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高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双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渝高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双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2019级高一上期第二次双月考语文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浅谈唐诗意象的密度什么是“意象”?哲学家们多半会从《周易》的卦象说起,从而使其涵义复杂而又抽象。即使把讨论严格限定在诗学的范围内,人们对“意象”的定义也是人言
试题预览
高2019级高一上期第二次双月考
语文试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浅谈唐诗意象的密度
  什么是“意象”?哲学家们多半会从《周易》的卦象说起,从而使其涵义复杂而又抽象。即使把讨论严格限定在诗学的范围内,人们对“意象”的定义也是人言人殊,有些未免抽象难解或宽泛无归。其实,“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也就是说,“意象”必须兼有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字千金的精简短章更为推崇。正因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而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致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当然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 以王维《山居秋暝》做些分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贬议,清人沈德潜就说:“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虽然仅是针对“写景”而言,但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独立状态的名句非常出色,而包含着名句的全诗却并非完璧。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
  综上所述,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诗歌意象的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少有鸿篇巨制的原因在于言简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B.“意象”必须兼有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两个基本要素。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C.唐代的优秀诗人把诗歌意象的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佳作。
D.诗篇中包含的意象越密集,它所传达的信息越大,越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维的《山居秋暝》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
B.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在诗学范畴,对“意象”定义的阐述都是复杂、抽象难解和宽泛无归的。
C.意象密集的诗未必是好诗,而且意象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D.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不同要求,导致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密集而受损的现象产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设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在长篇诗歌中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表达意蕴,那么就可以容忍芜辞赘句了。
B.如果一首诗看上去显得堆垛、板滞,那么诗人可以通过减少一些意象来疏通意脉,从而救活这首诗。
C.因为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是意象密集,所以作者想写出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度仍然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D.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而创作了意象密度高的名句,而其中的优秀诗人因控制意象密度的做法而创作了许多疏密有致的名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课外阅读: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翅一样
C. 刑人如恐不胜                胜:完
D. 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5.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
B. 今者项庄拔剑舞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臣死且不避                且贰于楚也
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的一番言辞,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北向坐”的行为举止上着意表现出自己的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
C.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D、钜鹿之战中,带领军队,破釜沉舟,与秦军对此交战,最后大破秦军。而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8.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烛之武劝说秦君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东道主带来的好处是:               ,                       。(《烛之武退秦师》) 
(2)晋文公不追击撤退的秦军有三个原因,其中与“仁”相关的是          。(《烛之武退秦师》)
(3)易水之畔,荆轲慷慨悲歌,筑声激昂。作者用            ,              两句来表现送别之人的悲愤,燕国上下同仇敌忾。(《荆轲刺秦王》)                  
乙卷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心理师的杯子   
郭震海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太阳疲惫了,懒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热烈。在省城,我要去见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原本学古代汉语,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感觉不满意,就索性炒了“老板”的鱿鱼,学起了心理学。
  三年后,他“功德”圆满。在省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心理咨询所。据他自己说,生意很火,也有人说他是吹牛,生意并没有他自己说得那样好。不管如何,他现在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别人“炒”不了他,他也“炒”不了别人。
  我们见了面后,他很夸张地张开双臂,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套一套的高谈阔论,变得比过去油嘴滑舌多了。在他简易的会客室坐定,我们开始聊天。
  他说:“好长时间不见,最近如何?”
  我说,烦恼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单位那些破事儿……当时我列举了许多。
  朋友笑了笑说:“你口渴吗?”
  我点头,说了一阵子话确实想喝水了。
  “咱们喝茶吧。”朋友说着起身去烧水,并吩咐我说:“身后的柜子里放有杯子,拿来一个自己用。”
  我起身,回头,打开柜门,有点儿吃惊。这家伙什么时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柜子里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锈钢的,制作粗糙的、精致的,古典的、现代的。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十分的显眼,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细看了看。这个紫砂杯子的确特别,光滑圆润的外表,看不出一点儿瑕疵,让人爱不释手。
  水开后,朋友帮我满上了茶水。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四周,为这个夏日的午后,平添了几分雅致。
  朋友再次坐下后,看了我选择的 杯子。突然他笑了。
  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这杯子有问题吗?
  他说:“柜子里放了不少杯子,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紫砂杯子用呢?
  这家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虚,我最不喜欢他这样。他经常会搞一些在我看来很可笑的心理测试。比如,他会很随便让你说出一种水果的名字,然后来判断你对未来的另一半是否忠诚;他可以让你随意说一种颜色,或者是动物,判断你一生会有几个情人。我总觉得,这有点儿恶作剧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一种消遣。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可以列举出很多道理来印证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去年他刚刚出版了一本专著,通篇全是各类测试,友情的、亲情的、爱情的、事业的、家庭的等等,据说卖得非常火爆。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吗?”他笑着,盯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说:“必须回答吗?”
  他说:“是的,这非常关键,所以你必须回答。”
   我说:“连白痴都知道,杯子是用来喝水的。”
  他说:“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吗?”
  说实话,当时我确实没有在意喝的是什么茶。
  看到他非常认真的样子,我点头如实说,没有在意。
他说,柜子里放了许多杯子,半年时间,他测试了二百多个人,几乎每个人在选杯子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个紫砂杯子,就因为这个杯子是柜子里最好的。而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的时候,忘记了杯子的功能是用来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说,如果生活是茶水,那么金钱、名利、地位都是杯子。没有杯子我们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才是好。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开心、烦恼都是因为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当即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看来这家伙几年的心理学确实没有白学。
  就在我准备向他提一些问题的瞬间,突然发现他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选的紫砂杯子还要精美。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做到彻底的超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2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小说写了“我”因为不堪工作中的烦恼,利用一个周末的午后去省城的一位心理师朋友那里做咨询的故事。
B.朋友住在省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只住一间房子,这个环境的交代暗示出他虽是心理师,却身居陋室,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
C.朋友关于口渴与否的询问在小说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使后面的一系列情节显得十分自然。
D.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可谓一波三折,朋友处处巧设玄机,使“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心理的疏导。
(2)小说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3)对小说结尾一段,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态度并结合作品陈述理由。(5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C.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D.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E.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2).在数学研究领域,吴文俊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3).吴文俊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予以探究。(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秋毫无犯,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②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③我们知道,雾霾天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绿色出行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
④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矛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 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⑤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⑥我国乒乓健儿在里约奥运会男子团体决赛中以3:1力克日本队,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气笛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试验中,通过拉偏、反复测试等手段,验证了产品的性能极限,为软着陆提供了充分保障。
B.能否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能否突出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宗旨,是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关键。
C.通过深入地分析网瘾孩子,使专家学者明白了网瘾孩子的特点:非常自卑,但是又表现出自负、自傲,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心理安慰。
D.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门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这些派别,________。
①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
②各派学者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③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
④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
⑤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
⑥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
A.③⑤⑥④①②                                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④⑥①                                D.②③①⑤④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古代中国人通过时序轮换和自然气象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视为“物候”测温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因记载时序、方便安排农业生产而来,                   。通过对节气当天气象的观测,古人可以对未来气温趋势进行比较准确的中长期预测。如对于夏季是否有高温天气,古人可从夏至日当天的气象来判断,有“夏至无云三伏烧”一说。而“霜前冷,雪后寒”则是                    。
17.下面是重庆市渝高中学校徽,请描述徽标的主体图形,并阐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跪拜礼是中国传统礼仪,如逢年过节,小辈要向老辈行跪拜礼,以表达对其尊重和感恩。但如今这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者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中出现。
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文体得当,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张凌
                                                                  审题人:严黎翌







参考答案:
 
一、
答案: 1.D   解析:原文是在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诗歌意象越密集越好。
2.B   解析:哲学领域复杂而抽象,诗学范畴或抽象或宽泛。
3.A   解析:不论篇幅长短,作者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4.A    
5.D     
6.C
7.(1)若1分,属1分,  且1分,为所1分。其它错误倒扣1分。
  (2)出入1分,非常1分,判断句式1分。其它错误倒扣1分。
  (3)膝行1分,前1分,莫1分。
课外文言文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海南省东方市三中高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必修五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