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三吉台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三吉台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④题。(5分)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安徒生的《丑小鸭》,我们感受到丑
试题预览
初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④题。(5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安徒生的《丑小鸭》,我们感受到丑小鸭在排挤与讪笑中的坚定追求;在光末然的《黄河颂》里,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
①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炽(    )痛      qiè(    )而不舍
②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1分) 
③“钻探”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④第一句中“旅行”一词的词性是             。(1分)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    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    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任何时候,都要在所得和所失之间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A.因为  所以  但是  就       B.如果  那么  但是  所以
C.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 “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1)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2)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4.结合所给的语境的特点,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分)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                                             ;危难的时候能泰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意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5.古诗文默写及赏析。(12分)
(1)深林人不知,                  。
(2)                 ,弹琴复长啸。
(3)《山中杂诗》中“                    ,                   ”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
(6)《木兰诗》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                   ,                   。
(7)古诗词赏析。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①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2
分)  


②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6.名著阅读(5分):
①孔子是_________的创始人。《________》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__________”是这部书所记的思想核心。
②第六中学掀起了阅读名著的高潮,初二组同学阅读热情高,开学以来,相继阅读了《城南旧事》、《童年》、《昆虫记》等三本书籍。请从中任意选择一本书,从作者姓名、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三方面选两点向你的家人推荐一本。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 (5分)
7.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1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1分)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或活动项目)。(2分)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不少于50字)(2分)



三、理解及分析(第8一26题,共37分)阅读训练。
 第一部分  课内理解掌握(1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8-12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未尝识书具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父异焉                            (4) 稍稍宾客其父          
9.翻译。(2分)
①父利其然也。

②泯然众人矣。

10.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1.仲永的父亲“不使学”,导致仲永没有接受后天教育。而当今的学生,父母、老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后天学习环境,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学习。对此,你能说说原因吗?(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12-15题。(6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2.本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作者是__________。(1分)
13.本文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概括内容),(1分)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这个词语是________ (1分) 
14.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文章抒发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15.本段语言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第二部分  课外阅读理解 (22分)
(三)阅读文言文《黄琬巧对》(节选),回答16-19题。(6分)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6.解释。(2分)①诏                      ②奇
17.翻译。(2分)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18.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分)
 
 
 
                                                                                          
                                                                     (四)阅读《饮食不宜过烫》,回答19—22题。(8分)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9.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0.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2分) 


21.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2分)


22.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五)阅读《痴心石》(节选),回答23—26题。(8分)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23.本文第(1)段和第(2)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2分)


24.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6.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写作表达(5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文题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
1.(1)chi     锲  (2)澜   (3)深入研究  (4)动词
2.B(2分)
3.
(1)第③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将“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删去。
(2)第④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   (4分)
4.示例1: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
  示例2: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
5.(1)到(6)略 
 (7)
  ①李白   杜甫  诗中的“风骚”原意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 ,这里意思是指诗篇文章以及人气 。
  ②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6.(1)儒家学派;《论语》“仁”    (2)略
二、7.略
三、
(一)
8.(1)曾经(2)相当(3)感到惊奇(4)渐渐
9.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  
  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10.(1)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11.围绕后天环境与成才的关系回答即可。
(二)
12.略
13.百草园            
14.无限趣味      
1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    
(三)
16.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
17.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18.如初升的弯月
(四)
19.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0.危害有:容易发生癌变;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途径: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21.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第二问略
22.不能删去(1分)。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五)
23.不应删去,理由:
(1)通过对拖树根后父母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引出“我”后来的种种怪癖,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包含。
 (2)为下文父母在海边为“我”寻找“痴心石”打下伏笔。
24.“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
25.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 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
26.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183.136.192.13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11月周测(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市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