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9 《家》祖孙之间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二十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
试题预览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9 《家》
祖孙之间
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二十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
 

美字体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赏美文
《家》的人物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了维护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他们做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即便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件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没有反抗,最后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深爱的梅表妹也因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通过这些让我们看到他的懦弱,可恨可气可怜。
另一个典型的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作品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活动。敢于猛烈抨击封建家族。而且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的观念,爱上了丫头鸣凤。在祖父死后,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的把戏他也敢反抗。最后义无反顾地走出家庭。无可厚非,俩兄弟的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觉慧身上的活力与希望。
觉民和琴在这部小说中也是重要人物,他们两个和觉慧一样有着新思想和反抗精神,但并没有觉慧的强烈。他俩在很多方面有着共识,但没有觉慧那样幼稚。
同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钰。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抑郁,瑞钰贤惠,鸣凤善良却柔中带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悲剧结果是相同的。这几个女子的可怜遭遇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的主旨。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除了上面讲述的,还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等等。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他们出生在四世同堂、一个封建传统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在那样沉闷封建的大家庭中,令人闷得透不过气来,然而在巴金老先生笔下,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觉慧,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但大胆的叛徒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他有着新思想,炯炯有神的双眼放射出反抗的光芒,在他的身上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蓬勃奋进的精神风貌。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他向往的新生活。
(有删改)

 
【课内挖掘】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这里对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显示出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
[技法点拨]
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性格的特征。本文对高老太爷的外貌描写,对塑造其封建家长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1.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3.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精彩运用
请你就熟悉的人物,运用外貌描写一段短文。
【示例】
他——拥有着犀利的眼睛、黑豹似的目光、手指宽的眉毛、粗大的鼻子与黝黑色的脸颊和一把白色的卷胡须。
这是一张多么普通的脸啊,混在人群中都不会很突出,人们也不会知道在他们中间拥有着一张不同的脸的人竟然是一位身份地位都很高贵的天才,不,应该说是一位天才的灵魂,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看着他那犀利的眼睛真是惊人,这是一双真正能够透视人心的眼睛,他看着别人的时候就像在透视别人和窥伺别人的灵魂,直击别人的要害让别人冷不丁地想倒退一步,我想避开他那黑豹似的目光,可是却无法成功。
那植被多于空地的头,那两片厚厚的嘴唇被大把大把的胡须缠住,那鼻子,那黑色的脸,简直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脸,可是,当他拥有着足以透视别人心的眼睛时,就再也不是一张普通的脸了,就像是上帝的完美杰作,他的脸和他的任何东西就只是他那双眼睛的装饰物和外壳罢了,既普通又“完美”。
【课外应用】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 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让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俨然(yǎn)
颧骨(quán)   羁旅生涯(jī)
B.一瞥(piě)   恭顺(ɡōnɡ)
惶恐(huánɡ)   潜移默化(qián)
C.晌午(shǎnɡ)   蹊跷(qī)
伺候(sì)   蛊惑人心(ɡǔ)
D.窘迫(jiǒnɡ)   檀郎(tán)
癖好(bǐ)   寥若晨星(liáo)
解析:B项,“瞥”应读“piē”;C项,“伺”应读“cì”;D项,“癖”应读“pǐ”。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女人虽然常常浓妆淡抹,一身香气,可是并没有一点爱娇。
B.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
C.觉新处在新旧两种力量的夹缝间,凡事他力图做中间的调和人,企图以委曲求全的懦弱原则,化解大家庭的种种矛盾。
D.高老太爷对克安、克定兄弟俩败坏家产、坐吃山空的行为怒不可遏,导致一病不起。
解析:A项,“浓妆淡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这里应用“浓妆艳抹”。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A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既可以理解成弹壳是由两个目击者提供的,也可理解为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数量是两个。将量词“个”更换为“位”或“枚”可消除歧义。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删除“对于”,或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有困难”。D项,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世界是时代。”将“是”改成“处于”。
答案:C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是有机的,当我们重新组合自己,就会有新的创造。
②但是他虽然始终用同一个名字,在性格上,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是他原来那个人。
③不仅是身体,心灵也是如此。
④我们常以为一个动物在一生中只是同一个东西。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只是他一个人。
⑤他的心情、见解、欲望、快乐、苦痛和恐惧,也都不是常住不变的,有些在生,有些在灭。
⑥他不断地在变成新人,也不断地让原来的人死灭,比如他的发、肉、骨、血,乃至全身都常在变化中。
A.④②⑥③⑤①    B.①④⑥⑤②③
C.④①②⑥③⑤   D.①②⑥③⑤④
解析:④句为话题句,理应放在段首;②句逻辑上紧承④句;③句为承上启下句,理应紧跟⑥句;①句为总结句,放在结尾。
答案:A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折 梅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他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披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披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儿有一枝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
投 湖
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5.《折梅》详细地描写了觉慧主动、热情地为鸣凤折取梅花的经过,这一情节描绘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折梅》的文字始终洋溢着欢乐与温情,传达着朝气与活力,基调欢快,色彩明朗。
答案:色彩欢快明朗,笔触圆润细腻,表现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
6.《投湖》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面对命运的不公,鸣凤没有屈服,尽管依然对这世界充满着依恋与不舍,但是仍然选择了投湖。一个心灵美好的女性,却要遭受如此悲惨的命运,“美好的东西毁灭”了,更添悲剧色彩。
答案:具体、细致的心理描写。
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
7.《折梅》和《投湖》前后对照,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折梅》中洋溢着年轻人心意相通的温馨,但这样美好的画面和感情却不能走向完美。《投湖》反映了在封建家族势力压迫下鸣凤的悲惨命运。两者对照,更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答案:反映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8.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关于这个女孩子,我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词拒绝。她在我们家里只是一个‘寄饭’的丫头,她的教父苏升又是我家的老仆,所以她还有这样的自由。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然而在我家里的人都称她有胆量。撇弃老爷而选取‘下人’,在一个丫头,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如“好”与“不好”;要能从审美范畴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如谈及“艺术的真实与虚构”“人物的典型意义”“悲剧的价值”“主题意义”“表现手法”等其中一点;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且与观点一致。
答案:略
三、语言运用
9.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
材料 (1)巴金祖籍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以长篇小说见长)的杰出作家。(3)1929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问世。(4)继而,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5)曾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巴金故居时,向大家介绍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转述时要做到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
答案:(1)巴金祖籍在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特别擅长写长篇小说。(3)1929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出版。(4)接着,他又写了“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部。(5)鲁迅曾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0.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字。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①________________,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②________________。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第一个空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钱来“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所以所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第二个空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对“仿古”的理解和后面信息的衔接,所以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
答案:①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资重建古城。②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60.180.5.20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白鹿原》』  下一个『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2《水浒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