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试题预览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 》“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 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 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B.“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C.在《楚 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 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 。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注】①尉佗:赵 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人赖以完            完:保全
B.先是真再攻成          再:两次
C.命具汤镬,趋烹奴      趋:疾走
D.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  逆:抗拒
5.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使用相同的一组是(   )
A.(  1)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    (2)秦伯说,与郑人盟
B.(1)真以兵破走之                  (2)子犯请击之
C.(1)诛仲玉而成卒固守              (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D.(1)成奴缚成以出                  (2)阙秦 以利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 文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 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B.在官/ 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读书/ 缀文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 事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C.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文/ 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事/ 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D.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文/ 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 事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 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11.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呢?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2.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话是:“   ,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   ,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3)复为羽声忼慨,        ,发尽上指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读 树 李国文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大庙里的松、柏、栓、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⑥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⑦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启示。
B.第①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②——⑤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                                                                        
(3)文章③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的某方面存在的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你若坚持,定能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        ,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②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        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3月11日,面对强势外援的四川金强队,辽宁队        ,拿下冠军之路第一场比赛。
A.群轻折轴        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B.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集腋成裘
C.集腋成裘       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D.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群轻折轴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不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B.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C.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D.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不错,有市场就会有竞争,__①__竞争不可能是温良恭俭让的,__②__这并不说明人与人之间就不需要关心、帮助,不需要“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了,为什么这样说?__③__终达到共同致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那种助人为乐、时时刻刻关心他人的精神,__④__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应有的品质,它__⑤__人类文明所应有的起码的道德规范。反过来说,__⑥__一个人只想收获,而不想付出,恐怕也难生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但 因为 并不只是 也是      如果 
B 但 而 因为 并不只是 也是      即使
C 但 而 为了 也是     并不只是  因而 
D 而 但 为了 也是     并不只是  因而
17.下面是长沙市首届“邻里节”的获奖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构图要素:(2分)
寓意:(4分)
五、作文(60分)
18.以“冬日,温暖如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文章含义、辨别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选项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能力层析为C级。选项常常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本题中的A选项中就出现了的情况,“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意思是诗人文士仍然是希望把思想志意部分地融入,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
4.C趋,催促
5.B
6.D
7.C。(“顿首”中的“顿”是以头叩地的意思,“顿首”是指头叩地即起,没有“稍停一会儿”的意思)
8.C。“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的不是何真,而是他的都事刘克佐。
9.(1)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关键词引、图、折、击走各1分,大意1分)
(2)而何真你联合数郡民众,竟不费一兵一卒,保证境内平安来归顺,即使与窦、李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关键词语连、烦、虽、奚让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元帅府状告他们。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过来抓捕何真。何真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在这之前何真曾两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最终牢固地守住城池。二十六年,何真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拿王成的人,给予钱财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着王成出城。何真给那人钱,下令准备汤镬,催促人烹煮王成的奴仆,向众人大声喊道:“奴仆背叛主人的与他下场相同!”沿海叛乱的人都投降于他。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例。何真没有听从。多次派遣使者经海路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多次升迁 担任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领水军攻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就给何真写信告知他,于是航行去潮州。廖永忠的军队到了之后,何真派遣都事刘克佐到军门献上印章,登记所辖郡县人口、军队和粮食的数量,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将此事报告给朝廷,皇帝赐诏书褒扬何真说:“我想到古代的豪杰,保护境域安抚百姓,来等待有德之君。就像窦融、李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这是汉代和唐代的名臣,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呢。而何真你联合数郡民众,竟不费一兵一卒,保证境内平安来归顺,即使与窦、李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前来迎接慰问,于是奉诏入朝。皇帝提拔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并且下诏说:“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前行,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顿首拜谢。他为官期间非常有声望,尤其喜欢儒术,读书写文章。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又受命返回广东,召集以前的部下。事情结束,仍然回到山东。洪武九年辞官。大军征伐云南,皇帝命令何真和他的儿子兵马指挥何贵一同前往,筹划军饷,设置驿传。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何真后又改任湖广。洪武二十年又辞官,被封为东莞伯,俸禄一千五百石,被赐予世券(世代享有特权的铁券),后去世。
10.A(3分)D(2分)(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11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12.(1)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士皆瞋目
13.
(1)解析B项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C项“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错,作者将树与人类比,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缩小范围,“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错,作者借助的不仅仅是古树,还要众多新树,所以写作对象应该是太庙里的古树与新树。
答案ADB
(2)参考答案:老树是对过去的光辉历史的记录,是沉稳成熟的象征;(2分)而新树是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的力量(2分)怡人景色来自于老树与新树的互相映衬,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得既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2分)。
(3)参考答案:对比和拟人(2分)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方面的特点,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2分);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并且为后面联系人的议论作铺垫(2分)
(4)参考答案: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比如:老年人喜欢过平静稳当的生活,而青年人喜欢热闹,喜欢冒险,不喜欢老一辈的那种生活方式(3分),文章的现实意义就是提醒我们,老与新从各自的角度思考如何与对方和谐存在(2分)。
14.(3分)【答案】C(解析:群轻折轴: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听任小的坏事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众擎易举: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15.(3分)答案:B(解析:A否定失当,去掉“不”;C项“加大……规范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加强……规范和管理”;D项语序不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两个分句语序调换。)
16.解析:选A。“而”表示解释说明,也表示转折;“但”表示转折,但比“而”语气强烈。所以排除B.C。“为什么这样说”之后需要解释说明这件事情而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排除D。
17.解析:本题中的徽标有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两个屋顶,也可以看做是两个“人”字组成的“从”字;下半部分是两个弯曲的手组成的“心”。寓意方面,可以从“邻里节”的意义的角度分析,“从”的意思是“随从、跟从”,代表的是共同创建邻里关系;“ 心”表现的是邻里关系的亲密、和睦等。
答案:(1)构图要素:①两个“人”字组成的“从”字(两个屋顶)②一颗心(两个弯曲的手)。(2分)
(2)寓意:①“从”代表共同创建和谐的邻里关系。(2分)②“心”代表邻居之间相互团结,十分和睦。(2分)(或:“屋顶”象征和谐的邻里关系;“手”代表邻里之间相互团结,共同创建)。(3分) (12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