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考语文2016年四模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高考语文2016年四模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省高考语文2016年四模试卷(解析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9分)从刘易斯拐点看“腾笼换鸟”“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
试题预览
吉林省高考语文2016年四模试卷(解析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9分)从刘易斯拐点看“腾笼换鸟”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未全面实施的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
B.“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C.“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成本较低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2)下列不属于“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这一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从现有情形来看,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
B. 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甚至已经高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
C.近年来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
D.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是否实施“腾笼换鸟”取决于刘易斯拐点的是否到来,若未到刘易斯拐点,则应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
B. 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刘易斯拐点”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得到过验证。
C.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短期内会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D.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而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翻译题10分)
2.(19分)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注】①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②表,是阳光下竖起的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箭,箭杆上有刻度。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兵扞燕晋之师。 扞:抵御
B.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 害: 谋害
C. 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援:操起,拿起
D.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 次:停留  驻扎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在说之,以为将军,
②穰苴则扑表决漏,入
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②B. ②④C. ③⑤D. 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平民,地位卑微,但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的。
B. 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人微权轻,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 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他们家族也因此在齐国的地位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D. 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显得鲜明生动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②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译文:  。
 
三、基础知识考查(共8分)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B.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C.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想“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汗牛充栋;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独善其身的真君子.
D.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的严密的思维能力.
B.专家强调,公共场所禁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C.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
5.(3分)为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爱情是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②问世间,情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换?
③也不要问爱过了的人,他们不见得能给出答案。
④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⑤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
⑥这个问题,不要问正在爱的人,他们意乱情迷,给不出清醒的答案。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⑥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③④⑥ D.②⑤③④⑥①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7分)
6.(12分)引得春风度玉关
    ①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②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③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④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⑤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 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⑥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⑦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他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7.(25分)程万琦的爱国心
    ①1992年8月28日,程万琦创建的世界华人协会在香港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协会会员已逾600万,分布在138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华人社团。
    ②程万琦祖籍广西,1940年生于越南,家中四个子女,名字中间的字分别为“世、泽、万、民”,以表爱国之心。程万琦的曾祖父程圆亮,是清朝刘永福“黑旗军”中的得力干将;祖父程璧金,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银行行长;父亲程成虹,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早期党员。百年来,“民族大义”是程家祖上传下来的家规祖训之根本。
    ③“有国才有家”,程万琦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屡次表达着他人生信念的核心。创建一个团结世界华人华侨组织的想法也随之在他心中萌生。中国本土上有13亿中国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大约有4千多万。如此庞大的群体,要成立一个非政治、非牟利的团体,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程万琦清楚:天下华人是一家,振兴中华,必须发动更多的华人参与,将华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为了这个梦想,程万琦奔波了10多年,跑遍世界200多个国家,会晤了无数的华人组织,调解了无数组织间的纷争……
    ④程万琦将世界华人协会的宗旨定为“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多年来,世界华人协会正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为祖国的富强而贡献着力量。经世界华人协会牵线搭桥于内地成功兴建的外资、合资企业已近5000家。
    ⑤1975年,程万琦第一次到内地,看到百姓生活与世界的距离明显拉大,心情沉重。1978年,程万琦见到邓小平,将中国非常有必要引用外资,增强国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想法讲了出来。一段时间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⑥20多年,程万琦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都投入到祖国的复兴与富强中,而他本人从来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赚过国家的一分钱。他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大都集中在海外,香港只占小部分,他的经商宗旨是不赚同胞的钱,所以未到内地投资。他说:“我即使是最初打工,也是给外国公司打工,赚外国老板的钱。”
    ⑦程万琦出生在一个祖国积贫积弱的年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让程万琦从内心里发誓要挺直腰板,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⑧1980年,程万琦在纽约创建了东方银行并任行长,同时在世界各大城市开设金融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及国际贸易。
    ⑨2002年,他以亚洲篮协代表的身份竞选国际篮联主席获胜,代表13亿中国人,走上了有2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级第一大体育总会主席的位置,成为亚洲有史以来进入国际篮联第一人。此前,程万琦曾任亚洲跆拳道协会会长,亚洲篮球联会会长等职,是第一个身兼两个洲际体育组织会长的华人。他代表祖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在国际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⑩很多人试图描绘程万琦的一生,却因他的经历太丰富而罢手。唯有“传奇”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而他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     
(摘自《中华儿女》作者:华南  孙聚成  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世界华人协会是程万琦创建的非牟利的政治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
B、程万琦的家族有着悠久而优良的爱国传统,家族的传承与教育,以及与生俱来的坚韧豪爽的性格,使他魅力超群,魄力非凡,这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C、为了祖国的复兴与富强,程万琦不惜抛洒满腔热血却从不拿一分钱的报酬,他从没赚过自己国家和自己同胞的一分钱,即使最初打工,也是赚外国老板的钱。
D、程万琦的经历太丰富,使许多试图为他立传的人感到难以下手。唯有“传奇”一词,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他缔造的这个传奇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E、这篇文艺性较强的人物通讯,是一篇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作者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事例,从多个侧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
(2)从第③段开始,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请分条简要概述。
(3)有人认为,第⑨自然段与振兴祖国经济建设没有关系,应将其删除。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说:程万琦“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五、诗歌鉴赏.(11分)
8.(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注】: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该诗颈联有两个字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
9.(6分)名句默写。
(1)嗟乎!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忳郁邑余侘傺兮,  。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6)凌万顷之茫然。  。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下头,看着河水中自己的美丽的倒影,尤其是自己的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盘曲的角,感到非常的满意。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又沮丧地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突然,﹣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把他逮个正着。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吉林省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从刘易斯拐点看“腾笼换鸟”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未全面实施的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
B.“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C.“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成本较低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2)下列不属于“刘易斯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黄陵中学(重点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