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高二年级2016年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答题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高二年级2016年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答题卡(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高二年级2016年10月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覃和平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试题预览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高二年级2016年10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 覃和平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至唐末期,诗的音律美的发展既达到最高点,再要发展,若仍在五、七言句法以内去寻索新境地,已不可能,于是借助于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便生发开扩而产生出词这一新的诗文学体裁。我们历史上的无数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从此得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于中可以驰骋他们的才华智慧。这就可以理解,词乃是汉语文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元曲与宋词,其实都是“曲子词”,不过宋以“词”为名,元以“曲”为名,本质原是一个;所不同者,元曲发展了衬字法,将原来宋词调中个别的平仄韵合押法普遍化,采用了联套法和代言体,因而趋向“散文化”,铺叙成分加重,将宋之雅词体变为俗曲体,俗语俚谚,大量运用;谐笑调谑,亦所包容;是其特色。但从汉语诗文学格律美的发展上讲,元曲并没有超越宋词的高度精度,或者说,曲对词并没有像词对诗那样的格律发展。) 
明了上述脉络,就会懂得要讲词的欣赏,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会。离开这一点而侈谈词的艺术,很容易流为肤辞泛语。 
众多词调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按谱制词,所以叫做“填词”。填好了立付乐手歌喉,寻声按拍。假使一字错填,音律有乖,那么立见“荒腔倒字”,——倒字就是唱出来那字音听起来就是另外的字了。比如“春红”唱出来却像是“蠢哄”,“兰音”唱出来却成了“滥饮”……。这个问题今天唱京戏、鼓书、弹词……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名艺人有学识的,就不让自己发生这种错误,因为那是闹笑话呢。
即此可见,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词人作家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正是在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出了他的驾驭语文音律的真实功夫。 
正因此故,“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这些变换的词语才被词人们创组和选用。不懂这一道理,见了“落日”“西曛”“晚照”“斜阳”“余晖”,也会觉得奇怪,以为这不过是墨客骚人的“习气”,天生好“玩弄”文字。王国维曾批评词人喜用“代字”,对周美成写元宵节景,不直说月照房宇,却说“桂华流瓦”,颇有不取之辞,大约就是忘了词人铸词选字之际,要考虑许多艺术要求,而所谓“代字”原本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的汉字文学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然后,还要懂得,由音定字,变化组联,又生无穷奇致妙趣。“青霄”“碧落”,意味不同;“征雁”“飞鸿”,神情自异。“落英”缤纷,并非等同于“断红”狼藉;“霜娥”幽独,绝不相似乎“桂魄”高寒。如此类推,专编可勒。汉字的涵义渊繁,联想丰富,使得我们的诗词极其变化多姿之能事。我们要讲欣赏,应该细心玩味其间的极为精微的分合同异。“含英咀华”与“咬文嚼字”,虽然造语雅俗有分,却是道着了赏会汉字文学的最为关键的精神命脉。
1、下列关于文章对诗词曲三者发展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是诗在音律美发展到最高点时借助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而生发开扩产生出的新的文学体裁。
B.元曲趋向“散文化”是由于采用套联法和代言体,发展了衬字法,使宋词调中个别平仄韵合押法普遍化。
C.元曲的一大特色是将宋代的雅词体变为俗曲体,大量运用俗语俚谚,甚至也包容了诸多谐笑调谑的内容。
D.词作为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对诗在格律发展上的超越,无论是高度还是精度,都是元曲无法企及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词是歌唱文学,所以词作者须按谱填词,乐手则寻声按拍。一旦错填,音律有乖,立见“荒腔倒字”。
B.王国维大约忘了词人铸词选字之际有诸多艺术要求的考虑,故而批评周美成写元宵节景不直说月照房宇,却说“桂华流瓦”。
C.正如“青霄”与“碧落”意味不同一样,“征雁”与“飞鸿”神情自异,“霜娥”的幽独比“桂魄”二字更显高寒。
D.“含英咀华”与“咬文嚼字”,是说明赏会汉字文学最为关键精神命脉的两种雅俗有分的说法。
3、下列依据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没有繁荣的音乐曲调艺术的借助,我们历史上的无数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将很难在诗的音律美发展中开辟新的天地,驰骋他们的才华智慧。
B.如果离开了词的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会词,并侈谈词的艺术,只会流于肤浅的泛泛之谈。
C.如果词人作家缺乏驾驭语文音律的真实功夫,就难以在格律的精严规定下准确地审音辨字和遣词选字。
D.“代字”能成为汉字文学艺术中的一大特色,与它原本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是分不开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7题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仇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闲,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B.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C.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D.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绍兴:南宋高宗最后一个年号,宋孝宗即位沿用。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元狩,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或有多个年号。
B.《春秋》:又称《麟经》、《麟史》,原为鲁国国别体史书,经孔子修订,成为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据传古人重视春、秋两季,故以之代指年岁、历史。
C.长短句:在唐代是一诗体名词,在宋代即为词的本名,宋以后成为词的别名。
D.昏暮、三鼓:昏、暮,都是古人表时间的名词,昏即黄昏,暮即傍晚;三鼓,古人以鼓声、更声报时,故“鼓”亦为计时刻的名词,三鼓即三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辛弃疾为绍兴年间的诏书做跋的言说,表明了对“事奉仇敌之大耻”的愤慨和不忘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B.辛弃疾对忠简公赵鼎、新科士人赵方及同僚吴交如的态度,表明了他对忠廉敢直之士的由衷赞扬和识拔英俊的敏锐眼光。
C.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辛弃疾的两个书斋题名,是从人格修养和为国尽忠尽力两个方面对他给予的高度评价。
D.史馆校勘谢枋得无意间经过弃疾墓旁的僧舍,听到有疾声大呼久之不绝,于是连夜秉烛写作祭文,并于清晨祭奠,疾呼声才停止。
7、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5分)


(2)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赤壁歌送别①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②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入长安前旅游江夏(今武汉)时送别友人所作。 ②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8、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诗一、二联都描写了赤壁之战,请比较二者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三、四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直接表现主人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伤感场景的人物细节描写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表现了宋文帝北伐失败后惊慌失措的情景,而                   一句则回忆了金兵南侵的场面。
(3)《声声慢》中                  ,                   两句着力描写了菊花飘零的景象,以花比人,尽道凄凉晚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在业余时间也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描写了门铃的响声,引发读者想象力的同时,又极有效地激发了阅读兴趣。
B.“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既有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认可并向外推介的喜极而泣,又有对父亲去世的悲伤。
C.小说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秋溪谷,其人虽未出场,但其形象通过他的画作、秋小峦的言行、黄云山的态度,已跃然纸上。
D.小说语言含蓄凝练,表现力强。如“两个月后••••••顺利举行”一句中,只“顺利”二字,就把黄云山为举办画展竭心尽力的过程呈现了出来。
E.文末“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从侧面表现了人们对秋溪谷画作的极大肯定,同时也说明黄云山在美术界的影响力之大。
(2)秋溪谷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3)请简要概括黄云山对秋小峦态度的变化,并说明文章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4)秋溪谷本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真正的大师”,但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作品长期不为人知,你认为这符合常理吗?请联系全文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老舍
    《茶馆》上演后,有劳不少朋友来信,打听这出戏是怎么写的等等。因忙,不能一一回信,就在此择要作简单的答复。
    问: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达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问:您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连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很多年。
(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这样安排了人物,剧情就好办了。有了人还怕无事可说吗?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可能比我写的更像戏剧。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因为那么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问:请谈谈您的语言吧。
    答:这没有多少可谈的。我只愿指出: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既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便是我叫他说的了。一个这么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同时,我叫他说出那时代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拿走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
                                       (节选自《剧本》1958年5月号)
相关链接:
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借北京城里的裕泰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堪称老舍戏剧创作的顶峰
《茶馆》于1958年3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出国剧目,为新中国话剧艺术带来国际性的荣誉。一代卓越艺术家,如于是之、郑榕、黄宗洛、英若诚等的演出,对确立该剧在当代的“经典”地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茶馆》上演后,作者收到许多来信,信中对《茶馆》的创作提出了各种看法,这既表明人们对《茶馆》的极大关注,也说明《茶馆》的创作确有诸多瑕疵。
B.作者不熟悉政治,也不十分懂政治,只好借一些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这是作者在政治形势面前的无奈选择。
C.本文作为对观众来信的答复,语言质朴,言辞诚恳,饱含了一位戏剧创作者对戏剧欣赏者艺术鉴赏力的尊重和对戏剧创作的严谨态度。
D.《茶馆》虽然写于建国后的1957年,写法上也有新的尝试,但却凝聚了作者在旧社会的生活经验,和对旧时代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理解。
E.《茶馆》作为老舍戏剧创作的顶峰之作,能获得巨大成功,于是之等老一辈卓越艺术家的倾情演出功不可没,是他们将剧作推入了中国戏剧“经典”行列。
(2)“这出戏是怎么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作者说《茶馆》的创作上“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请结合老舍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6分)



(4)如何理解“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这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你这妇人,怎不念我父子当初仗义执言,救了你婆婆性命死里重生,现如今趁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成亲吧。
B.想我窦天章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现如今携女儿端云流落在这楚州居住,一贫如洗,举目无亲。
C.只恨那小妮子不肯百依百顺着我,如今正好老婆子害病,我不如讨服药与她吃了,药死老的,好歹取那小的做我的老婆。
D.爹爹也,十三年前遗下我上朝取应,怎至今杳无音信?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你是新来的下人?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B.她的命很苦。她在离开了周家之后,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C.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甚至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
D.我们大老远从矿上来,就是要告诉你,矿上复不复工,要看你答应我们工人提出的条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       ,        ,        ,
        ,        ,       ,请他在读完这封信后,不要有任何的迟疑。
①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             ②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展繁茂  
③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 ④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
⑤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         ⑥沟通彼此的情感
A.①②⑤③④⑥             B.⑤②①⑥④③
C.⑤①②④⑥③             D.①②④⑥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因为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发现,   ①    ,关门则意味着    ②    ,一个过程的结束。打开门,心中充满希望和勇敢,关上门,    ③     。
1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简要描述漫画内容(不超过50字),并说明其寓意(不超过15字)。(6分)
 

六、作文题 (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时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度夺冠,历史上第3次获得奥运会金牌。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完美诠释。赛后,新华社评论《又见女排魂》高度赞扬女排:这场荡气回肠的逆战之战,让万里之外的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每每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时的爆发,时时唤起多少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女排魂。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8.52.201.5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寒假作业语文试题10(2月1日)』  下一个『湖南省新邵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 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