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试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B.攘诟(ɡòu)溘死(hé
试题预览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试卷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
B.攘诟(ɡòu)  溘死(hé)  侘傺(chì)  公姥(mǔ)
C.伶俜(pīnɡ)  遗施(wèi)  否泰(pǐ)  鲑珍(xié)
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
D.同心离后 越陌度阡 譬如朝露 守拙田园
3.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
 6.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8.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夙兴夜寐 ③千万不复全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逆以煎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謇朝谇而夕替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9.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B.《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10.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尽管刘兰芝夙兴夜寐,勤于劳作,品行端正,未有偏差,焦母仍要存心挑剔。
B.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接轨”。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C.屈原怀瑾握瑜,宁可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情怀蒙受世俗的污垢。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
D.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12 .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第II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8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3.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默写
(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2).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 昔我往矣,___________ 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    _ 。
(4).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謇朝谇而夕替。
(5).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 , 鸡鸣桑树颠 。
(7).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原田。
(8).  慨当以慷,____  _______ 。何以解忧,______  ____ 。
(9).  月明星稀,___  _______ 。______  ____ ,何枝可依。
 

三、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10分)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16.出而饮之,去而飞亡。(3分)

翻译:                                                                 
17.是不信而欺吾王也。(3分)

翻译:                                                                     
18.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4分)

翻译: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17分)

屠呦呦:四十六年坚守,赢得了世界喝彩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全世界的目光从这一刻开始“聚焦”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当身着一袭紫色礼裙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和证书的时候,庄严的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
46年的坚守,让这位85岁的老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3天前,屠呦呦在出席卡罗琳医学院举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演讲会时,新华社记者拍下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诺贝尔主题演讲会的主持人,卡罗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Jan Andersson先生在屠呦呦演讲过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这位85岁的老人,另一只手为她拿着话筒,30分钟里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在诺奖得主演讲会上,提及46年前的那场“战役”,85岁的屠呦呦仍然记忆犹新: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项目,她被指定为课题组组长,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接受任务后,屠呦呦开始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屠呦呦说:“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这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虽然有了这样一本“验方集”,但要从640种药物中筛选出对疟疾真正有效的药物,其难度可想而知。屠呦呦和她的队友们曾一度陷入到研究的“泥淖”中,找不到理想的出路。面对挫折,屠呦呦也曾苦闷。她后来回忆说:“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当她再次认真翻阅起曾出现抗疟苗头的几个药物的历代文献时,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给了她新的启迪,也为青蒿素的成功提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大部分单位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条件。屠呦呦当年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姜廷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时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速提纯速度,急需寻找能够容纳大量溶剂和实验品的合适器皿。然而,紧张的经费却让她们一筹莫展。急中生智的屠呦呦,想到了家中腌咸菜用的瓦缸,就把这样的瓦缸充当了提纯药物的器皿。最终,靠着这些瓦缸成功提纯了100克青蒿素结晶。而屠呦呦却因为长期接触这样的环境患上了中毒性肝炎,其他成员也出现了不同的中毒症状。”
但这些没有动摇屠呦呦的决心,病情一好转,她就急忙跑回实验室继续科研。为了能尽快让青蒿素用到临床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己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她们尝试改用单体胶囊……
回忆起屠呦呦研究团队当年的实验情景,姜廷良不无感慨地说:“她的身上有着超越常人的执着精神。这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姜廷良透露,在青蒿之前,屠呦呦还筛选过很多种物质,“比如胡椒,实验室的抗疟成绩相当漂亮,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90%多,但是临床却没效果。青蒿提取物在开始的实验中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也只不过68%,最低才百分之十几,远远不及胡椒,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坚持和执着,青蒿素的研究很难取得成功。”
“执着”是记者在采访屠呦呦的同事时,听到他们用来评价她最多的一个词汇。靠着这份执着,屠呦呦从古代医书中找到青蒿,用这株看似普通的小草,拯救了世界上无数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口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

1亿9千8百万,死亡人数约为58万人。正如诺奖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青蒿素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获奖后的屠呦呦虽然一直保持着贯有的低调,面对公众和媒体言辞甚少,但在瑞典的媒体见面会上,针对大湄公河地区和非洲少数地区出现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她却大声疾呼: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
屠呦呦说,自己和疟原虫“斗”了一辈子,发现了青蒿素。她说:“青蒿素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关于它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如今面对新一轮的耐药性挑战,她依旧信心满满。在她看来,新出现的耐药性问题,让青蒿素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行多远,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46年的坚守让屠呦呦认准一个道理: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只要目标明确,坚守信念是成功的前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JanAndersson教授在屠呦呦演讲时,一手扶着她,一手拿着话筒,“ 30分钟里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表现了对屠呦呦的尊重。

B.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为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青蒿素的成功提取。 

C.屠呦呦当年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姜廷良对科技日报记者所说的一段话,从正面表现了屠哟哟对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

D.文章选取大量的事实材料,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地表现了屠呦呦的对科学的执着精神,表达了对这位老科学家的赞美和崇敬。
E.获诺奖后,屠呦呦一直保持低调,这与她谦逊、淡泊的性格相关;而面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却“大声疾呼”,说明她心怀愧疚。






20.请概括、分析屠呦呦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21.第二段开头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6分)






五、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二.(共10分)
13                                                             
                                                               
                                                         (4分)
14.                                                            
                                                              
                                                         (4分)
  
15.(9分) 
(1)                                                         
(2)                                                                                                                            
(3)                                                         
(4)                                                          
(5)                                                           
(6)                                                             
(7)                                                         
(8)                                                         
(9)                                                         

16.(3分)
                                                        

                                                        
17(3分)
                                                        
                                                        
18(  4分  )
                                                        
                                                        

19. (5分)  (    )(    )

20.(6分)                                                                   
                                                                      
                                                                      
                                                                      
                                                                       

21(6分)                                                                     
                                                                        
                                                                        
                                                                        
                                                                         
座位号

 
 
1.:C   2.:D  3.:A  4.:C  5. C
6. B   7.B   8.  C  9. D   10. D 11. C 12.  A
13. 【解析】 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4. 【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答案】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15(略)
16. 放它出来喝水,(天鹅)就离开我高飞逃走了。(离开、逃走、补进“天鹅”各1分,通畅1分)
17.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王(的做法)呀。(这、不诚实各1分、通畅1分)
18. 很好,齐王竟有像这样忠信的人。(忠信、像这样,各1分、通畅1分)
19. 答A得2分,答D得3分,答E得1分。答BC不给分。E面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却“大声疾呼”,表现的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B葛洪的描述只是给了屠呦呦“新的启迪”,“为青蒿素的成功提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C应是从侧面表现了屠呦呦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
20.①超常执著。为研究青蒿素坚守了46年,终于赢得了世界的喝彩。②勤奋刻苦。走访名老中医,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③不怕困难。没有好的实验条件,就靠自己的智慧创造条件,用瓦缸当器皿,成功提纯了100克青蒿素结晶。④乐于奉献。因研究青蒿素患上了中毒性肝炎,但病情一好转,她就急忙回实验室继续科研。⑤富于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她大声疾呼: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⑥淡泊低调。获奖后的屠呦呦一直保持着贯有的低调,面对公众和媒体言辞甚少。(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1.第二段开头画线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照应第一段“庄严的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2分)“46年的坚守”引出下文,并统摄了下文有关屠呦呦研究提取青蒿素的所有材料。(2分) (223.155.128.11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