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2016.10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知识(33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今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
试题预览
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2016.10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知识(33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今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      ,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平突飞猛进,令关注女排的人们无不      。
(3)虽然早已知晓杨绛的声名,我    从未读过她的作品,     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振荡    刮目相看    却/也        B.震荡    侧目而视    竟/更
    C.震荡    刮目相看    却/也        D.振荡    侧目而视    竟/更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刮目相看是褒义词意思是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从未读过她的作品与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用排除法选择C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瑞士就给全体国民普发奖励工资的提案进行全民公投,76.9%的国民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思考。
    C.一味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解释自己,结果往往自我曲解,能否说好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话语体系。
D.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试题解析:A 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C项两面对一面;D项成分残缺,“讲述”后面缺宾语中心语 。
答案:B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D.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考点: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答案:C
   
4.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3分)
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C.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考点: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例句是一句禅理诗,体现心无杂念,宁静致远的心境。“鸟不知”这个关键词,体现心中的空静。
答案:B
   
5.下列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致橡树》)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 (《春姑娘的相思》)
考点:修辞格
试题解析:比喻;其他为比拟。
答案:A
   
6.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纯洁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希望。
B.诗人选取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别人怀中的鲜花等意象,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C.第三节诗人摆脱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色彩明亮,气象壮阔,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磨灭的理想。
D.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考点: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B项错在,没有失恋的痛苦。
答案:B
   
7.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考点: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A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此处错误,装饰的含义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A輮--煣 B知---智 D不--否
答案:C
   
9.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蟹六跪而二螯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A.递进关系B并列关系C假设关系 D转折关系
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蚓无爪牙之利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C学者B妻子D爪牙
答案:A
   
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
C.句读之不知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考点:语法
试题解析:A介宾后置 B 定语后置 C  宾语前置
答案: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一)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陈豨以宾客盛,为周昌所疑。高祖使案其客,始反耳。未必素有逆谋。韩信处嫌疑之地,轻与一陈豨出口言反,此亦非人情。信以淮阴侯家居,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上自出,关中虽虚,未能全无备,亦不可信也,论者却未及此……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
(节选自[清]冯班《〈史记〉会注考证》)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报告
    B.相国绐信曰                 绐:欺骗
    C.秦之纲绝而维弛             弛:松懈
    D.高祖使案其客               案:追究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子可与言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人言公之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喜且怜之       彼且奚适也
    D.陈豨以宾客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2)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3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15.冯班认为“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请说明选文(一)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韩信的“冤”。(3分)
考点:人物传记
试题解析:12.回复
13.A项,和、同,介词/和、同,连词;C项,又/将;D项,因为/拿)
14.关键词:
(1) 乃 :竟然。为……所:被动句的标志。岂:难道。
(2) 且 :况且。锐精持锋: 磨利兵器、手执利刃.顾:只是。
(3)假:借。舆:车。利:使----快,走得快。水:游泳,名词作动词。绝:度过。
15.本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的是为了证明韩信谋反的证据不足,如,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有的是通过别人来侧面证明韩信没有谋反的心理.如,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
参考译文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了左右随从人员和他在庭院裹散步,仰天叹气说:“你可以和我谈谈吗?我有些话想和你谈谈。”陈豨说:“将军只管吩咐。”淮阴侯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处,而你,是陛下亲信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去告你,陛下就会产生怀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兵来讨伐你。我为你从逭裹起兵响应,就可以夺得天下。”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也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听从你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起兵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出征。韩信偷偷派人到陈豨的住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韩信于是和家臣谋划,乘黑夜假传诏书赦免在官府服劳役的罪人和奴隶,要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消息。他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把他杀掉。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召韩信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合谋,派一个人假装从高祖那裹来,说陈豨已被杀死,列侯群臣都来庆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虽然你有病,但还是要勉强去庆贺一下。”韩信进了宫,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裹杀了他。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竞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岂不是天意么!”于是诛灭了韩信三族。
    高祖从平定陈猪的战场回来,到都城,看到韩信已经死了,又高兴又怜惜,问:“韩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此人是齐国的辩士。”于是诏令齐国缉拿蒯通。蒯通被抓来丁,高祖说: “是你教唆淮阴侯反叛的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的确教他反叛,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假如那小于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杀得了他呢?”高祖很生气地说:“烹杀他。”蒯通说:“哎呀,烹杀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王朝法度废弛而政权瓦解,山东六国大乱,各诸侯国纷纷自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纷纷聚集。秦王朝失去了统治权,天下的人都来追逐帝位,于是才能高行动快的人才能抢先得到。盗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并非尧不仁,狗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主人而叫。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陛下。况且天下拿着兵器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业的人很多,只是他们能力不够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光吗?”高帝说:“放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答案:12.A 13.B 14.(1)竟然被小儿妇人欺诈,难道不是天意吗?(2)况且天下磨利兵器、手执利刃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能达到而已。(3)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15.(1)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2)韩信诈诏赦诸官徒奴来攻袭吕后、太子,不合情理,表明韩信可能有冤。(3)韩信被斩时的后悔,说明他没有造反之心;(4)高祖“且喜且怜之”的心理,暗示韩信可能被冤;(5)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和答郭监簿咏雪
黄庭坚
细学梅花落晚风,忽翻柳絮下春空。
家贫无酒愿邻富,官冷有田知岁丰。
夜听枕边飘屋瓦,梦成江上打船篷。
觉来幽鸟语声乐,疑在白鸥寒苇中。
(1)简要分析首联是怎样“咏雪”的。(4分)

(2)结合诗句说说颔联(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3分)

(3)有人认为诗中“疑”字用得佳妙,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4分)
考点:诗
试题解析:(1)先找到修辞手法,作者把雪花比作晚风中的梅花和春天的柳絮,刻画了雪儿的形态和飘落的姿态。
(2)先到找到诗句的关键词:愿邻富和知岁丰,通过愿邻富和知岁丰,体现了关心邻居和百姓生活的忧民爱民的情感。
(3)本题考的诗歌中的练字,疑是想象,由鸟鸣想象到了鸟是白鸥,又想到了白鸥的栖息地即江面茫茫的寒苇, 这茫茫的江面似乎就是梦中的白茫茫雪景,想象丰富,把读者也进入了虚幻的意境中。先简要的翻译,然后再回答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1)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形态和飘落的姿态。(2)悲悯情怀。诗人虽然自己家境贫寒,仕途不顺,但希望邻居百姓富裕,来年丰收。(3)将醒来后现实中鸣叫的幽鸟错觉为出没寒苇中的白鸥;将想象中舟行白鸥出没寒苇的白茫茫江面的画面和梦中的白茫茫雪景相互勾连;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④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⑤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⑥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⑦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论语》)
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考点:词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答案: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书生意气  ③无以至千里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⑥术业有专攻  ⑦吾日三省吾身  ⑧陟罚臧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采   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8.“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人们为什么又觉得它“漫长”?写冬日“漫长”有什么作用?(6分)

19.结合语境,简要分析下列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分)
    (1)好啊,春来了!
(2)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20.散文的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第④节的语言特色。(4分)

21.“采春”一词极具形象性,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内涵。(6分)
考点:文学类
试题解析:18.此题是理解句子的含义,先解释关键词“漫长”的含义。接着再答出结构上的作用: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做铺垫。写作手法是日子过得快与漫长对照。最后答出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使行文富于变化。
19.第一题直接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就可以啦。第二题是引用诗人的诗句后,对诗人的赞美之情。
20.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特色,答题方法如下: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②语言风格:平实、清新、辛辣、自然、质朴,简练亲切、幽默诙谐,隽永深刻、色彩绚丽,简洁明快、含蓄深沉、音律和谐,增加乐感、口语化、带有地方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等。③遣词造句的特色:分析关键动词和形容词的艺术效果。④句式特点:整散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等。⑤艺术效果:表达的情感主旨,塑造的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就是从修辞和句式以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答的。
21.此题考的是对文章8--10段的信息提取,即采春,所采的具体对象:春气、春意、诗情。第8段的主旨是采春气,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第九段是:春意、春情、春光。其中春情指的就是有关于春天的诗文。
答案:18.漫长:寒冷,没有生机;难熬。作用:日子过得快与漫长对照,使行文富于变化;写漫长也是写煎熬,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做铺垫。19.(1)经历冬日煎熬后,对春天终于来临的喜悦。(2)对诗人将春意凝为诗歌、传承后人的赞美。20.多用口语、俗语;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交错;多用叠词,富有节奏音韵美;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形象生动。21.春天里展放肢体,释放浊气(采春气);来到野外,让身心获得春天的气息(采春意);将春的气息融入心里,熔铸成诗(采诗情)。
   

六、作文(7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70分)
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总是绵延着许多美好的片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可爱的笑脸,温暖的拥抱,犹如澄澈夜空中静默的星辰,在每个回首的眼眸里,熠熠闪光。
请以“记忆里,那片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点:命题作文
试题解析: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记忆”可以看出,是回忆往事,应该是记叙文。从“星光”可以看出回忆的往事,主题应该是温暖的,美丽的,愉快地,值得自己去感动的,铭记的。
答案:略 (223.155.175.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卷』  下一个『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