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莆田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命题人:黄志山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一、夯实基础(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修姱(kuà)    鸷鸟(zhì)    兰皋(gāo)B.偭(miǎn)规矩侘傺(chàchì)谣诼(zhuó)C.芰荷(qì)蕙(huìxiāng)揽茝(chǎi)D.
试题预览
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学年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黄志山
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夯实基础(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修姱(kuà)     鸷鸟(zhì)     兰皋(gāo)
B.偭(miǎn)规矩      侘傺(chà chì)     谣诼(zhuó)
C.芰荷(qì)          蕙 (huì xiāng)   揽茝(chǎi)
D.謇朝谇(jiǎn suì)  溘死(hè)          延伫(zhù)
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垝垣  桑葚  返顾  芳菲 
B.浩荡  帷裳  杂揉  方圜
C.峨眉  绳墨  陆离  攘垢  
D.工巧  郁邑  芙蓉  渐车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    
B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稳固
C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保持
D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焉用忘郑以陪邻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哀民生之多艰             B固前圣之所厚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伏清白以死直兮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3分)[
①玉器厂展品室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______。
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___。
④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_____。
A.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B.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C.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D.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8.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韩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其在美国战略棋盘的位置也相应提高,不只是美国治理朝鲜半岛的杠杆,也是美国治理中美日三角关系的棋子。
B.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组12月15日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C.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光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10、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3分)[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3.(每小题3分)14-15(每小题4分)
张仪传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已而楚相亡璧:丢失      B.因而数让之曰:谦让
C.始吾从若饮:你          D.我顾且盗而城:你的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数百。
B.赖子得显              子:苏秦。
C.子为我阴奉之            之:秦王
D.今君已用              君:秦王。
1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从”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4.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名句默写。(  10分  )
 (1)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____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回答17~18题。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③于归④,宜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 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⑧。
【注】 ①夭夭:形容桃树少壮、茂盛的样子。②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娇嫩的样子。③之子:这个女子。指这首诗歌咏的对象。④于归:出嫁到丈夫家。于,往。一说是动词词头,无实在意义。⑤宜其室家:意思是和她丈夫组成家庭很合适。宜,适当、相宜。室家,指夫妻组成的家庭。男子有妻叫做室,女子有夫叫做家。下文“家室”与此意义相同。⑥有 :(黄,音坟)形容果实饱满繁盛的样子。⑦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⑧家人:指男子所在的家族。
17.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诗中用“灼灼”的桃花起兴,开了后世以鲜花比拟女子的先河。你认为这样的起兴好在哪里?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 其实”本意是什么?在这里它暗示了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9.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20.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2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绳子的故事》(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24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2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 B解析 A.“姱”为kuā;C.“芰”为jì;D. “溘”为kè。
2答案 D解析 A.反顾;B.杂糅;C.蛾眉,溘死。
3答案 A解析 B项中“错”通“措”;C项中“章”通“彰”;D项中“圜”通“圆”。
4答案:B解析.固:本来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题目所提供的四个成语都是用来赞赏美好事物的多与美的,但词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同中求异,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①句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意在强调玉雕的美而不是说数量,当选“美不胜收”。而②句“摆满”和“品种齐全”等词语说明东西很多很全,当为“琳琅满目”。③句的“扑面而来”说话人是被动接受,选“应接不暇”更恰当;而人是主动去看,东西多,眼睛顾不过来应当选择“目不暇接”为好。
8答案 D [此题考查辨析语病。D项,语义重复,“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面的“功劳”重复。
9答案 C [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在②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
 11.B     责备
 12.A  (B子:苏秦舍人   C之:张仪D  君:张仪)
 13.A(“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无依据)
14`15、(1)苏秦就告诫手下人不许为(张仪)引见。不久,(苏秦)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
(“诫”“不为通”“坐之”各1分,文通字顺1分。)
(2)现在幸亏我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来求得引荐。
(“用秦柄者”“因”“进”各1分,文通字顺1分。
16题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4)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7答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暗示了出嫁的女子正值青春盛年,容貌丰美,又渲染出了婚礼热烈、欢快的气氛。
18.答案 “有 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19、【答案】C
【解析】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20、【答案】 D
【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21、【答案】 A
【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

22 C E(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D不得分)【解析】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
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
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
23  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分)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2分)③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研读文本,围绕奥士高纳大爷死的事件来展开。
 24  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2分)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2分)③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2月)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