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赞同神话是中国文学起源之观点,也认为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起源的观点是对的;由于六经中也包含了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也认为“文学的源头是六经”的观点并没有排斥神话。公共性的文学起源的命题,对于一个具体人而言就
试题预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赞同神话是中国文学起源之观点,也认为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起源的观点是对的;由于六经中也包含了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也认为“文学的源头是六经”的观点并没有排斥神话。
公共性的文学起源的命题,对于一个具体人而言就是“我的文学的起源是什么”?每个人都要寻找神话与自我生命的关联:比如我自己的童年是在民间口传文学的熏陶里度过的,在童年的想象里,家乡的天空是嫦娥、后羿、王母娘娘、七仙女们的家园。这是作为人的“我”最初的对于天空的幻想,这个天空是美女和奇人的所在,是灵魂的寄宿地,这种感觉是民间神话教育的结果。神话使人一生都感觉到家园不但在大地上,也在天上。
神话是神的故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树;神话是一切故事的母本,神话作品能够起到让灵魂飞翔的作用。中国逐日的夸父、古希腊盗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里的丹柯、安徒生《海的女儿》,都是神话或者在神话基础上形成的童话,这些故事带着人们重新回到童年,回归童心,恢复艺术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力。说神话是文学的起源不只是把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神话当作起源。起源并不是静止在远古的某一个时间点的,而是动态的、活生态、原生态的,凡是活生态的口传文学都是源远流长的,它既能在源头像文学的发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产生原动力,又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流程中对文字性的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有了文字之后部分口传文学有了记载,发展成为“白话文学”,形成了口传与书传互动的良性循环的文学生态。我们说口传文学就是文学的起源,严密一点说就是民间文学是文人文学的起源。
我以为文学六经起源说与神话口传起源说,反映了起源阶段文学的形与神兼备的两个方面的特质。如果说神话说反映了文学内在的形象思维结构与言语形态方面的精粹,更重视文学的精神之源头,那么六经说更重视文学外在形式方面的题材和文学样式的丰富性。这两方面缺其一都不能担当起源阶段文学的原生态的动力功能。
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艺联动发展的运动机制,其“核动力”就是文学起源时代的神话、哲学、文艺的三合一有机体发出的。这个有机体是神人共创的,神学、哲学、人学、文学共生的。
文学起源时代之文学艺术的“三合一”有机体具有原始性、原生态特征,其产生的“天人交感”与“物我同一”,具体到写作上,表现出明显的养生性特征,在题材上形成了对天、人、物全面表现的文学体系,并且总是追求图文结合的表现。这使得中国文学的基础丰厚,神秘性、审美性和实用性高度融合,生活化、自然化特点明显,使得我们很难从内容上将文学与非文学作品一刀分开。
(摘编自李建荣《神形兼备,缺一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文学的起源有多种观点,或说起源于神话,或说起源于口头文学,或说起源于六经,作者都认同。
B.“我的文学起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公共性的文学起源命题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人都要寻找神话与自身的关联。
C.民间神话能够激起人们对天空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美好的幻想,想象着天空是美女和奇人灵魂的寄宿地。
D.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神话或者在神话基础上形成的童话,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长久不息的生命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口传文学是文学的起源,准确地说就是民间文学是文人文学的起源,而作者的文学起源是民间口传文学。
B.文学六经起源说与神话口传起源说不是矛盾的,而是反映出起源阶段文学的形与神两个方面的统一。
C.文学起源时代的神话、哲学、文艺的有机体,是口传文学、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艺联动发展的“核动力”。
D.神话、哲学、文艺三者合一的有机体的原创性、原生态特征,让我们难以从内容上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截然分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只把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神话当作文学的起源,因此,文学起源并不是静止在远古的某一个时间点,而是动态的、活生态的、原生态的。
B.神话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重要的,它带着人们回到童年,回归童心,恢复艺术思维。
C.在文字产生前,神话表现为口头文学;文字产生后,部分口传文学有了记载,发展成为“白话文学”,不过,口头文学仍然存在。
D.具有明显的养生性特征,在题材上形成了对天、人、物全面表现的体系,追求图文结合,这些时候是文学起源时代之文学艺术在写作上的具体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柳青在延安
柳青坐在一张没有油漆的白木桌前,几小时不动,他回忆在前线的各种感受,绞尽脑汁构思短篇小说。写不下去的时候,反反复复阅读他熟悉、喜爱的作品。
柳青才从前线回来,不少同志不认识他。开始他的话很少,总是认真倾听。不过,这里有一熟人,文抗主任艾思奇。柳青一到延安就在他的领导下,他始终支持柳青的工作,也一直关心他的写作,柳青写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经艾思奇的介绍发表出去的,包括那篇《误会》。艾思奇当时已经是著名的哲学家,而柳青还是个平平常常的青年,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忘年之交。
从前线回来不久,柳青当了支部委员,和艾思奇接触比原来更多了。一次,艾思奇走进柳青窑洞,坐在床上,同他谈党内工作。快结束时他沉思一阵,站起来走到柳青身旁,拍拍他的肩头说:“年轻人,你要搞文学,就要正直,不能搞小圈子,一辈子也不要干这种事情。”说完,他拉拉身上的旧棉袄出去了。柳青依旧坐着,他在想这句话。以后,又多次听到艾思奇同志说起这种思想:“要搞事业,必须一心一意才能做出成绩,不要搞乱七八糟没名堂的事情,比如拉个小山头,耍耍阴谋诡计。”当然,他说,这不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往来。这些话柳青一生都铭记在心,他要求自己即使事业上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也要做一个正派的人。
晚年,他与一些人提及此事,一来是感激艾思奇在他初入社会时就给了他人生指导,使他专注创作,而不介入文艺界的派系斗争;二来也暗指一些斗争对文学事业的损害。
柳青不善交往,言谈比较谨慎,从气质到外表都像个农民,文抗的多数人来自城市,更显得他特别土气。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一切,真实自然,对人坦诚直爽。
除了和同志们拉拉闲话,柳青爱好少,山下有球场,他从来不去;举行周末舞会也没参加过一次;大礼堂演戏,吸引不了他。他喜欢听别人讲他们耳闻目睹过的各种社会现象,听他们讲文学、历史、前线、家乡,以及各种思想和认识。柳青自己很爱谈陕北农民,谈他们的各种性格、爱好、习惯,有时还不断加些民间笑话和趣事,引起一阵阵笑声,人们都佩服他对陕北农民异乎寻常的熟悉。
他读书,有时几天停留在一两段文字上,像品酒一样,含在嘴里,久久不往下咽。有时又几十遍从头至尾重读,着迷似的。
他读名著恨不得把所有的文字嚼烂,吃到肚子里,全部消化吸收掉。名著和一般作品就是不一样,故事结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思想深度……各有各的特点,能体会到许多高超的地方。柳青似乎看出点门道,但又说不清楚,仅仅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到底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呢?”柳青想分析总结出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继续读书、思考、写作、探索。从立志创作开始,他就一直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哪里料到,当他认为有了一点成果时,已经整整用去了十年时间。
多作品有兴趣,自然对它的作者也有兴趣。他热心寻找介绍这些作家的文章和传记,同样,也是为了从中总结出可供参考的东西。
文学上,成功者的道路有共同之处吗?
他从对众多书籍的研究和思考中发现的第一条: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都极端熟悉人物原型。如果说他们的思想、阅历和知识面宽广深邃得像大江大河,那自己就像一条小小的浅水沟。他认识到,在文学道路上自己才刚刚离开起跑线。
(摘编自《柳青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青从前线回到延安,因为不少同志不认识他,所以他常常用尽心思构思短篇小说,写不下去的时候,反反复复阅读他熟悉、喜爱的作品。
B.文中有一些比喻句,增强了表达效果,如“像品酒一样,含在嘴里,久久不往下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青读书时体会文字的情形。
C.柳青为了寻找“名著和一般作品就是不一样”的原因,不断地读书、思考、写作,从立志创作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去探索这个问题。
D.柳青对所阅读的作品有兴趣,发展到作品的作者产生兴趣,于是寻找介绍这些作家的文章或传记,从中认识到成功者有共同之处。
5.生活中的柳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作为一个著名小说家,柳青的成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老人
张炜
在一片山地的边缘,生活着两个老人。那儿很偏僻,但有山有水,林木蓊郁。小茅屋就搭在从山地流出的一条小溪边上。溪水不停地赶路,走向了很遥远的地方;但它在茅屋不远处稍稍歇息了一会儿,于是形成了一个蓝蓝的小湖湾。 
老两口无儿无女,却一点也不寂寞。为什么?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动物,养了猫和狗,还有鸽子、鹤鹑、小羊、鸡、兔子,甚至还有几只刺猾。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给他们做伴,让他们高兴,有时也不免惹他们生气。
两个老人在山下已经生活了很久,虽然头发全白了,但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哪一年在此定居的,都认为这样两个老人和这样一座茅屋在山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小茅屋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华里远,所以从过去到现在,老两口都负责为那个村子看护山林。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他们在坡地上垦了一块地,不大不小,正好用来种植一年里所需的粮食和菜。他们喝山溪的水,用溪边的红土做成了盛粮食的泥缸。夏天,他们在湖湾里洗澡,天冷了就烧一大盆热水洗。两个老人都很爱干净,不仅是身上没有灰尘,就连小茅屋内也扫得很光洁,灶口没有积灰,灶前没有草屑。 
山上山下都生满了野花,他们最喜欢的是铃兰。它们长在阴湿的山坡林下,两个老人常常移栽一些到屋前的空地上。几年之后,小院四周到处都是铃兰了。
只要是喜爱花的人,就一定有许多的朋友。那些走迷了路的各种动物在茅屋前停下来,一会儿就能得到老人赐给的食物;有的干脆住下,成为小院中的一员了。他们的这些动物中,大多都是自己留下来的。这儿尽管离人们聚居的地方很远,可仍然有不少人特意赶来聊天、玩。来得最多的是老人们,他们说这儿的溪水甜,这儿的烟叶味道也醇。客人玩得时间晚了,就在这儿吃饭。那时猫、狗,甚至是羊和刺猬也大模大样地走到饭桌前。没有一个人驱赶它们,大家都习惯了。
人们给所有动物都取上了名字,哪一个嘴馋、哪一个脾气暴,都一清二楚。它们自己也不想隐瞒自身的弱点,有话直说。比如这年夏天,正是铃兰开花的季节,老人刚刚割下的蜜被什么偷吃了一些,还没等追查,猫儿小花就在它们一伙里嚷:“我知道这事儿会找上我,谁叫我的名声坏了哩!其实我才不愿意吃甜……”
除了在山上和田里忙,老人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它们身上。它们就象老人的一群孩子,有时孝顺,有时顽皮。如果它们之间吵起架来,大爷和大娘就出面调解,哪一个不听,就要挨训。老人希望它们互相帮助,个个讲卫生,勤洗澡,勤漱口,并且要把住处搞得整洁。黑狗三虎子不拘小节,鼻子上常常有鼻涕,不象猫们那样天天洗脸;而且它有一次还迎着大娘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修养,还是修养问题啊!”大公鸡二柱跟在大娘和大爷身后,这样议论三虎子。
 老两口对大家问寒问暖,体贴备至。母狗小狸到那个村子里去玩,被负心的雄狗咬伤了前右爪,让大娘多么痛心。她一天两次催老头子上山采药,亲自为它洗伤口,换药。小狸疼得一叫,大娘就流眼泪。
玉玉是一只鸽子,白白是一只羊。它们小时候都怕冷,冬天都曾被大爷大娘揽进过被窝里,也都不小心在被窝里洒过尿。两个老人不仅没有喝斥它们,反而以人作比,安慰说:“哪家的小孩儿没尿过床?”
白白把大娘的话回去传达了一下,大家都兴奋,但是沉默着,羞羞的。猫儿小花红着脸问大家:“你们说,我们真的象他们讲的那样,长得那么好看吗?”小花的漂亮是出了名的,算是美的代表。不过由它来提出这样敏感的话题,似乎并不适当。大家都不回答它的话。
从那次以后,它们心里都装了一句话,但并不说出来:“我们是美的。”
7.下列对小说内容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两位老人无儿无女,但是他们生活很充实,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小动物,养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从来不惹他们生气。
B.两位老人在山下已经住了很久,头发都全白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定居下来的,他们负责看护山林,并且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C.两位老人喜爱花,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很多老人愿意来这里喝水、抽烟、聊天,玩晚了可以在这儿吃饭,表现了两位老人爱热闹的特点。
D.两位老人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小动物,让它们有修养、有礼貌、有爱心,说明了两位老人是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隐居者。
E.小说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动物们人格化的动作、语言、神态。犹如一篇童话故事,但是具有丰富而社科的意蕴,耐人寻味。
8.小说在刻画两位老人的形象时,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写这篇小说有多方面的意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于世。世为州郡著姓。祖骈,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义,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时,以法保著勋,追赠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所与交游,皆轻猾亡命。人有急难投之者,多保存之。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慕李长寿之为人,遂娶长寿女,因寓居关南。正光末,四方云扰。王公避难者或依之,多得全济,以此为贵游所德。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及长寿被害,其子延孙收长寿余众,守御东境。朝廷恐延孙兵少不能自固,乃除法保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人,以援延孙。法保至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谓法保曰:“恐子此役,难以吉还也。”法保曰:“古人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纵为国殒身,亦非所恨。”遂倍道兼行。东魏陕州刺史刘贵以步骑千余截击之,法保命所部为圆阵,且战且前。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末几,太祖追法保与延孙率众还朝,赏劳甚厚。乃授法保大都督。四年,除河南尹。及延孙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据延孙旧栅。频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
及侯景以豫州来附,法保率兵赴景。景欲留之,法保疑其有贰心,乃固辞还所镇。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爵为公。会东魏遣军送粮馈宜阳,法保潜邀之。转战数十里,兵少不敌,为流矢所中,卒于阵。谥曰庄。
(节选自《周书•韦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B.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C.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D.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文中指“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自汉代开始,后被废除。
B.追赠,即根据官员的杰出事迹与品德修养,加封他们官职、勋位。
C.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中华十大名关之一。
D.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祐不畏生死,援助李廷孙。韦祐到潼关时,弘农郡守担心他出征有危险,韦祐却说安危本就难以预测,为国捐躯,无怨无悔,于是加速赶去援助李廷孙。
B.韦祐任侠仗义,救危济难。别人有危难来投奔时,他一般不会拒绝;遭难的王公到他那里躲避,大都得到妥善安排,因此被那些王公贵族所感激。
C.韦祐作战勇敢,冲锋在前。韦祐曾经率兵到关南,与东魏人作战,被乱箭射中颈部,从口中穿出,当时昏迷,抬回营地后,很久才苏醒过来。
D.韦祐为国尽忠,死于战场。东魏的军队送粮食到宜阳,韦祐秘密邀请他们,却又在半路山阻击,因为兵力单薄,终被乱箭射中,死在阵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 
(2)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晏殊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14.全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5.该词写“人”写“莲”,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写美好的愿望终如蓝天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句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街道边,两只宠物小狗见面后互相咬起来,其中一名中年妇女斥责对方的宠物狗,而对方则认为她是指鹿为马,于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②红豆家纺虽然是有着市场经济经验的老品牌,仍然受到了经济整体大环境的巨大影响,而转型加盟联营模式之路,正是他雕琢自己,实现凤凰涅槃的过程。
③李克强在会上要求,对今年主要目标任务进展和完成的情况要加强督查,最终结果年底要盘点交账,对尸位素餐、违法乱纪的人必须严肃问责。
④大多数厂商只是把大理石瓷砖销售作为一个“利润点”,虽然现在时常上推广大理石品牌瓷砖的厂商众多,但真正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空谷足音。
⑤人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觉得别人都要理解自己,其实,把自己看得过重的人才会患得患失,因此,人要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⑥一些企业从海绵城市建设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形成一哄而起和鱼龙混杂的局面。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记录者,不能成为故纸堆的组合,应该多一些现实生活世界的呈现,即便是当代,也可以用口述完成一次书写。
B.不当亡国奴的国家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东北抗日联军所表现的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C.《大火神》首映后,专家评价其“拍摄手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历史质感,人物张弛有度,情节生动朴素,有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
D.《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称,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厘米,成年女性是155.8厘米,此结果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断。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事实上,  ①   大事小情,  ②    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释放的任何善举,  ③  见诸媒体报端,都会立即引发各种质疑,而且已经成为不少网民的一种“习惯”,  ④   这种想当然的质疑心态,不但给很多爱心人士造成伤害,更在一点点蚕食社会善举    ⑤    消解“正能量”,更让不少人   ⑥   不少公共管理机构造成“好人难当”、“好事难做”的心理恐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或是 只要 甚至 或 和
B 无论 还是 只要 / 和 或
C 只要 都是 那么 / 或 和
D 无论 还是 / 甚至 和 甚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权,     ①     ,但是,中国人为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人民深知人的价值、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意义。但人权不是脂粉,       ②       。人权是袋中米、篮中菜,人权是碗中羹、盘中餐,人权是有房住、有衣穿,人权是有学上、能看病……而这些,都只能靠发展。不像有的国家那样,中国的发展不靠殖民和掠夺,更不靠战争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只能是                   ③         。
21.下面是“辽宁省图书馆少儿公益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出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在网络社区的知识问答版做版主,每天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提出的问题,其中一网友诉苦说:“朋友间总是喜欢背后议论别人,说谁美谁丑,谁好谁坏,谁的能力大谁的能力小,谁哪件事做得不好……听到了,心里老觉得不舒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是这位版主,请你告诉这个诉苦的网友,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桂林2017届高三12月校际联考卷
语文试卷答案
 
2.C(“口传文学、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是把原文的“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这两层并列关系拆成了只有一层的并列关系)
3.A(因果倒置)
4.B(A因果关系不成立,不是因为不少同志不认识他,柳青就常常构思短篇小说;C“打算用十年时间去探索这个问题”错,参见原文“哪里料到,当他认识有了一点成果时,已经整整用去了十年时间”;D“从中认识到成功者有共同之处”表述不够严谨,文中无信息表明,柳青只是从介绍作品的作者的文章和传记里得出“成功者有共同之处”的结论)
5.①不善交往,言谈比较谨慎,从气质到外表都像个农民;②真实自然,对人坦诚直爽;爱好少,但很爱谈陕北农民。(打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6.内因:①柳青对自己严格要求,他要求自己做一个正派的人,专注创作,不介入文艺界的派系斗争,不从个人主义和名利思想出发进行创作;②勤奋读书,爱思考,读书细品深究,分析总结出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每点1分)
外因:①艾思奇对柳青进行了人生指导,在搞文学、搞事业、待人接物等方面都给予了他帮助,影响了他一生。(2分)②身边的人们讲他们耳闻目睹过的各种社会现象,讲文学、历史、前线、家乡,以及各种思想和认识,为柳青提供了素材。(1分)
7.BE(A“从来不惹他们生气”错,原文说“有时也不免惹他们生气”;C“爱热闹”错,应是表现了老人喜爱与人交朋友;D“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隐居者”依据不足)
8.①有爱心:喜爱小动物,为母狗小狸受伤而痛心,为它采药、洗伤口、换药。②热爱生活:喜欢种花养草,把房间和自己都收拾得干干净净。③宽容仁厚:救助小动物,教育它们互相关爱,要有修养;冬天把小鸽子和小羊揽进被窝,不厌弃它们在被窝里撒尿。(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9.①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两位老人在山坡上垦地,种植粮食和菜,喝山溪里的水,用溪边的红土做成了盛粮食的泥缸,夏天在湖湾里洗澡;他们喜欢小动物,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②表达对田园式生活的喜爱和赞美。老人生活在一个优美的小山脚下,犹如一个世外桃源,他们生活和谐幸福。③寄托热爱生活、让生活充满爱的思想。老人生活在田园中,自食其力,喜爱花草和动物,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爱。④表达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的理想。不少人不辞路远特意来老人这里聊天、玩,晚了就留下吃饭,其乐融融;老人教育动物要互相帮助、和平相处。⑤表达来人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才不至于寂寞孤独的观念。两位老人生活在山脚下自给自足,花草、动物相伴,还有很多老人来到这里说话,人生有了寄托。(每点2分,打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A(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11.B(追赠,即根据去世官员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加封他们官职、勋位)
12.D(“韦佑秘密邀请他们,却又在半路上阻击”理解错误,应该是“法保潜邀之”的“邀”望文生义为邀请,本文指“阻拦;截击”)
13.(1)虽然多次被追捕,但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行为。父亲死后,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顺恭敬闻名。(得分点:“没”、“事”、“以”各一分,句意2分)
(2)几天后,与李延孙部队会合,就在伏流合力设置栅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河北省冀州中学(高复班)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1月)语文试题』  下一个『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