女孩:“怎么只带一元钱啊?”女孩说:“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元钱。”
  这个时候,我一不小心,硬币从手中滑落,蹦蹦跳跳落入了下水道。
  我想从衣袋里掏一元钱的硬币还小女孩,可身上没有硬币。当小女孩系好鞋带抬起头来,我只得将一张10元的票子递给她。
  小女孩伸手刚要接,却又缩了回去:“我刚才让你拿的是一元钱的硬币啊。”我说:“你刚才那枚硬币,叔叔不小心掉入下水道了。”小女孩说:“怪不得我刚才听见丁丁当当的声音呢。”小女孩犹犹豫豫地接过钱:“那我先带上你的钱,放学回来再把9元钱还给你。”
  晚上,响起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小女孩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小女孩指着男子说:“叔叔,他是我爸爸,我们是来还你钱的。”
  我赶紧将他们让进屋说:“你们真是太认真了。”
  “哪能欠账不还呢?”小女孩的爸爸掏出几张纸币递向我,手伸在半道上却停住了,直盯着我的身后看。“这都是你的东西?”他问。我顺着他的目光转过身去,原来他看到的是柜子上放着的那些陶瓷制品。我点点头:“对,我喜欢收藏一些小古董。”
  听我这么一说,小女孩的爸爸将手缩了回去:“这钱我不给你了。”我一愣,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还是说:“我本来就没要你给嘛。”
  他又说:“这9元钱不但不给你,你还得给我钱。”我以为他是开玩笑,便也笑着问他:“为什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个小“豆腐块”说:“我今天看到这张报纸,上面有个广告,你自己看看吧。”我接过报纸一看,这是一则“收藏硬币发发发”的小广告,上面写着:一枚特殊年份出厂的硬币,收藏价可达千元。
  “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就别装糊涂了。”他走到我身后,拿起一件青花瓷器,在手中把玩,“不是我上门看到这些东西,还不知道你是干这行的。我女儿的那枚硬币,根本没掉进下水道,而是被你私吞了,一转身,你就能赚大钱吧。”
  我想跟他解释,他一摆手:“你不用再说了,给钱吧。”我有点生气地问他要多少钱。他坚定地说:“给我500元。”
  这时,小女孩拉着她爸爸的衣襟说:“爸爸,叔叔没有骗我们,我当时还听见硬币掉进下水道的声音,叔叔没有骗我们。”
  那男人勃然大怒道:“大人的事情,你不懂,少掺和。”
  小女孩恐惧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又是一番口舌,我感觉到再争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便拿出500元钱,递给男人。他迫不及待地揣着钱,领女儿走出大门。我听见男人教训小女孩:“傻丫头,看到爸爸没有诬陷好人吧。他要是心里没有鬼,能那么痛快地给咱们500元钱?”小女孩委屈地说:“爸,你就是冤枉叔叔了,我听见了那硬币掉进下水道的声音。”又是一声怒喝,父女俩的争辩声渐渐远去。
  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翻看报纸,一个消息让我吃一惊:昨天晚上,一个小女孩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用铁撬撬开窨井盖,钻到下水道中。由于下水道年久失修,沼气的浓度很大,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新闻的最后还提醒家长,要看管好自家的孩子,不能让他们出入危险的场地。
  新闻还配了小女孩死亡时的照片——她正是早上我遇到的那个女孩,她的小手里捂着一枚一元钱的硬币。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女孩失去最宝贵的生命,是那枚硬币,还是成年人卑劣的心理?
17.请根据小说内容填写出本文的故事情节:接硬币→_____→_____→_____→叹硬币  (3分)


18.删除文章开头和结尾画横线的内容行不行?为什么?(4分)



19.你认为是什么让女孩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呼吁什么?  (2分)


20. 有读者指出,本文在情节上存有一处破绽:既然小女孩和“我”同住一条巷子,对于小女孩死亡这件事应该在家就能早听说,为什么非要写“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翻看报纸”才知道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想象你将在班级的“让世界充满爱”主题活动中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3)不超过150个字。
 【材料一】襄州区杨忠共从1979年开始用捡破烂、买棉花糖攒下的钱,持续捐助贫困生。据当地教育部门粗略统计:30多年来,受他捐助的学校有20多所,金额达10多万元。杨忠共说,能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材料二】颜拥军是名爱心公益自愿者,他投资近300万元创办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学校,接纳自闭症以及其他智障儿童。他说,尽管每年都还贴钱,但看到有孩子顺利转入普通学校,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奉献点爱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材料三】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首《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声震遐迩,在中国大地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遍四方。这一《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所昭示的人类以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一直震撼人心。


(二)写作(50分)
  22.请以“亲情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字数在600——800之间。
参考答案(二)
1.D  2.B  3.B  4.C  5.C  6. A  7.A  8.D  
9.(1)脸色(1分)(2)集市(1分)(3)懈怠(1分) 
10.(1)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2分)
    (2)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2分)
11.王承福这个体力劳动者的形象,是作者根据士大夫“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塑造的。他出身贫贱,却能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自食其力;他谈吐不凡,对圬这种职业有自己的见解。(3分)
   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12.⑴ 朝露待日晞 ⑵相顾无相识 ⑶此地空余黄鹤楼 ⑷坐观垂钓者
   ⑸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⑹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3.(1)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气质都比较粗犷,写这位父亲具有“北方人的轮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犷;强调外表粗犷,意在反衬其对孩子柔软细腻的内心。(3分)(2)通过外表的彪悍的描写与父亲内心的柔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父爱的特点,突出文章主题。(3分)
14.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从孩童的角度突出了父亲给孩子洗澡动作轻而软的一面来刻画父亲外表沉默寡言,内心柔软细腻这一人物形象。(4分)
15.(1)“父亲”一词本是阳刚、粗犷的,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2)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从表达中心角度看,题目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每点1分)
16.(1)本文所写三位父亲的事件确实互不关联,但全文并不给人散乱的感觉。(2)因为三位“父亲”都具有外表“粗粝”,内心“柔软”的特点。(3)作者通过“柔软”这一共性,将三位父亲的事件连接在一起,使全文形散而神不散。(4分)
17.丢硬币→赔硬币→买硬币(3分)
18. 不行。这些文字起照应作用。开头部分的文字照应了我为什么会给小女孩拿东西和小女孩为什么晚上能很快来我家还钱;结尾部分照应了我为什么能确定死去的就是那个小女孩。(4分)
19.爸爸卑劣的心理和做法 诚信,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2分)
20.示例一:不同意。虽然小女孩和“我”同住一条巷子,但“我”没在家、小女孩家封闭消息或者其它原因都会造成“我”没早听说这个事实。
示例二:同意有破绽。前一天晚上小女孩和她爸爸到“我家”还钱,“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翻看报纸”,可看出小女孩发生事期间“我”一直在家,应该能听说。即使在家不知道这件事合理,文章中应该有所交待与照应,要知道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十分注意铺垫和照应的。(4分)21.略 22.略 (223.154.174.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下一个『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