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23 诗歌鉴赏(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23 诗歌鉴赏(一)(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限时集训(二十三) 诗歌鉴赏(一)(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回答问题。(7分)夜 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 黄景仁,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
试题预览
专题限时集训(二十三) 诗歌鉴赏(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回答问题。(7分)
夜 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 黄景仁,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的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相比,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此题,要先明确指出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本诗颔联前一句写这场雨滋润了久旱的麦田,给农人带来好处;后一句写雨使道路泥泞,阻碍了寄信人。一利一弊,形成鲜明对比,两句中的“喜”和“恐”直接点明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2)解答此题,要熟悉《夜雨寄北》,根据题意要分别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夜雨寄北》主要表达作者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夜雨》表达的情感较复杂,须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1)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高兴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2分)
(2)《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友人(或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未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去的无奈。(2分)而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在外漂泊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九日登梓州城[注]
杜 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 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1)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中“扶”的意思是“扶起”,“暗”的意思是“使……昏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湖风把柳树扶起,江雨使山楼昏暗”,景物的阴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感。
(2)分析思想感情要重点抓住诗句中的抒情句,包括直接抒情句和间接抒情句。可从“客心”“宾雁”“共赏重阳节”等分析出诗人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酌酒”“祛忧”直接抒情,写出了诗人借酒消愁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 (1)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1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1分)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3分)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莺 梭
[南宋]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1)这首诗抒情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这首诗构思精巧,试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以“梭”喻“莺”,以“锦”喻“花”,要将洛阳三月这幅画面纺织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爱惜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的构思布局。整首诗歌以“梭”喻“莺”展开,继而以机杼之声喻莺叫之声,以“锦”喻花,层层铺陈,独具匠心。
【答案】 (1)对春天由衷的喜爱
(2)这首诗的构思,妙在巧用比喻。作者把柳莺的飞上飞下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为织布机的声音,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为锦锈。三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后两个比喻由第一个比喻扩展而来,可谓独具匠心。
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谒金门
程 垓
春夜雨。催润柳塘花坞。小院深深门几许。画帘香一缕。  独立晚庭凝伫。细把花枝闲数。燕子不来天欲暮。说愁无处所。
(1)“小院深深门几许”一句让人联想起欧阳修《蝶恋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堆烟,帘暮无重数”句。(2分)
(2)怎样理解“说愁无处所”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典型事物“小院”,可联想出“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
(2)本词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抓住词中的关键信息“独”“闲”“不来”“欲暮”等,可知作者孤独寂寞,百无聊赖,无人相伴的处境和情形。结合着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庭院深深深几许
(2)“说愁无处所”就是说自己的愁绪无人可诉:词人伫立寂静庭院,无人可诉衷肠,又饶有兴趣地细数花枝,却增内心愁绪;本想有燕子相伴,可天色快暗了,燕子也不来。百无聊赖之情溢于言表。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杂 诗
左 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①临前庭,嗷嗷②晨雁翔。
 高志局③四海,块④然守空堂。
 壮齿⑤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 ①披轩:开窗。②嗷嗷:哀鸣声。③局:局促。④块:孤独。⑤壮齿:少年。
(1)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先后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表情达意”意味着从“怎样表达”的角度思考,“表现手法”意味着从“情景关系”或“叙事抒情”两个基本写作方式思考。认真分析每一个诗句可知,全诗在内容上明显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后六句中,“高志”“局”“块然”“岁暮”等是明显抒发情感的词语,属于直抒胸臆。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2)解答此题,应分析并挖掘诗句的深刻意蕴。重点是思考诗人为何“披轩临前庭”,“雁翔”“嗷嗷”意味着什么,“局”“块”“守”“不恒”“慨慷”这些词语的内涵是什么。“高志”表明诗人有远大的志向,“岁暮”表明诗人已老。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1)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2)表达了诗人独夜难眠、抱负未施展而老之将至的愁苦,悲伤和无奈之情。诗人独夜难眠,望月徘徊兴叹,诗人志比天高,放之四海都觉得不足为用,可叹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岁暮”而功业未成,心愿难了。这种壮志未酬就走向暮年的失落悲凉,怎不叫人焦虑忧伤呢?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重别梦得①
柳宗元
二十年②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重答柳柳州
刘禹锡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注】 ①唐朝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召从各自的贬所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命为远离京城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两人一同赴任,至衡阳分别时相互赠诗。②二十年:柳宗元与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至此已有二十多年。
(1)两首诗第二句都写到了岐(“岐”同“歧”)路,但写作角度有所不同,柳诗用一个“________”字表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而刘诗则用“悠悠”二字表现了________。(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依据题干的提示不难得出,两首诗第二句都写到了岐(“岐”同“岐”)路,柳诗表现的是时间的转瞬即逝,这是靠“忽西东”中的“忽”字表现出来的;而刘诗中的“悠悠”二字,明显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经历的深情回忆。
(2)从两诗内容上看,结尾两句由分别的伤感转到对未来的展望,也是相互宽慰之语,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再从第一首诗中的“皇恩”一词分析,这里其实是反语,自己的遭遇其实正是所谓“皇恩”赐予的,这里含有讽刺之意,饱含着诗人的愤激之情。
【答案】 (1)忽 对往昔经历的深情回忆
(2)①想要归隐田园的思想;②对仕宦不顺的无奈宽慰;③与友人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④对朝廷不公的愤激讽刺。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导学号:74812050】
重经巴丘
张 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1)本诗前四句写昔年与李膺一起泛舟湖中、赏景赋诗的生活,后四句抒发人生无常、往事如梦的感慨,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现实人生聚散不定的感叹。(2分)
(2)赏析“诗句乱随青草落”中“乱”字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本诗前四句写昔年与李膺一起泛舟湖中、赏景赋诗的生活,后四句回到现实中,抒发对现实的感叹:人生无常,往事如梦。明显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作答此类试题,一要分析所要赏析的字的含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字所在句子的含义;三要分析此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虚实结合
(2)“乱”有“纷纷、随意”之意。“诗句乱随青草落”,意即大家欣赏着青草湖的风光,你一句我一句,争相说出美妙的诗句。一个“乱”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与其友人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即景赋诗之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点绛唇•春愁
赵 鼎①
香冷金炉②,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③,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 ①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是宋高宗时的宰相,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最终绝食自杀。②金炉: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③休文:梁沈约, 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从风格来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词。它的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词中“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中的“恨”有哪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和手法。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叙事和景物描写之中,风格婉约清丽。作者先写屋外之景“炉”“帐”,再写屋内之景“花”,描写的顺序为由内及外。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无人问”一词体现了作者的孤寂;结合着作者所在朝代信息,可知“一枕江南”暗含作者对时局的忧虑;而“近”“尽”“紧”等词体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春天的忧虑。
【答案】 (1)婉约 从室内到室外
(2)①从梦中醒来,愁绪不散,意欲倾诉而又无人相慰相问的失望。②亡国之痛。③伤春愁春。④对人生的喟叹,对世事的忧虑。 (223.155.151.18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22 文言文阅读(四)』  下一个『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24 诗歌鉴赏(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