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5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5(高一上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肇庆市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5一(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A、沁(xīn)园春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B、瞋(chēn)目厚遗(wěi)秦王C、颓圮(qǐ)方遒(qiú)岁月稠(cóu)D、青荇(xìng)浪遏(è)濡(rú)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
试题预览
2017肇庆市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5
一(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A、沁(xīn)园春  百舸(gě) 峥嵘(zhēngróng)  
    B、瞋(chēn)目   厚遗 (wěi)秦王
C、颓圮(qǐ) 方遒(qiú)   岁月稠(cóu)  
D、青荇 (xìng)  浪遏(è)    濡(rú)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忤视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萧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花辨          阙秦利晋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B.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误解。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嫦娥二号”改进了有效载荷性能,这大大提高了对月球和深空的科学探测。 
B.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世博旅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大约800亿元人民币左右。 
C.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奥运会跳水冠军何冲,在两位小孩的协助下,用点燃中国爆竹的传统方式,点燃了本届亚洲运动会的火炬。 
D.高考一轮复习有三忌:一忌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忽视打牢基础;二忌不可滥做题;三忌不可脱离老师,另起炉灶。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⑤③①⑥②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④⑥②①③⑤ D.⑤④⑥②③①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什么是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定义的是说明天、地、人常理的书叫“经”。所谓“经”就是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2005年5月底,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樊星和王化学从普遍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蓝棣之认为经典作品“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要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童庆炳提出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笔者认为,判断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学经典,应该考虑以下标准:恒久流传,艺术价值,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
首先,是恒久流传。能不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唐诗三百首》,不仅仅在当时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也是200多年来流行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对《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再比如《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多种刻本在民间流行,并且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唐吉诃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综上所述,能不能为各时代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其次,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有没有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是在作品中描绘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艺术价值的构成因素。一部《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典型的就有二三十个,这决定了《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空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是能否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部文字作品的内蕴极为丰富,哲理极为深刻,可供挖掘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构为经典。比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都能从《哈姆雷特》这部名剧中获得各自不同的收获,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选自《时代文学2010年第6期,有删节》)
6.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道理和不可磨灭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B.文学经典写出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C.文学经典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
D.文学经典的普遍性特点反应在作品能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学经典具备的。
C.《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文学经典必须是当时的读者所能接受的。
D.《唐吉诃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8.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量一部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是各个时代的众多读者都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B.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本身独特,使读者产生幻觉。
C.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是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创作时就想到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②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③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④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阃:外城之门;
②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
③上功:呈报功劳;
④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辇过郎署 过:拜访 B.鄙人不知忌讳 鄙:见识少
C.皆自用飨士 飨:犒赏 D.用郭开谗,卒诛李牧 用:听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余不忍为此态也
B.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C.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同心而离居,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项伯杀人,臣活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莫知我哀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父家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复以为云中守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匈奴为患,孝文帝希望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来辅佐自己,但冯唐认为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难以得到孝文皇帝的重用。
B.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而被责罚,冯唐认为皇帝刻薄寡恩。孝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派冯唐前去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职位。
C.冯唐的直言不讳令孝文帝很没有面子,盛怒之后的孝文帝还是虚心的向冯唐请教诸如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D.冯唐以对比的方式,以李牧前后不同的遭遇说明帝王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建立功勋和霸业。

四、(26分)
13.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5分)

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0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6分)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5.根据原文内容填空(9分)
①___________,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②寻梦?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又前而歌之曰:“            ,            ”。(《荆轲刺秦王》)
④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五、(21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是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 “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1).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2).《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3分)
(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4).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六.(4分)
1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4分)
瑞典皇家学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的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七.(6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223.155.128.11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4』  下一个『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06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