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9级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殷悦刘树娟杨健丁立美审题人:丁立美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
试题预览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9级高一(上)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殷悦 刘树娟 杨健 丁立美  审题人:丁立美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进而做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丝”的理解多了一层含义。换言之,从微博“粉丝”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同一阵营,而开始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得到一种
   “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想扩大知名度的愿望得以实现。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
    注”,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博
    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仅是因为
    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微博“粉
    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粉丝”往往是自己偶像的迷恋者。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
    丝”。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会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即使有
    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绝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
    博“粉丝”,却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地合二
    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非出于崇拜,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
    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但微博“粉丝”则不同,他们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
    都是对“偶像”的崇拜,也许还有对“偶像”的批评攻击。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就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意的,
    对自己关注的对象不再“迷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里。
    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节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欣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  
     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典雅地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  
     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作者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展现了江
     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
     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E.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   
     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6.“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中“这句词”指的是什么?根据文意说说引发无数人共鸣的原因。(4分)



(三)实用类文体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另一位拉美文豪,下文称略萨)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叠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所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为他“诊治”。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祸福的故事,传递了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言评价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马尔克斯成名后,赢得很多人的关注,但他退避三舍,离群索居,足见他不善交往,      
     性格孤僻。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放了他一马。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
 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莫言、阎 
     连科等人受到的影响最深。
   D.《百年孤独》的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
     学传统。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下人们的浮躁和浅显。
   E.《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读《百年孤独》我们可以借他寻找拉 
     美迷失的家园。  
8. 第三段中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句话中“最不孤独”和“最孤独”该如何理解?(4分)



9. 马尔克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
 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
     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
     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 
     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
     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
     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
     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15. 这首诗写水的句子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青青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更痛心于民族
        在面对“衰亡”时的默无声息,为此,他强烈地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B.地震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
  早就谋划好了的。
D.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人为
  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18.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
  造的新款SV12 R Biturbo 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这
  将使该车成为全球最快的轿车。
B.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
  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C.《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一书讲述了王石的风雨人生历程,其中既有对商业
  法则的探索,也有对职业经理人道德底线的思考。
D.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
  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  
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选择一份工作
    B.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
    D.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幸福与苦难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1)           ,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2)                   ,
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
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
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
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3)                  ,
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
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21.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韩媒9日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弹劾案获国会通过。299人
投票, 同意234票。总统朴槿惠将被停止执行职务,由国务总理黄教安替代主政。
    弹劾案通过后,议案将交付宪法法院裁决。宪法法院最迟需在180天内做出裁决。
若宪法法院裁决弹劾案成立,朴槿惠将被取消总统职务,此后60天内将举行新的总统大
选。
    据外媒报道,当日下午三点(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白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 语文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