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应县一中高一年级月考四语文试题2015.12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王安生一、课内阅读(36分)(一)阅读《孔雀东南飞》,完成下面题目。(17分)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木兰辞》被誉为南北朝民歌的“乐府双璧”。B.这首
试题预览
应  县  一  中  高  一  年  级  月  考  四
           语  文  试  题        2015.12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安生
一、课内阅读(36分)
(一)阅读《孔雀东南飞》,完成下面题目。(17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木兰辞》被誉为南北朝民歌的“乐府双璧”。
B.这首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
C.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D.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句:及时相遣归
A.还必相迎取    B.嬉戏莫相忘    C.登即相许和    D.叶叶相交通
3.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
A.昼夜勤作息    B.勤心养公姥    C.否泰如天地    D.其日牛马嘶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5.阅读下面三段话,概括刘兰芝和焦仲卿各自的反应和态度,并说出你对刘焦二人的婚姻悲剧的态度。(5分)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二)阅读《兰亭集序》,完成下列问题。(1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群贤毕至          毕:全,都
B.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暂得于己          暂:暂时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寿命)长
7.以下四组句子,都能揭示王羲之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每句5分。)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⑵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二、课外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①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②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亟(jí):急迫地。②曷:何,怎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      
B.余所诛者             诛:杀
C.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  婚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D.贱则夷门野人       野人:乡村平民,文中指守门人侯生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作者“罪信陵”的理由的一组(   )
①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②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③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④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
⑤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   ⑥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但文中说评论历史的人认为“窃符”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过的。
B.作者赞同窃取魏国的兵符去分解六国的灾难的做法,因为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而赵、魏又是楚、燕、齐等国的屏障。 
C.作者反对信陵君通过“窃符”来调动魏兵,认为他应该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D.如姬趁魏王空隙的时候日夜以死劝说,终于使魏王由不听到悔悟,既报答了信陵君,又未辜负魏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3分)

⑵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3分)

⑶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新 晴 野 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4.第三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15.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句名篇(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⑵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⑷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⑸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⑹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在住房产权纠纷调解会上,面对部分业主的恶意起哄和现场记者如雷雨般尖酸刻薄的追问,房管局许主任忍不住怒发冲冠,摔门而出。 
B.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摧眉折腰,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上海世博会中国文物展厅中,荟萃了全国各地的文物精品,珍饰书画、钟鼓馔玉,应有尽有,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 
D.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   )
A.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成为一大公害,这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B.在这次大修中,故宫使用的金箔来自有几百年生产历史的南京金箔厂。从厚厚的金块变成金箔,需要捶打2万次以上,打好的金箔薄如蝉翼,柔似鸿毛,轻若绸缎。
C.以前,汉语在越南的受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英语、法语和日语,但现在有三十多名越南人到中国学习汉语,中国成为越南第三大留学生供应国。
D.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旨在规范文物流通行为、保障文物市场有序开放的鉴定、登记和转让制度,不合法来源的文物的流通和收藏便有可乘之机,今天的赃物往往成了明天文物市场上的“合法”商品。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重门、窄窗的宅院。
B.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C.学习打架子鼓,对于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刘山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每招每式都得从头练起。
D.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20.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下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下文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相同。(4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除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五、写    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技团来了个新弟子,教练从走钢丝开始教起,这个弟子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想尽快走过去,结果没走几步就掉下来了,反复练习还是如此,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不起来。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弟子的肩膀说:“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弟子闻言,又重新爬上去练习。教练在旁叮咛着:“走,不停地走,带着微笑,抬头挺胸,直到你忘了掉落这件事,你就算真正学会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选准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高一月考四语文答案2015.12
1.答案:C,应是“现实主义”。  2.答案:B (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3.答案:C (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 “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4. D 解析:A项,“取”应写为“娶”;B项,“帘”应写为“奁”;C项,“纫”应写为“韧”。    5. ①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②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③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6.C(暂:表示短暂的时间,一时。古代的“暂”,只指时间很短,没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7.D   8.B(“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   9.⑴我们引(清流急湍)来作为飘流酒杯用的弯弯曲曲的环形小水渠。人们在这条小水渠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⑵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取舍各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10.B(诛:指责)  11.B(①句是说赵国;④句是作者赞同的假设,不是指责;⑤句是说如姬) 12.D(“使魏王……悔悟”是假设,“又未辜负魏王”与事实相反)  13.(1)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共3分,意对1分,“悉”、“临”各1分)(2)虽然这么说,但是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 (共3分,意对1分,“然则”、“然”各1分) (3)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共4分,意对1分,“倾”、“何以”、“谢”各1分)
   【参考译文】  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理由还不够充分。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而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窃取魏国的兵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这么说,但是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
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而已。魏国还有国王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婚姻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魏王啊。信陵君的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军队,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幸亏作战胜利了,还可以过得去;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
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考虑,何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与秦军作战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了;侯生给信陵君出谋窃取兵符,何如面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以他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吧;如姬如有意要报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闲的时候,白天黑夜地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用自己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悔悟了。这样做,信陵君既不有负于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与如姬二人既不有负于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想办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与他有着婚姻关系的赵国,而不知道有魏王。内部有宠爱的如姬,外面有邻国,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这么一来,那么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魏王罢了。
    14、15、16三题的答案略。 17. D.(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用在此处语意较重。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巴结奉承。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18.D.(A.成分残缺,应在“巩固”后加“为核心”;B.搭配不当,应为“薄如蝉翼,柔似绸缎,轻若鸿毛”;C.主客体颠倒,应为“越南成为中国第三大留学生供应国”。)   19.D.(A.“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妇孺”即指妇女和儿童,再在其后加上“年幼之人”赘余。B.“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句式杂糅。C.“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误用否定句。“无疑”是“毫无疑问”并无否定之意。应将“不”删掉。)  20. ①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或: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②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事业须旺盛(或:人的一生像火,要蓬勃,体力须充沛;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性格须热情。) 21. 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①道横线的下文讲的是呼吸的重要性,因此可填入诸如“呼吸对人类非常重要”之类的语句;第②道横线的下文讲的是呼吸过程中的“排除”阶段,因此此横线应填如呼吸过程的吸收阶段,填写诸如“吸入新鲜氧气”之类的语句;第③道横线显然是对前面所讲的呼吸过程的性质的总结,一个“也”字,暗示此处应填如同上文意思差不多的语句,如“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之类。 (124.230.141.18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凤城二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解)』  下一个『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