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纠错练习2016.12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老扬州”眷①(juàn)恋小巷深处的惬②(xiá)意:清茶一杯显淡泊③(pō),扬剧一曲真造诣④(zhǐ),“啊哟喂,刮刮叫”,方言俚语间流露的是真诚的赞誉⑤(yù)。“小扬州”的骨子里涵着扬州的
试题预览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纠错练习 2016.12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老扬州”眷①(juàn)恋小巷深处的惬②(xiá)意:清茶一杯显淡泊③(pō),扬剧一曲真造诣④(zhǐ),“啊哟喂,刮刮叫”,方言俚语间流露的是真诚的赞誉⑤(yù)。“小扬州”的骨子里涵着扬州的风韵⑥(yùn),秀出来的却是别样的风采:一句“你真棒”,融洽⑦(hé)了你我他;一声“我能行”,洋溢⑧(yì)的是自信。“老扬州”“小扬州”,都是优雅扬州人。
A.①③⑦          B.②④⑧         C.①⑥⑧          D.④⑤⑦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洞镇去旅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苹果 iPhone 7 一时间炙手可热,但由于价 格方面的原因,其仅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吸引力。 
B. 在庆祝“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操场上,沸沸扬扬,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C. 这种人专爱传播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我们都不喜欢他。 
D. 即使在走投无路时,人也不要放弃生的机会,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标准。

B.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C.经过冬季北京修学营活动,使我们学生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

D.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开展的汉语言规范大赛、汉字书写比赛、古诗词诵读等活动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学生所认知。
5. 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

A.《社戏》按照“盼看社戏— —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写了鲁迅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

个”,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的思维方式 ,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C.《三峡》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D.小说《安恩和奶牛》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194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6.根据语境,下列各选项中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4 月 14 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洞。 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 5

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①山路盘曲而上。
②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③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④出金华城大约 5 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⑤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⑥山上开满了 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A .④⑤⑥②③① B.①⑥②③⑤④ C.④①⑥②⑤③ D.③⑤⑥②①④
7.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

那朝天举着 lǎ()叭筒的高 liáng( )、玉米,那 pú fú( )( )前进的瓜
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里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8.默写 名篇名句。(共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____________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3)________________,首先要相信这一点。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___             。(老舍《济南的冬天》
(6)郦道元《三峡》中从侧面描写三峡山高而陡峭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秋天 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7 分)
本周初一年级要开展一次“我爱文学”课外语文活动,以表达同学们对文学的热爱之情。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某班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仿照例子为其中一 个小组的小报从不同角度再设计两个栏目(2 分)
例子:名家简介                                            
(2)小兰同学在摘抄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然,我们是理解生活的人,我们才不会把数字放在眼里呢!我喜欢以讲童话的方式讲这个故事。我喜欢这样讲:‘从前有个小王子,他住在小行星上,这颗行星比他自己大不了多少。他需要一个朋友。’对于理解生活的人,这样讲似乎要真实得多。”
这段话选自名著《小王子》,作者是      (国籍)的         (姓名),这段话中作者给这颗小星球标号(B612),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上是讽刺人们
                                                         。(3 分)
(3)上语文课时,小明同学偷偷地阅读名著《小王子》,作为他的同桌,你该如何劝说他呢?(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0 一 11 题(6 分)
十五夜望月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王建                     (唐)柳宗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贬到更遥远的边远之地的柳州。这首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州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10.《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一诗中“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 分)
                                                                                
                                                                                
11.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8分)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乙)喻皓父女,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皓惟一女,年十几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12.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1分)
木  工 一 人 而  已  至  今 木 工 皆 以 喻 都 料 为 法
13.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方两三级(          )                  (2)人皆伏其精练(             )
(3)京师诸塔中最高 (         )              (4)如此越年  (              )
14.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2分)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1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喻皓是个怎样的人。(4分)
                                                                              
16.《梵天寺木塔》和《喻皓父女》都写了喻皓的高超技艺,比较两文记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三)阅读《北极昆虫的绝技》一文,完成17—19题。(10分)
①北极地区,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们要存活下去,就得有一身绝技。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们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一技妙招,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③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 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
④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
17.文中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北极昆虫的绝技,请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第④段,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⑴“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中“生物学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⑵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研读选文第③段,谈谈文中“深奥的道理”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 一 23 题。(16 分) 
养 蚕
丰子恺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囡囡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缘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吧”,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注:赦,赦免,免除。)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节选自丰子恺《忆儿时》
20.   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儿时养蚕中的三“乐”。(每点不超过 5 个字)(3 分)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 真是有趣。”(4 分)
                                                                               
                                                                               
22.“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这句话中作者“神往”“忏悔”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4 分)
                                                                             
                                                                               
23.文中“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 情感一定引发了你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5 分)
                                                                               
                                                                                
四、作文(60+3分)
24.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暖;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生活 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的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请工整书写。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纠错练习答案
1.(2分)C(“惬”应读作qiè/“泊”应读作bó/“诣”应读作yì/“洽”应读作qià)
2.(2分)B( A句不是疑问句,应该把问好改为逗号;C句冒号改为逗号;D句中“边城”上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3.A    4.D    5.C     6.C
7.喇    粱     匍匐   (4分)
8.略
9. (1)美文天地 写作技巧  读书感悟 (开放题,围绕文学主题,四字短语即可)
(2)法国作家   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   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3)称呼   理由, 语言委婉、得体
10. “割”是截断的意思,照应了上句“剑芒”的比喻,像剑一样的山峰截断愁肠,表达出作者的愁苦之深。
11.同: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异:柳诗除思乡之愁外,还表达了贬谪之恨。王诗则没有这种感情。
12.木  工 一 人 而  已/ 至  今 木 工 皆 以 喻 都 料 为 法
13.(1)才 (2) 同“服”佩服,折服  (3)众,许多  (4)过了
14.(1)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2)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他建塔时的考虑问题,就是这样的精密周到!(喻皓精巧的用心大概像这样!)
15.技艺高超,心思细密,考虑周到,是个杰出的建筑家。(结合具体内容略)
16.《梵天寺木塔》通过工匠师傅建塔碰到不稳定问题后求教喻皓,而喻皓轻易就解决了问题的描写,这是用反衬的手法,侧重于喻皓解决建筑问 题的能力.《喻皓父女》则正面直接描写喻皓的高超技艺,重点描述了预浩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
翻译: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17.⑴避免身体结晶的绝技 (或:适应环境的绝技 、抵御严寒的绝技);
⑵寄生的绝技(或:繁殖种群的绝技);
⑶寻找进攻对象的绝技。(意对即可,每点1分,3分)
18.⑴不能。“生物学家”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表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权威性,如果删去,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意对即可。2分)
⑵举例子、作比较(2分),具体、突出北极昆虫寻找进攻对象的绝技(1分)。
19.①为了种群的生存,从不攻击小驯鹿; ②在驯鹿群或个体驯鹿身上有计划按比例下卵。(意对即可,每点1分,2分)
20.走跳板,吃点心,陈设的变化;
21.运用比喻修辞,把“满屋的跳板”比作“棋盘街”,生动形象的写出蚕落地铺时,架着的方便通行及饲叶的跳板得多,也侧面表明蚕养得多,表现了我的快乐。
22.从文中所写内容看,“我”永远神往的是因为儿时欢乐的生活,忏悔是因为这种欢乐却是建立在虐杀生灵的基础上。
23.表现作者善良慈爱的思想情感。感悟围绕“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谈。 (106.114.200.25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