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六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人虽然相信鬼神之事者甚多,但是对鬼神之事普遍
试题预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六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人虽然相信鬼神之事者甚多,但是对鬼神之事普遍表示怀疑。他们在小说中记载神鬼怪异,并非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而是假托鬼物,以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任氏传》作者沈既济自称“志异”,李公佐在《南柯太守传》中也说“稽神语怪,事涉非经”。他们明知鬼怪是怪异离奇的,却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描写,这些做法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自觉性。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指出:“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在情节的处理上,唐代小说创作基本上做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唐代小说作家并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小说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现代文阅读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 
唐代小说强调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古典诗文自《诗经》开始,便建立了“寄托”的传统。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起初阶段,这种“寄托”的特点不太明显,到了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来,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曾经指出唐人小说“鬼物假托”的特点,《李娃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虬髯客传》等唐代小说作品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写个人情怀,反映时代背景。这些小说构筑人仙相恋、梦入蚁穴、弱女报仇等等离奇怪异的情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唐代小说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为一体现代文阅读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史传作品“实录”的方法要求做到事件真实、用词凝练、语气平缓,这样必然限制了作品艺术的发挥;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唐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着大量的感情色彩,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如《霍小玉传》成功塑造小玉美丽而痴情的形象,《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柳氏传》中的柳氏、《无双传》中的刘无双、《云溪友议•韦皋》中的玉箫女等女性形象也像霍小玉一样多情、善良,感人至深。
唐人小说作家还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作品的细节描写,《任氏传》刻画狐女所特有的细节,体现了任氏作为狐女的羞怯与谨慎。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唐代小说中是很多的,而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合理的艺术想象,一味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很容易陷入荒诞。场面描写也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夸张、白描等艺术手法,烘托小说氛围,如《柳毅传》中钱塘君出场一节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动作,构成一幅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钱塘君威猛、刚烈、神力无边的形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曾经将“唐人以前”与“宋人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
现代文阅读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阅读答案。”可见,在情节的虚实关系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作品的艺术性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朝作家对鬼怪之事常信以为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鬼神怪异之事,其创作动机就是要证明神鬼的真实存在。
B.沈既济和李公佐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有意识地描写一些怪异离奇的事情,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性。
C.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认为,小说和戏曲一样,皆有虚构之辞,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才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D.《李娃传》《虬髯客传》都具有“寄托”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从我国古典小说起源时就有,但直到唐代小说才得以充分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采用“实录”的方法必然会限制作品艺术的发挥,所以唐代小说创作不再使用“实录”的方法。
B.作家在创作《霍小玉传》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色彩,成功塑造了霍小玉美丽、多情、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读者。
C.唐代小说如果只追求情节的传奇性,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就塑造不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唐代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艺术手法,场面描写颇有特色,这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小说作家自觉地采取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这说明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主体意识在增强,艺术上也趋于成熟。
B.唐代小说虚构离奇怪异的情节,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可见,唐代小说作家十分注重情节的传奇性和现实性。
C.与史传作品讲究“实录”不同,唐代小说重视情节的虚构和想象,因此,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D.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评论,宋代小说过分偏爱于人物、事件的真实,所以缺少文采,艺术性与唐代小说迥然不同。
二、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 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光将有内志           志:想法,企图。
B.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礼   卒:最终,最后。
C.公子光顿首曰           顿首:跪而叩头,头碰地即起,古时礼节,通常用于下对上。
D.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因:于是,就。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子胥从楚国逃跑到吴国,为报父兄之仇前去拜见吴王僚,以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吴王攻楚,但是被公子光看破企图而没有成功。
B.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本来应当继位为王,但是被吴王僚使用阴谋篡夺了王位,所以他一直暗中蓄养刺客,意图夺回王位。
C.吴王僚因楚国攻打吴国,不得已派出自己的两个弟弟盖馀、属庸带兵攻打楚国,结果因为盖馀、属庸被楚国军队断绝了后路不能返回吴国,让公子光寻找到了行刺夺位的机会。
D.吴王僚应公子光邀请赴宴,因为公子光一直为自己所信任,所以没有做任何防备,最终被专诸刺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3分)
(2)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3分)
(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3分)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灯塔守者
王亚平
白鸥在夜幕里睡熟了,
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
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
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
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
四周喧腾着愤怒的涛声。
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
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
                                 (1935年1月5日于 栈桥)
8.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表现作用?(5分)
9.诗中的“灯塔守者”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深刻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又前面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描写徐老师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徐先生在教学中思想较为开明,自己编选教材既选古文也选时文,他的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国文的兴趣。
C.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D.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E.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轻松幽默,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12.文中的国文老师为什么被学生称作“徐老虎”?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原因。(6分)
13.文章最后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怀着怅惘敬慕之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6分)
14.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刻画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下列句中字音、加点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漂泊(pó)     颓圮(pǐ)      廖落            百舸(gě)争流
B.瞋目          创伤(chuāng)  桀骛           偏袒扼腕(wàn)
C.攒(cuán)射  租赁(lìn)    文采            陨身不恤
D.保障          游说(shuō)   屏(bǐng)息   绿树成茵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富国银行前首席执行官柯瓦希维奇警告说,如果各国政治家们书生意气,一味抱怨批评,既无英国退欧应对不当,就有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
②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中国外长王毅指出“萨德”反导系统覆盖范围深入亚洲大陆腹地,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美国执意在韩国部署该武器系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老红军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流血流汗,立下劳苦功高的功勋,党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⑤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记时,他们就情不可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⑥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侯,中国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 ②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10月22日,第22届全国信息学奥赛山东区初赛考试在济宁一中和邹城一中同时进行,我校13名同学在全市约500多名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晋级全国联赛的资格。
B.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有力号召,曲阜市文物局多措施并举,不断增强文物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文物景区的文化软实力。
C.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监督、执行、决策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D.我国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象形字”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  有没一味排外,   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   简单的照搬照抄,   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闷并蓄,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这个特点体现得   明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非但 反而 不是 而是 因此 尤为
B 虽然 反而 非但 而且 所以 特别
C 非但 而是 不是 而且 所以 特别
D 虽然 而是 非但 而是 因此 尤为
19.下面是“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校徽”,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具有崇高教养的人在我们身边举目皆是,散发着迷人芬芳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深思。
你可曾接触过这样的人和事?可曾思考过教养对于人生的重要?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1.D(“但只有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这一点”错。)
2.C(“不再追求情节的传奇性”错。)
3.A(“自觉地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错。)
4.D项(因:趁机。)
5.C(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7.(1)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客人一样好好待他。
(2)现在吴国军队在外面被楚国围困,在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大臣,这样吴王僚不能对我们怎么样。
(3)荆轲有个要等待的朋友,想同他一同前往。那个人住在远方没有来,荆轲因而为了他留了下来等着。
(4)那秦王有着虎狼一样的心性,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百姓都背叛了他。
8.诗歌描写下列意象:熟睡的白鸥、昏暗的星月、孤独的灯塔、呼啸的狂风、喧腾(愤怒)的涛。借助于这些意象渲染出夜色的浓重,为下面刻画灯塔守者做了铺垫。
9.诗中的“灯塔守者”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守着孤独的灯塔,他寂寞孤独但又执着顽强。诗人以“灯塔守者”自喻,表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为光明而献身的精神。
10.略
11.BD(A项,“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错。C项,“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错。E项,“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错。)
12.①长相凶恶——“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②表情凶恶——“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③待人接物态度凶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13.现在离开先生将近50年,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所以作者会感到怅惘;另一面徐老师虽然长相不佳且待人凶恶,但他有才华,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上教导有方,作者跟从他学习受益颇多,所以对他充满敬慕。
14.徐先生是一位性情古怪、习惯有趣、脾气暴躁但却爱岗敬业、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国文老师。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①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突出了徐老师“凶”(严厉)的特点。
用了细节描写——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②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15.B(A项,泊—bó,廖—寥;C项,殒—殒; D项,说—shuì,茵—荫)
16.B(①书生意气:原指一个人有文化素养,知识渊博。后指光有理论能力没有实践能力,书呆子。这里应用“意气用事”。 ④劳苦功高: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只能用于人。这里可以用“不可磨灭”或“不朽”。⑤情不可却:情面上不能推却。这里应用“不由自主”。
17.D(A项成分多余,应删掉“约”或“多”。B项搭配不当,“增强”和“挖掘”互换位置。C项语序不当,应为“决策、执行、监督”。
18.A
19.构图要素——校徽由两个同心圆和一本打开的书构成,打开的书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
校徽寓意:在济宁一中我们接受知识的熏陶,放飞青春的理想。(大意对即可)
20.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判分。 (124.230.141.18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西省康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