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邵东三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许多的生命现象一样,免疫系统也有两面
试题预览
邵东三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许多的生命现象一样,免疫系统也有两面性,它不但能排除外来因素的侵袭,又能因免疫系统的失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时,免疫力低下,机体易患病;但当免疫力过强时,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超敏反应(1lypersen-sitivity response)指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sensibiligen),如异种动物血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染料、生漆和多糖等物质,此外受电离辐射、烧伤等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以成为过敏原。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典型的如哮喘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超敏反应又分很多类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是超敏反应的表现。
    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针 对多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但它们的效力很低,因而不足以破坏自身正常成分,但却可以协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故有人称之为“生理性抗体。在健康人中,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后有50%以上的人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但是,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达到一定强度以致能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antoimmunedisease)。如包括全身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类风湿病在内的自身免疫病有数十种之多。它的发病因素受到遗传、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年龄、性激素等影响。其中,患者又以女性患者居多。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有些还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是机体免疫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的基本保证。但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发生缺陷,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障碍称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如原发性B淋巴细胞缺陷造成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特征是血循环中缺乏B淋巴细胞及丙种球蛋白。由后天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为获得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最典型的即艾滋病及一些恶性肿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疫系统过弱过强都会产生疾病。
B.诱发超敏反应的 抗原称为过敏原(sensibiligen),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C.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
D.受电离辐射、烧伤等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 也可以成为过敏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可以诱发超敏反应。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比老年人低。
C.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
D.一般说来,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针对多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但它们的效力很低,因而往往破坏自身正常成分。
B.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强度就可能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引发某种自身免疫病。
C.免疫系统各个部分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D.免疫系统发生的缺陷有可能导致艾滋病及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考点:论述类
答案:1、B2、C3、A
试题解析:1、B项错误,后面举例错,是超敏反应的类型,不是过敏原;
2、C项“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错误,原文说“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3、A项“因而往往破坏自身正常成分”错误,原文是“因而不足以破坏自身正常成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B.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C.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D.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摄”:“摄”是“监督”,朱彦明在宣和年间末担任震威城兵马监押一职,并监督知城事。 
B. 婴:“婴”是“环绕”,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C. 薄:“薄”是“逼近”,趁着夜晚朱昭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D. 乘:“乘”是“乘机”,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杀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2)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考点:人物传记
答案:4.D 5.A 6.B 7.(1)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2)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试题解析:4.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矣”之后常有停顿,“今”之前经常停顿等等。
5.A项“摄”在文中应是“兼职”的意思。
6.B项错误,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杀死”的意思。
7.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1)“勒”、“接”、“填”、句意;(2)“凡”、“圮”、“御”、“复”、句意。
【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的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二)古 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地方,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8、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9、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考点:诗
答案:8、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9、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比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试题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解答时应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答,诗歌的一二句的意思是:小桥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第四句的意思是: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因此构成本诗的景物应是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这些景物共同构成的是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9、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原诗作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分析,根据题干,可以选择分析这种说法有道理,也可以选择分析这种说法不确切,但都要言之有理,如果认为“人”是势利小人,可以从范成大归隐后,这些人“不到”石湖,这是对范成大的热情歌颂;如果认为“人”只是泛指,则可分析环境的幽静以及范成大有意归隐,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出师表》宫廷与大臣中是一个整体,奖罚功过不应有区别的句子是“         ,          ”。
(2)在《逍遥游》中《齐谐》中写大鹏向南方迁移的宏大气势的句子“            ,            ”。
(3)在《离骚》中,屈原叹息人生之路艰难的句子是 “            ,            ”。
考点:名句默写
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陟”“臧否”“抟”“太息”“哀”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 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0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选自2011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节)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
B.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
C.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作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D.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不再荒凉落寞,它曾属于十几年前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的史铁生。
(2)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联系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6分)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6分)



(4)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8分)
考点:论述类
答案:(1)AC(2)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而地坛的荒芜恰恰给了他排遣自己心中的苦闷的空间。⑵地坛曾是皇家祭祀礼仪之地,而现在是剥蚀了琉璃,淡退了朱红,坍塌了玉砌雕阑,地坛的变化与史铁生的命运变化有相似处,所以作者更能理解 “它的意图”。⑶史铁生在地坛中看到了美好的景致、体会到人间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这些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崭新的哲思。(3)⑴在生活上,他感受到他人的温馨、幸福与美好,而自己却仍然寂寞。“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⑵在写作上,在地坛的所思构成了他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他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用美来做最终的解答,不断地超越美。⑶在思想上,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在反潮流的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4)⑴时时刻刻都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光,珍爱生命。⑵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⑶面对任何不幸,要从容,甚至是微笑面对,要有一种坚强乐观的品质。
试题解析:(1)B项详细写“透析”过程主要是为写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刻感悟作铺垫;C项非周国平的评论,而是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的对谈;D项原文“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
(2)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作答,如抓住文中的“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等内容概括总结,意思对即可。
(3)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从生活中、写作上、思想上等方面作答,如抓住文中的“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等内容概括总结,意思对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结合文中史铁生的遭遇以及感悟分析,根据文中的‘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等内容,可以分析出应珍惜时光、珍爱生命、心存感恩、坚强乐观等内容,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王老师的不情之请让我这个做学生的左右为难,也不知如何去向他说明自己心中的想法。
②“很时髦”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公交天使”,她乐于助人,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③某网站官司过后,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省衡阳市船山英文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