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蜀相、书愤》课时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蜀相、书愤》课时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蜀相、书愤》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重点1 鉴赏诗歌的语言 ☆☆☆☆☆重点2 分析诗歌思想内容 ☆☆☆☆☆重点3 鉴赏诗歌写景技巧 ☆☆☆☆☆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 ☆☆☆☆☆【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
试题预览
《蜀相、书愤》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鉴赏诗歌的语言 ☆☆☆☆☆
重点2 分析诗歌思想内容 ☆☆☆☆☆
重点3 鉴赏诗歌写景技巧 ☆☆☆☆☆
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 ☆☆☆☆☆

【重点详解】
 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
【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名师点睛】
解答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或句子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其对诸如使诗句内容更形象生动、使感情表达更酣畅淋漓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时最好采用先具体后概括、或先分析后总结等形式,首先对诗句加以解释,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

【对点练习】
(2016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的“急”和“顿”有什么表达效果?
 重点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书愤》的思想内容
【例题】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答案】1.“愤”包含了作者报国无门,功业无成的郁愤之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尾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名师点睛】
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陆游的诗歌,了解陆游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对点练习】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重点3: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
【要点解读】
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的。③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
【考向】鉴赏《书愤》的写景技巧
【例题】《书愤》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答案】颔联运用意象罗列的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点练习】
(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重点4:比较阅读《蜀相》《书愤》
【要点解读】
《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考向】比较阅读《蜀相》和《书愤》
【例题】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案】(1)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3)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
 
【名师点睛】
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对比得出答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最后,比较两首诗词思想情感的异同,组织答案。

【对点练习】
(2016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1)本诗作者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炼字炼句角度,点评“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2)《秋波媚》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2)有人说 “忆”字是全诗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3)清人黄生评此诗称“直而实曲,朴而实秀”,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第三课    蜀  相   书  愤
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
【对点练习】
【答案】急,急忙,顿,马上。急忙打开名利之锁,马上解脱功名之缰。一个“急”字,一个“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疏解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和给予归隐故国的情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对点练习】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3: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
【对点练习】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4:比较阅读《蜀相》《书愤》
【对点练习】
1.【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注意抓住诗中的“独”字分析相同点,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皎”“时动”“残烛”“寒枝”分析不同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注意首先明确诗中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效果。这是一道分析诗句中修辞的题目,注意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等,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修辞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趁热打铁】
1.【答案】C
【解析】A.“劲”读jìnɡ;B.“朔”读shuò;D.“绿”读l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B
【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1)【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抓住诗中的“思家”“忆弟”“兵戈”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解析】注意“沉郁顿挫“的内涵,从内容上讲主要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博大的意境,从结构上讲,主要是起承转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答案】作者借物写景,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天空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和情感的题目,答题时先概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作者以“并刀”比喻“诗情”的敏锐,新颖别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意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的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1)【答案】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的题目,首先简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解析】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1)【答案】①老去之愁②失意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⑤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答对1点4分,答到4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注意注释中的“大唐帝国万方多难”和诗中的“岁暮”“相忆”“白头”“乡愁”。联系这些可以达到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前两联“忆”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故人送客见雪见梅情不自禁“忆”起我,表达了对故人思念自己的深深谢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谊。(2分)后两联围绕裴迪“忆”诗中所叙写的事抒写自己的种种愁情。(1分)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四个方面着眼,一般都要涉及到炼意,此题主要是炼意和炼结构,答题时答出“忆”字表达的情感和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答案】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语言浅白质朴,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1分)后两联围绕 “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感情深挚而婉曲,推心置腹,荡气回肠。所以说“直而实曲,朴而实秀”。(2分)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的风格的考核的题目,风格有诗风和语言的风格,此题给出了特点“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即“朴实之中带有委婉”,用诗中的语句进行解释说明这个特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0.180.0.5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扬州慢》课时训练』  下一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夜归鹿门歌》课时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