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狱中杂记》课时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狱中杂记》课时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狱中杂记》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重点1 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重点2 概括内容要点 ☆☆☆☆☆重点3 鉴赏艺术特色 ☆☆☆☆☆重点4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要点解读】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
试题预览
《狱中杂记》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
重点2 概括内容要点 ☆☆☆☆☆
重点3 鉴赏艺术特色 ☆☆☆☆☆
重点4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例题】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作:作而言曰       此疫作也
矜:经秋审入矜疑     若自矜诩
叩:余叩所以       以手叩门扉曰
易:是疾易传染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质:每质狱词       然犹质其首
其:其极刑        其伤于缚者
即:即幸留,留数月乃瘳   即夕行步如平常
差: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差强人意 
【答案】作:神情激动;发作     
矜:怜悯、惋惜;炫耀    
叩:询问;敲击
易:容易;更改                 
质:询问,评判;以……作抵押
其:代词,其中;代词,那些     
即:即使;就在(某时某地)
差:等级;程度副词,勉强,尚,略。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掌握情况。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对点练习】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
【要点解读】
“概括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考向】概括内容要点
【例题】阅读课文思考,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归纳主旨。
【答案】牢狱之中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狱吏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
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不当之利),这既是清朝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实质上也是绝大多数黑暗时代罪恶的根源,可以说,文中之“狱”是黑暗时代的缩影,是“利”字之恶的典型。
【解析】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名师点睛】
“分析概括要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也有主观表达题,要求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重点3:鉴赏艺术特色
【要点解读】
本文是方苞的代表作品,“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文章记狱中事实,在触目惊心的叙述中,间作冷峻深沉的议论。
【考向】鉴赏桐城派散文艺术特色
【例题】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
【答案】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在考据上,本文内容 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 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 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名师点睛】
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

【对点练习】
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清代以姚鼐为宗祖的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
B.在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
C.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
D.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重点4: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要点解读】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主观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借助文章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阅读者自己的观点态度。
【考向】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例题】《狱中杂记》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
【答案】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揭开了清王朝康熙年间“太平盛世”的遮羞布,并进而让人看到了末代封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
但作者把造成罪恶的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没有触及封建社会本质。作者看不到造成狱中黑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封建制度的腐朽。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要结合课文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站在现实的高度分析作者的局限性。
【名师点睛】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⑷站在历史的高度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竞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通过作者的见闻,运用具体事实和典型事例,深入地揭发了封建官吏狱卒狼狈为奸榨取钱财、玩弄法令的情景,使读者认清了封建监狱残酷黑暗的本质。
B.本段写胥吏对待囚徒的宽严,以钱的多寡为据,除了作一般性的叙述外,还录下了与老胥的对话,举出“同逮以木讯者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
C.“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一语,直接表明作者对绞尽脑汁进行敲诈勒索的皂隶的深恶痛绝。
D.文章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这既是明代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窦(dòu)穴        遐迩(ěr)    老胥(xū) 
B.户牖(yǒu)        违(wéi)背   矜(qí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3.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4.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文各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3分)
②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3分)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分) 
(5)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答案:

第十七课  狱中杂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答案】C 
【解析】A 连词表转折;B 代词这样;C 前者连词表目的,后者介词,因为;D表原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
【答案】B
【解析】文中是左右邻居受牵连。
重点3:鉴赏艺术特色
【答案】A
【解析】桐城派宗祖是方苞。
重点4: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答案】D 
【解析】应为清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趁热打铁】
1.【答案】B
【解析】矜(jī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C  
【解析】就:靠近,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D 
【解析】A 是两个词语;B 或者的人;C生的理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答案】C 
【解析】C 名词动用,其余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D
【解析】D省略的是主审官。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1)【答案】D 
【解析】D项,举:举例,说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D 
【解析】A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是;介词,替。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C 
【解析】C项“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应要奖赏”错,文中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 故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⑴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写作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⑵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
(3)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解析】(1)“工”,擅长;“序”,为---作序(2)“歉岁”,荒年;(3)“告诉”,报告申诉;“不许”,得不到准许。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 (60.180.0.5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时训练』  下一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伶官传序》课时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