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
试题预览
2017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说曹丕“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错误,原文表述的是“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因此,应是“道统诗学”“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说王国维“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张冠李戴,原文表述的是“《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应是《红楼梦》“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错误,原文中没有“有力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这一信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败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御马、御带、缣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
(节选自《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B.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C.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D.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
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将军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
D.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赏赐秦仪御马等物表明道武帝对秦仪的信任与器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仪英武过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常人难及。曾陪同道武帝到贺兰部,后又跟随道武帝击败各部立下战功。
B.秦仪不辱使命。秦仪被道武帝派去窥探慕容垂的虚实,面对慕容垂指责道武帝失礼的话语,秦仪不卑不亢,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
C.秦仪劳苦功高。征伐卫辰,秦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在河北督促屯田,大得民心。镇守中山时远近归附。又进军击破高车别部。
D.秦仪颇有声望。当时很有名气的侯岌、张衮、许谦认为秦仪谋略非凡,纷纷前来投奔。道武帝多次到秦仪家中去,像对家人一样礼待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
【答案】
4.D
5.C
6.B
7.(1)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
(2)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仪的功劳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好此题,可根据主语、地名、人名和句意来判断。根据上下文,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秦仪入宫,问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秦仪说:“奇怪是有的,害怕却一点也没有。”道武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了。根据句意,“道武喜”和“夜召仪入”是两件事,不能连在一起,中间要断开。“乃不……乎”固定句式,难道不……吗?根据这些即可选D。
5.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于文无据。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和尽量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1)句中的得分点为:“壮”、 “戏”、“自”、“非失”和句意;(2)句中的得分点为:“寇”、“蹑”;“要”、“平”和句意。
【备注】附译文:
秦仪,身高7尺5寸,身材很魁梧,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都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秦仪为九原公。跟从道武帝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
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垂,派秦仪前去察看有什么机会可乘。慕容垂便问秦仪,道武帝为什么自己不来?秦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我的祖先受晋朝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秦仪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武帝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秦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慕容宝懦弱又没有威望,有计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是不给弱主当臣子的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这时才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后来改封秦仪为平原公。
道武帝征伐卫辰时,秦仪从别的地方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行宫。道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棝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仪的功劳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又跟从皇帝围困中山。当慕容德被打败以后,道武帝将普驎的妻子周氏赐给秦仪,连同他的僮仆财物等。不久又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晋封为卫王。中山平定后,又派秦仪讨发邺城,平定了邺城。道武帝将回代都时,设置中山行台,命令秦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秦仪以丞相的身份入朝辅政,又跟从征讨高车。秦仪另从西北进军打败高车别部。又跟从讨伐姚平,有功劳,皇帝赐给他绢布、丝绵、牛、马、羊等。
秦仪膂力过人,能拉开近十石的强弓;陈留公虔用的槊特别大,人们都感到惊奇。所以当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王的槊。”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秦仪入宫,问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秦仪说:“奇怪是有的,害怕却一点也没有。”道武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了,并赏赐给他御马、御带和缣锦等物。
起先,上谷人侯岌、张兖,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有名气的人,初来从军时,听说秦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秦仪。秦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应该跟随他。”道武帝因为秦仪很有才干和声望,待他特别优厚,多次到他家去,像对家人一样礼待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注】学楚囚。
【注】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释放)之,召而吊之。”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B.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被囚长安的无奈与辛酸。
E.尾联寓情于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意蕴丰富;整首诗读起来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9.据《唐诗纪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
【答案】
8.DE
9.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①视听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
【解析】
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D项,“痛言自己被囚长安的无奈与辛酸”理解有误,应该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为与归隐之不宜迟。E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不对,应该是用典。
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要按问作答,表述清楚。第一问在回答意境的时候,要从两句诗中找出描写的意象,“残星”“雁”“长笛”“人”,从这些意象的特点中体会景中含情。第二问在回答时要注意联系景物描写的特点,一般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视听结合,借景抒情等。“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悠扬、哀婉,是在感叹人生易逝,见归雁而思乡怀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2)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
【答案】(1)必能裨补阙漏
(2)酾酒临江
(3)蟪蛄不知春秋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长夜沾湿何由彻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裨”“酾”“蟪”“攀”“援”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童话
李墨波
2013年7月19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任溶溶以90多岁的高龄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年龄最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真挚有趣的童心、炉火纯青的诗歌技巧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诗歌奖。
说任溶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并不为过。他翻译过《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他写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他写过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强强穿衣裳》《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足够了,当我们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时,于是明白了这位老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尤其是他对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长袜子皮皮》的主角皮皮是个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9岁的小姑娘,她天性喜欢自由,古灵精怪,常有奇思妙想,缺点不少,喜欢恶作剧,但更多的是优点,制服过坏人和恶兽,干了很多好事。这个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的儿童形象得到中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任老通过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
在从事翻译工作之余,他非常愿意去参加孩子们的集会,把国外新奇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得多了,任溶溶觉得不过瘾,国外的故事同中国孩子的生活毕竟有些“隔”,于是他开始自己编创故事。他创作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与《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堪称姐妹篇。作家在其中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让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哈哈镜中显形,“用夸张来刻画童话形象,有鲜明的意蕴和佳妙的喜剧效果”。虽然只是初试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都已臻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之后,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大都构思巧妙,童趣盎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这些儿童诗同样延续了他善于在夸张和喜剧中传递教育意义的风格,而有的作品,甚至干脆放弃掉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他认为,诗的巧妙构思不是外加的,得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那些巧妙的、可以入诗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成为巧妙的诗,否则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尽量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儿童文学”。
任溶溶说:“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1968年,任溶溶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分配到饲养场养猪。他说很“幸运”,“养猪其实是很舒服的,连队里还要‘天天读’,有时候还要被训话,养猪就可以不用了。猪要吃东西的时候喂一下,其实呆在饲养场蛮开心的。”任溶溶非常喜欢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之前曾译过他的《洋葱头历险记》和儿童诗,但是是从俄文转译的,实属遗憾。在牛棚里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学习意大利语和日语。当别人在“十年动乱”中身心俱疲时,他却收获了两门外语,为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做好了准备。这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其实正是儿童文学之于任溶溶的馈赠。
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他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他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相关链接】
①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林格伦的作品都贯穿着这两个母题,而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惟有前者却没有后者!是林格伦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刘绪源(当代作家)
②老人又望着我女儿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看不看课外书啊?”我夫人脱口而出,说刚买了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正在看着哪。老人突然兴奋起来,指着自己的鼻子狡黠地问:“知道我是谁吗?”我们揺摇头,他哈哈大笑:“我是任溶溶。”
——陈贤德《巧遇任溶溶》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任溶溶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他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创作了一些广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B.在任老翻译引进林格伦的作品之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教训意味过重,缺少游戏的精神,没有冲破张扬自由天性的母题。
C.任溶溶初试创作的两部作品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用夸张的手法让人物的缺点现形,作品已臻成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D.任老认为,创作儿童诗歌时应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必须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淡化教训意味,不仅写要儿童做什么,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
12.为什么说任溶溶是儿童文学的盗火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3.文章最后说,任溶溶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
11.D
12.①任老翻译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给儿童文学创作者很大的启发;②他通过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为中国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儿童文学不再显得教育意义过重,而是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③打开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眼界,看到了中国儿童文学长期以来的缺失——渴望自由的母题。
13.“可小”:①满怀童心,一生从事儿童文学的翻译与创作,与“小孩”结下不解之缘。直到耄耋之年依然如故,他可谓是个十足的“小孩”;“可大”:①即便身处逆境也仍然乐观豁达,品格可谓高尚;②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成就堪称伟大。
【解析】
1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必须”说法绝对,原文第6段说的是“尽量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
1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回答此题,要关注原文第3段和相关链接①的内容,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来组织语言回答。如“尤其是他对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任老通过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等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整合信息作答即可。
13.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