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19 文言文阅读(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19 文言文阅读(一)(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限时集训(十九) 文言文阅读(一)(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导学号:74812045】尚德缓刑书(节选)[汉]路温舒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
试题预览
专题限时集训(十九) 文言文阅读(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导学号:74812045】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注】 汉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刘贺刚继位就被废黜,宣帝登上皇位。路温舒趁这个时机上书。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桓文扶微兴坏  微:微小的国家
B.援而立之  援:推举
C.绝者不可复属  属:嘱托
D.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唯:希望
C [作答时,应将提供的解释代入具体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C项,“属”解释为“嘱托”,按照这种解释翻译时,整个句子无法讲通,唯有用“连接”来解释,语意才通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太平之未洽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B.天下归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然后宗庙以安思垂空文以自见
D.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 [A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句末语气词,可不译;兼词,于此。C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D项,连词,表承接,那么;连词,表转折,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B.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选文除了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C.当时“治狱之吏”都“以刻为明”,是当时朝廷倡导的结果。朝廷利用权势,大搞思想钳制、舆论一律,使执法“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造成死亡无数。
D.作者继承了古代开明政治家反对“防民之口”的优良传统,提出“除诽谤以招切言”,劝谏国君要不计较臣民们的“谤言”,才能招来他们至切之言。
B [作答本题,要将各选项与文中对应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差异,确定错误选项。B项中的“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紧接社会变化以后继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昭显天意的行为。(评分要点:“异旧之恩”“昭”各1分;意义连贯通顺1分)(2)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罚的人并肩站着,被处死刑的人每年数以万计。(评分要点:“于市”,状语后置,1分;“比”“大辟”“岁”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齐国有了公孙无知杀死襄公的祸事,桓公才能够兴起;晋国发生了骊姬进谗那样的灾难,文公才能在诸侯中称霸;近世赵王未能寿终而死,吕氏家族发动叛乱,而孝文帝被尊为太宗皇帝。由此看来,出现祸乱,将会引出圣人。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扶起弱国,振兴了衰败的国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业,给百姓带来恩泽,功劳惠及诸侯,虽然赶不上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归附于他们的仁政。孝文帝有深远的思虑,有最高的德行,以之来承受上天的意旨,他崇尚仁义,减轻刑罚,取消设在水陆交通要道上的关卡,使远近之地归于一体,敬重贤人如同对待贵宾一样,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小孩,他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把内心觉得安适的事情推行到全国,因此监狱空无一人,天下太平。紧接社会变化以后继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昭显天意的行为。
从前昭帝去世时没有儿子,大臣们忧愁得很,怀着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认为昌邑王是尊贵的皇室亲属,便推举他,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上天不赋予他当皇帝的使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乱,于是他便自己丢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虑祸患事变发生的原因,这是伟大的上天用来引出最圣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武帝的遗命,成为汉朝君主最得力的辅臣,他披肝沥胆,决定大计,黜退不讲仁义的人,立有德行的人为帝,辅助上天行事,这样朝廷才得以安定,天下才都太平无事。我听说《春秋》写君王正月登基,是因为新君要一统天下,所以要特别谨慎。陛下刚登上帝位,与天意相合,应该纠正前代的过错,端正刚接受天命时的法制,废除烦琐的法令,除去老百姓的疾苦,使将要灭亡的得以保存,使将要断绝的得以继续,用这些行动来应合天意。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尽忠于国事的大臣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君主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君主的心窍,而实际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的仁爱笃实,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刑狱乱加于人。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书经》中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愿犯不遵守成规旧法的错误。”现在负责判案的官吏却不是这样,上下都争着把苛刻当作严明,判案严厉的获得公正的名声,判案公平的后来多有祸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是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罚的人并肩站着,被处死刑的人每年数以万计。这是奉行仁义的圣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天下太平未能完全实现,都是因为这。
我听说乌鸦和老鹰下的蛋不会遭到毁坏,然后凤凰才会停留在树上;犯了诽谤罪的人不会受到惩罚,然后才有人向朝廷说出有益的话。所以古人有种说法:“山林水泽隐藏着毒害人的东西,河流湖泊容纳污秽的东西,美玉隐藏着瑕斑,国君能容忍辱骂。”愿陛下除去诽谤的罪名,用以招来恳切的忠言,让天下人开口说话,扩大人们规劝、进谏的渠道,扫除造成秦朝灭亡的过错,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减少法制条文,宽缓刑罚,用这些来清除治狱的积弊,那么天下就可以出现太平的气象,人们永远生活在安乐之中,和天地一样长久,没有穷尽,那样人民就太幸运了。
5.(2015•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已而”前要断开,名词“秦汉”“旧作”作宾语,后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东京》指汉朝时的一篇文章)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跟从他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贻赵廷臣①书
[明]张煌言②
大明遗臣某,谨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③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窃以叠山业经市隐卖卜,宜可以远害全身;而元参政魏天祐必欲招致之,乃叠山有死无陨。招之不来,馈之不受,却聘书尚在,可考而知也。卒触天祐之怒,执之北去,叠山遂不食而死。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
况某今日南冠而絷,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嗟乎!此固台下褒忠录节之盛心,较之天祐,真不啻霄壤。顾某自律,断不可因此而苟延旦夕也。所以每思慷慨引决,而为馆伴者防间严切,不克自裁。绝餐三日,迫于贵属劝勉,稍稍复食,他人闻之,宁不以某寡廉鲜耻,晚节可嗤哉?揣台下之意,不过欲生膏斧锧,始足为忠义者戒;然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原无二义,故郁郁居此耳。
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义所当死,死贤于生;义所当生,生贤于死。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某之忧患已过乎文山,隐遁殆几于叠山矣。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而恶生也。亦谓得从文山、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
谓某散兵在先,归隐恐后,可以觊觎赊死。殊不知散兵者,悯斯民之涂炭;归隐者,念先世之暴荒。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解甲则旦夕莫保!  身为累囚,贻笑天下,是某之忠孝两亏,死难塞责者矣!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今羁留旅邸,以日为年,生不如死。伏冀台下立赐处决,俾某乘风驭气,翱翔碧落,是诚台下大有造于某也②。幸甚!
(有删节)
【注】 ①赵廷臣,清朝闽浙总督。②张煌言(1620-1664),号苍水,浙江鄞县人。1645年奉南明鲁王监国,起兵抗清。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灭亡,郑成功病逝,才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③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以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军。宋亡,居闽中,卖卜为生。元朝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著有《叠山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叠山有死无陨  陨:陨落,屈服
B.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  视:看到,觉察
C.可以觊觎赊死  赊:遥远,远离
D.伏冀台下立赐处决  冀:希冀,希望
B [B项,视:对比,比较。]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足为忠义者戒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B.义所当死,死贤于生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不赂者以赂者丧
D.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 [D项,都作副词,怎么。A项,成为/被。B项,介词,比/介词,向。C项,连词,来/介词,因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举宋臣谢枋得市隐卖卜而被元朝参政魏天祐逼迫出仕元朝为例,说明自己不降清朝正如谢枋得之坚贞不屈,而赵廷臣对自己的劝降亦似魏天祐之蛮横霸道。
B.作者又以文天祥被拘而暂且不死为例,说明自己被拘而暂且不死也不是苟且偷生。“散兵”和“归隐”都是有缘故的,并不是投降以求缓死。
C.文章多次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充满了敬重,并称赞赵廷臣“褒忠录节”,是忠臣节士,还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
D.此文写在明朝业已灭亡,南明政权又被消灭的时候,作者处境艰难,心情沉郁,被俘后更是抱定求死之心,故而行文语多直切,慷慨激昂。
C [C项,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只是出于礼节,并无敬重;说赵廷臣“褒忠录节”,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并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等实为反语,指责赵廷臣对自己的囚禁和监视。]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 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
【答案】 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
10.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
(2)但阁下您尚且想借用我余下的生命,多次派遣您的下属,慰问关心很多,劝我进餐多吃。
【参考译文】 
大明朝遗臣(张煌言)我,恭敬地向清朝总督府赵老先生阁下拜送书信。当年宋臣谢枋得说过:“大元开国,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私下里认为叠山(谢枋得)已经隐居在集市里靠卖卜为生,应该可以远离祸害保全自身;但是元朝参政魏天祐一心想招降他,于是叠山只有求死而不会屈服。招降他,他不来;馈赠他,他不接受;拒绝的聘书还在,可以考证而知道的。最后触怒了魏天祐,抓住他向北去,叠山于是不吃食物而死。(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
何况我今天是被拘捕的囚徒,比较叠山所处的环境,自然已经很不同了;但阁下您尚且想借用我余下的生命,多次派遣您的下属,慰问关心很多,劝我进餐多吃。啊!这本来是阁下您表扬忠义录用节臣的热心,比较魏天祐,真不下于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只是我自定规则,断然不可以因为这而苟且延长一天的生命。所以常常想慷慨自杀,但是被陪伴的人严密防范,不能够自杀。(我)绝食了三天,又被您的下属劝阻逼迫,稍稍恢复了饮食,其他人听到这件事,难道不会认为我不知羞耻,晚年的气节值得嗤笑吗?(我)揣测阁下您的用意,不过是想用生命去滋润斧锧等刑具,才足够成为忠臣义士们的警戒;然而大丈夫像(看)冰一样看待滚烫的油锅,慷慨激昂,从容就义,原本就没有第二种想法,所以还能郁闷地居留在此罢了。
还记得去年您发信给我,我的回信上有宁可做文天祥这样的话,到今天怎么敢自己说话不算呢?那自古以来的兴盛和衰亡也很多了,衰亡和兴盛的时候,哪个朝代没有忠臣义士?哪个朝代没有避世隐士?在道义上应当死亡,死亡就胜过生存;在道义上应当生存,生存就胜过死亡。大概有舍弃生命来取得道义的,没有听说过追求生命来损害仁义的。我的忧患已经超过了文天祥,隐居逃遁差不多接近谢枋得了。但自从被捕以来,把死亡看得如同回归,不是喜好死亡而厌恶生存啊。也可以说能够追随文天祥、谢枋得,不同朝代的人一同游览,在事业上已经完成了!
说我解散军队在前,归乡隐居唯恐落后,可以用来图谋逃离死亡。实在是不知道我解散军队,是怜悯那人民的生活苦难;我归乡隐居,是顾念我先祖的尸骨抛荒。怎么料想得到拥有军队就多年还能保存,解除铠甲就早晚不能保全!自身成为被拘禁的囚犯,被天下人讥笑,这样,我的忠诚和孝道两面都有亏欠,死亡都难以敷衍责任的!遇到灾难苟求幸免,不是我本来的情怀;偷生保存视力和气息,更有什么期待!如今被羁绊扣留在旅馆,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只希望阁下您立刻恩赐处决了我,使我(可以)乘风驾气,翱翔天空,这实在是阁下您对我有大造化啊。幸运啊! (223.155.151.18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18 散文阅读(四)』  下一个『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专题限时集训20 文言文阅读(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