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详细答案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详细答案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
试题预览
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说话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存在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人们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中“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可知A项“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的表述太绝对了,文中的表述是推测语气。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文表述为“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手机可能反映一个人的状态。C项“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与原文作者的观点相反。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孤独,是手机带给现代人的表面的喧哗和内心孤独的矛盾。而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景是随心所欲的洒脱。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明史•陈循列传》)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B.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进”是升官,“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升户部尚书,至少保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因违纪有罪,受人弹劾,也未受追究。
B.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建议皇上学习古代帝王治理朝政。他体察民情,好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长江北岸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农民。向朝廷进言,多为皇帝采纳。
C.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谁知反惹恼皇帝,多亏陈循为他说话才得免罪。御史陈祚上奏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
D.明英宗再次登位,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以致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在贬谪地申述,于谦终于昭雪,他才被释放,恢复官爵。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2)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答案】
4.B
5.B
6.D
7.(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
(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注意该句的陈述内容,“天位”是话题所指,“天位”“陛下”是两个不同内容的名词,应该停顿,所以C和D不正确。第三处“当……时”做状语,停顿。“群臣”支配三个内容“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且都是动宾短语,分别停顿。所以A是错误的。“非”引出后面内容,“抑”表示前后关联的词语,停顿。答案是B。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B不正确。
6.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所以D不正确。
7.本题考查句式特点和句子翻译。(1)“犯”是“侵犯”,“敕”是 “下令”,“驰檄”是“快马传递檄文”。(2)“黜”是“罢免、除名”, “构”是“拉拢、勾结”,“为……所”是被动句。
【备注】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
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
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就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
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加以采用。
石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成化年间,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8.本元曲前三句是如何通过刻画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叙事的。
9.结合全曲,试分析“霓裳便是中原乱”一句在本曲的作用。
【答案】
8.刻画:运用比喻修辞,把杨贵妃比喻成睡海棠,掌上明珠,写出了杨贵妃的娇态妩媚,以及在唐明皇心中的珍贵可爱形象。心理描写:“恨不得”把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传神逼真写出来了。叙事: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
9.通过想象,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毫不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前面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过渡自然。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写出表现形象的关键词语,如“可爱”“美丽”等。修辞手法也是得分点,通过“明珠”“睡海棠”这两种事物来描写人的特点,比喻修辞。“恨不得”是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态,恨不得把杨贵妃当成掌上明珠,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叙事方面,前面几句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由此引出诗歌的主旨,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首先明确诗句内容、所用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禄山即安禄山。《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此句想象杨贵妃整日跳舞作乐,写出唐明皇沉醉其中,才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然后分析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三、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谁是赢家
(英)克里斯•罗斯    庞启帆编译
四名评委已经在电视台的一个密室里坐了两个小时。谁将赢得本届“环球音乐奖”的四个重要奖项,评委们必须达成一致。这四个重要奖项是:最佳专辑、最佳歌曲、最佳新乐队和终身成就奖。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几百人正在等候结果。电视直播将在半个小时后开始。
但是两个钟头过去了,评委们仍然没有决定一个奖项。
这四名评委分别是:音乐评论家弗洛斯、唱片公司老板威尔、上一届最佳歌曲奖获得者丹泽斯以及一名叫史纳斯的音乐发烧友。史纳斯是音乐杂志《新音乐周刊》的一名读者,他在《新音乐周刊》举办的“赢取环球音乐奖评委资格”的比赛中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评委资格。
“好了,伙计们,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了。”弗洛斯说道,“不能再等下去了。‘最佳专辑’——我提名格里拉斯乐队的首张专辑。他们富有磁性的声音和灵动的歌词使他们成为当今最好的乐队。”
“我同意,”威尔说道,但他们都太年轻——我们可以把‘最佳新乐队’授予他们。嗯……我们可以把‘最佳专辑’授予詹妮•沃勒。她的专辑《如巧克力般润滑》是一张极佳的爵士乐专辑。”
“听说这张专辑已经卖出了一百万张。”丹泽斯说道。
“没错!”威尔说道。
“那我不能同意你的提议。”丹泽斯说道,“既然她的专辑已经卖出一百万张,那么她就不需要这个奖了。‘最佳专辑’应该给米西•奎恩。她的专辑《女生可以批评》创造了近年来说唱音乐最好的销售纪录。”
“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弗洛斯说道,“但我认为这张专辑只有一首歌不错。呃……是什么来着?对了——《嘿!你!听着!》,就这首。”
“那么,我们可以授予她‘最佳歌曲’奖。”丹泽斯说。
“好了,现在就差一个奖项了。”弗洛斯兴奋地说道,“终身成就奖授予谁呢?请记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它是对一个对流行音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歌手的承认。”
“我认为本人应该获得这个奖项。”丹泽斯推荐了自己。
但没有人听他的。
“史纳斯,你觉得呢?”弗洛斯问史纳斯。
史纳斯没有作声。作为“环球音乐奖”的一名评委,一开始他很兴奋,但现在他很失望。史纳斯知道弗洛斯想让格里拉斯乐队赢得奖项,是因为他“发掘”了格里拉斯乐队,当格里拉斯乐队变得非常出名时,他也能赚取更多的荣誉。威尔想让詹妮•沃勒获得奖项,因为詹妮•沃勒的唱片是由她的唱片公司发行的,如果詹妮•沃勒获奖,她的唱片就会卖得更火。而丹泽斯提名米西•奎恩,因为米西•奎恩是他的女朋友。史纳斯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现在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
“看,时间到了。”弗洛斯说道,“我们就这么决定:詹妮•沃勒,最佳专辑奖;米西•奎恩,最佳歌曲奖;格里拉斯乐队,最佳新乐队奖。而终身成就奖……好吧,史纳斯,我们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你。但请你记住这三个人:迪伦•罗伯茨,代表了一代人的声音;丹泽斯•迈克尔森,非常非常有钱;X5乐队的诺布是世界和平使者,他还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朋友。你自己选择吧。”
评委们走出密室,来到了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舞台上。当他们走到舞台中央时,几百台相机闪起了亮光。史纳斯感到非常害怕。他知道,世界各地数百万人正在收看这个节目。
评委们假装打开信封。
“获奖者是……”他们同时说。停顿了一会儿,评委读出了他们商定的名字。顿时,大厅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轮到史纳斯宣布最后一个奖项,今晚最重要的奖项——终身成就奖。
史纳斯紧张地站到麦克风前。
“晚上好!”他说道。他打开一个信封,信封里放着一张纸。实际上纸上什么也没写。史纳斯继续说道:“嗯……获奖者是……”他停了下来。大厅里的声音也完全停了下来。
“获奖者是……你们!”
大厅里更安静了。好一会儿,有几个人说道:“什么?”
“没错!”史纳斯继续说道,感到更自信了。“是你们!”他直接看着电视台的摄像机说,“全世界所有听音乐、写音乐和爱音乐的人。你们是最重要的人!”
大厅里响起了惊讶的声音。史纳斯看到迪伦•罗伯茨、丹泽斯•迈克尔森和诺布离开了大厅。
史纳斯继续说道:“如果没有人听或者买音乐,今晚这里就不会有获奖者。这就是你们是获奖者的原因!”
有人欢呼,鼓掌。有人骂道:“疯子!”
但今晚,史纳斯知道,他也是赢家。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语言描写简单明确,评委们的心理在直截了当的对话中被刻画了出来,他们对各个奖项的明争暗斗也通过语言描写表现的淋漓尽致。
B.小说中,史纳斯对其他三名评委的做法心知肚明,但又无法改变对奖项的分配,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而已。
C.其他三名评委之所以把终身成就奖的决定权交给史纳斯,是因为他们已成为赢家,达到了做评委的目的,他们也想让史纳斯成为赢家。
D.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史纳斯的形象就是在与其他三名评委争夺奖项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E.史纳斯宣布的终身成就奖的结果,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史纳斯必须为爱音乐的人发声,而且这样写也深化了小说反潜规则的主题。
(2)“他打开一个信封,信封里放着一张纸。实际上纸上什么也没写”这一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史纳斯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但今晚,史纳斯知道,他也是赢家”,结合全文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1)ED
(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史纳斯作出大胆决定做了铺垫。②制造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深化文章主旨,在潜规则背景下,打破潜规则需要勇气。
(3)①爱好音乐,有实力。他是音乐发烧友,在赢取环球音乐奖评委资格的比赛中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评委资格。②谨慎,聪明。对其他三名评委的所作所为很失望,也很苦恼,但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③坚守原则,敢于作为。宣布终身奖时,最终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打破了潜规则。
(4)①呼应了标题的设问;结构完整。②史纳斯内心活动表现他看到大众的欢迎支持和潜规则受益者的离席抗议、谩骂叫嚣而对自己勇敢坚定的行为感到满意。③深化了主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虽然史纳斯行为尽己所能地表现了公平诚信,但“也是”说明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潜规则现状的需要完整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公平诚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1)A项评委概括不准确,应是除史纳斯之外的三名评委。B项“无法改变对奖项的分配”,错。史纳斯打破了潜规则。C项“他们想让史纳斯成为赢家”,错,他们只是想让史纳斯按照潜规则办事。所以答案是DE。
(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如对情节的作用,推动了的发展,做铺垫,制造紧张气氛。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3)此题考查赏析作品形象的能力。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为出发点,然后再从两大方面入手: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小说开端部分通过叙述,介绍了史纳斯原是一名发烧友,靠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对手,当上评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小说中其他三名评委的做法起到了衬托史纳斯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史纳斯坚守原则,敢于作为。小说结局部分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史纳斯对音乐的真正的热爱及对潜规则的挑战,是一个爱音乐、聪明谨慎和正直的人。
(4)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中结尾的作用的能力。可以从结构(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史纳斯内心活动)、标题(呼应了标题的设问)、内容(说明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潜规则现状的,需要完整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公平诚信)、主旨(深化了主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等多方面作答。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6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考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2016年湖北省襄阳四中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