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李良旭①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②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
试题预览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李良旭
   ①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
   ②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
   ③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④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⑤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的眺望着窗外。
   ⑥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
   ⑦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⑧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⑨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⑩ “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11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2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13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14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5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16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7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18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9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次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20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欲速则不达。”
   ○21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22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23同学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2分)
主要事件
起因 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鹏还是不会做。
经过 (1)
结果 (2)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


3.第○1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她有些揶揄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4分)


5.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2分)(1)肖老师发现王小鹏在琢磨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2)肖老师在和同学讨论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时帮王小鹏树立了信心。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首先细读文章内容,找到答题范围,文章第第①~○4段是事件的起因,讲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鹏还是不会做,第○5~○14段是事情的经过,写肖老师发现王小鹏在琢磨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第○15~○23段是事件的结果,写肖老师在和同学讨论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时帮王小鹏树立了信心,然后抓住每一部分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例”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
2.(2分)愣住:为王小鹏思考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一问题而感到惊讶。沉思: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要如何帮助王小鹏才能让他在学习上飞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愣住”和“沉思”的本意,前者通常表示因为惊讶而暂时未能作出反应,后者指认真、深入地思考,然后要结合后文句子进行理解,“愣住”要抓住上文句子“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理解,“沉思”要结合下文句子“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以及肖老师利用课堂讨论帮助王小鹏树立学习信心这一事件进行理解。
3.(4分)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肖老师认为王小鹏观察蝴蝶与学习无关,表达了对王小鹏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解析】画线句“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可以辨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通过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她对王小朋这一行为而感到气愤。“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则表现出肖老师对王小朋学习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4.(4分)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煽动翅膀的蝴蝶。因为作者文章主要是围绕“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来展开论述的。暗线是:肖老师对王小鹏的态度。 刚开始肖老师对王小朋观察蝴蝶这一行为的不在意、生气,后来通过和同学们探讨之后,从而对王小朋的认可、肯定。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线索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可从题目入手,提取关键词“蝴蝶”。从文章第⑥~○23段都是围绕蝴蝶展开论述的,故“蝴蝶”是本文的明线。文章第①~⑤段描写的是肖老师在不经意间透漏出的对王小朋不一样的感情,即觉得王小朋有点“笨”,第⑥~○23通过对“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这一问题的提出,并和同学们进行探讨,最后,得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任何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对王小朋投以眼光,即肯定他的感情变化为暗线。由此回答即可。
5.(4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富有教育机智,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发试卷时,下意识地观察王小朋,可以看出她关爱学生;面对王小朋“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这一问题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自己陷入沉思,可以看出其尊重学生;面对简单的题讲了三四遍,王小鹏还是不会做,肖老师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是结合王小朋观察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同学讨论并帮王小鹏树立了学习信心,可以看出她富有教育机智、注重教育方式方法。 
【解析】从文章第○4段“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第○6段“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可以看出肖老师关爱学生;从文章第○13○14可以看出肖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耐心思考,说明肖老师尊重学生;从第○16~○22的肖老师对王小朋提出的“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这个问题和同学们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同学们在学习中……任何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使王小朋恢复了自信,同学们也学到了道理,可以看出肖老师是一个富有教育机智,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人。据此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①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②他轻声说:“在医院。”
  ③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④他忙说:“娘,没啥。”
  ⑤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⑥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⑦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⑧他说:“白血病。”
  ⑨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10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11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12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13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14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15娘眼睛一亮:“真的?”
  ○16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17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18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19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20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21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22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23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24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25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26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27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28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29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30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31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32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33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34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35他猜对了。
  ○36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37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38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39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40他望着爹娘笑了。
    ○41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娘反对儿子捐骨髓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捐献骨髓顺利结束,娘知道受骗但认为为爱受骗“值”
2.文章第○13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3.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娘受一回骗,值啊!



5.从全文看,以“爱心如同韭菜”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2分)(1)娘看望生病的儿子,恳求女孩为儿子捐骨髓(2)娘反被女孩请求救命,娘同意儿子给女孩捐骨髓。(一点1分,意合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答清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解答此题时候,首先联系上下文,由文中可知本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捐骨髓”,其主要的关键人物是“母亲”,因此,归纳时以母亲为陈述对象。其次确定小说的情节发展概述,可确定开端第○1~○5段;发展是第○6~○28段;高潮第○29~○35段;结局第○36~○39段。最后题干已给出开端和结局的主要事件,可在文中相应部分概括归纳出主要事件即可。
2.(4分)神态描写,母亲呆愣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知道配型之难后,内心的恐惧、绝望和焦虑以及无奈、无助的复杂心情;为后面去求女孩捐骨髓、同意为女孩捐骨髓等情节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描写1分,生动形象1分,内心情感1分,作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1分。意合即可)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此处描写的是母亲呆愣的神态,所以可以确定此处运用了神态描写。其次联系前后文可知母亲的呆愣的原因是,知道了配型之难。由此表达了母亲对配型的恐惧、绝望和焦虑以及无奈、无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后文中去求女孩并且同意为女孩捐骨髓等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3分)用比喻的修辞,把骨髓比方成韭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向母亲普及了捐献骨髓的科学知识:骨髓捐了又能长出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后面母亲斗胆向女孩请求给自己儿子捐献骨髓作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母亲同意儿子捐献骨髓做了铺垫,表现出了母亲的善良。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细读题干,可知这句话是运用比喻修辞,将“骨髓”比喻成“韭菜”,意在形象地表现出骨髓的特性。其次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将将“骨髓”比喻成“韭菜”是为了给母亲普及这个科学知识,让母亲有勇气去求那个女孩,同时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4.(4分)“值”在这里是有价值有意义、没吃亏的意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爽快个性和对儿子与老公所做之事的赞赏,表现出了母亲的大爱无私,同时也与上文母亲的反对捐骨髓的坚决相对比,更能突出母亲爽直的个性和通情达理,以及无私大爱,为整个故事做了一个总结性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中加点词的品鉴能力。品赏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采用以下格式:解释词语+词语本身的作用+谁+内容+情感(如果使用了修辞要说出来);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面的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在文中,“值”是一个动词,动词的表达作用是“生动传神或生动形象”;这里语言简洁明了,足可见母亲的爽直,一个“值”也表现出母亲的通情达理,大爱无私,为整个事件做了一个圆满的评价。
5.(3分)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揭示了文章主旨——爱心越献越多,影响越大;③既形象又富有哲理,饶有兴趣而引人思考。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和一棵树做朋友
    ①台湾作家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②像树一样活,浴风沐雨,活得骄傲而洒脱,活得秀美而挺拔,是很多人藏在心底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可惜这样美好的愿望只能等到来生才能实现,今生我们只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人,当然,做人也没有什么不好,就是小欲望太多,小烦恼太多,一会儿欢喜,一会儿烦恼,活得很累,像一驾负重不堪的马车,车上拉着内心里那些不安分的小想法,摇摇晃晃驶向前方,别人看着风光无限,自己却知道内心里的纠结,像麻花绳又打了结,那真叫一个纠结啊!
③既然不能做一棵树,那么和一棵树做朋友,应该不算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吧!一般小区里,房前屋后,马路边都会有几棵树,在乡野,树就更多了。选择和一棵树做朋友,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偶尔吐一下苦水,倾诉一下内心的小烦恼,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④别说你没有见过这么奇葩的人,我便是。
⑤前几年,刚刚搬到一个新的小区时,发现那儿环境很好,花儿开得艳,一年四季除了冬天,其余三季园子里都开满了花儿。当然,树也很多,每日晨昏下楼散步,那些树骄傲挺拔,笔挺站立,有合欢,有梧桐,有垂柳,有银杏,风一吹,树叶便哗啦啦地响,像一阵阵琴声,也像一阵阵笑语,心生羡慕之余,便在树下流连,流连之余,便擅自给楼旁的两棵柳树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绿”,合在一起便是翠绿,满心欢喜地跟小翠和小绿说话聊天。
⑥那阵子,被生活琐事搞得焦头烂额,烦躁不堪,看到那些翠绿的树,当真就像作家三毛形容的那样: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心中的焦虑被那些绿色滤掉,不自觉地生出羡慕和欢喜,觉得做一棵树真好!和小翠和小绿成了朋友之后,心里居然透亮许多,因为终于可以很轻松的和它们说说话儿。
⑦因为工作性质的决定,常常一个人面对电脑,几近失语,逮着个人就立刻犯病,像话痨一样没完没了,时间久了,就连身边的“眼镜先生”和“大坏蛋”都对我唯恐避之不及,一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而我的唠唠叨叨带给别人许多负面情绪,自己犹自不知。
⑧生活中和我有一样毛病的人肯定不少,还等什么?赶紧去找一棵树做朋友,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管你说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也好,抱怨也好,唠叨也罢,哪怕就是平常心的说说话儿也好,什么都可以说给树听,不用担心树会出卖你,厌烦你,不待见你,因为树的胸襟远比人要强大得多,一棵经风见雨、集聚天地之能量的树,带给你的是正能量,会过滤掉你的浮躁不安和纠结,带给你沉静安稳和喜乐。
○9有一日早起,下楼散步时和小翠小绿打招呼,忽见一女人早起溜狗,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看见我正对着两棵树神神道道的自言自语,她看我一眼,大约觉得有些奇怪,走出几步又转回头看我,我冲她莞尔一笑,我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她肯定在做各种猜想:神经病?疯子?失控了?反正不会有什么好想法。
⑩人都有诉说的欲望,这是一种本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落下各种病症,憋闷型,扭曲型,忧郁型等等,学会和一棵树说话,并不是人类进化退步了,诉说会让你的生命变得轻松和美好,把你的寂寞说给树听,把你的喜悦说给树听,把你的烦恼说给树听,让树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朋友,分享生命中的一切苦和乐,过稳当的日子,幸福安好。
○11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和一个小动物交流,和一棵植物谈心,和一朵花儿说话,和你喜欢的一切,和自然界的一切,和万事万物和谐共处。中国道家有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那就是大道至简,凡事儿简单了,也就从容了。
○12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绿”。 
(选自2016年5月21日《大众日报》,有删改)
1.阅读⑤~⑨段,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我和树做朋友的几件事。(3分)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和一棵树做朋友是因为人生很难活成一棵树那样。
B.人要想活得不累,就只能选择和一棵树做朋友。
C.引用三毛的话是为了突出中心。
D.结尾说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绿”,和文章题目的“一棵树”相矛盾了。应该修改题目为《和两棵树做朋友》。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3分)
和小翠和小绿成了朋友之后,心里居然透亮许多。





4.本文为什么以“和一棵树做朋友”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5.“人都有诉说的欲望,这是一种本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落下各种病症”,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1.(3分)小区散步给两棵柳树分别命名为“小翠”“小绿”并和它们聊天;焦头烂额之际和“小翠”“小绿”成了朋友,烦恼消除不少;一日早晨,和树朋友说话被误会。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由题干中已知,可确定答题范围在⑤~⑨段和答题限定“概括出我和树朋友的几件事”。其次分别概括出④~⑧段的段意,从中选择与题干有关的段意。第⑤段是写漫步小区擅自给柳树命名;第⑥段写焦头烂额之际,小翠小绿给了自己安慰,使“我”烦恼消除不少;第⑦段反映了“我”的唠唠叨叨,无意中给别人带去的负面情绪;第⑧段则是说明了与树做朋友的好处;第⑨段写了一日晨起时和树说话,引来不解和关注。由题干中的限定可以判断出第⑤段、第⑥段和第⑨段说明了“我”与树朋友之间的几件事。
2.(2分)A
【解析】通读全文,从第①②段,就能判断出A项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是正确的。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没有体现出要选择和一颗树做朋友。C项引用三毛的话是为了引出作者想要写的主要内容——和一棵树做朋友。D项都太实,没有准确把握好文章中心。
3.(3分)“居然”是“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树能帮“我”驱除烦恼,表达了“我”对树朋友的喜爱之情。
【解析】“居然”这个副词修饰后面的“透亮”,照应前面的“焦头烂额”,以形成鲜明对比,让我没想到的是:为我去除烦恼的竟然是树。我的欣喜之情就溢于言表了,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树的喜爱也就蕴含在这个词里了。
4.(4分)(1)以此做标题,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让文章结构明晰而完整;(3)树是自然的象征,和树做朋友就是人类和自然做朋友,暗示主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意合即可)
【解析】本文的题目是“和一棵树做朋友”。首先题目本身就吸引人,促使人去思考,为什么要和树做朋友?悬念设置,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其次可以纵观全文,可以看出题目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分析题目的含义,其含义主要分成两层,第一层可以从全文得出“和自然界的树做朋友,其实更是召唤大家和树做朋友”;另一层根据文章末尾中自然界和谐相处,表明了“树是自然的象征,和树做朋友就是人类和自然做朋友”即可得出。
5.(4分)示例一:诉说的欲望是一种本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可能患上憋闷型、扭曲型、忧郁型等等病症,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学会适度表达宣泄,学会在自然中去放飞心灵,和自然和谐相处,让内心宁静。
示例二:诉说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缺乏必要的有效沟通,必然身心失衡,久而久之,状况百出,会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毁掉事业前程。幽闭症、抑郁症等病症至少有一个原因就是未获得能解开其心灵之结的有效诉说(沟通)。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也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从自然来解除自身的负面磁场。(至少从两方面回答:诉说得不到满足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满足诉说欲望。一个方面2分。)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根据题干中提供的观点以及联系全文来解答此题,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观点回答问题。只要能够回答出如何去破解“诉说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困境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6分)
唱着唱着,花就开了
邓迎雪
   ①杜鹃花开的时候,我又去七里沟写生。漫山玫红、浅粉的杜鹃开得闹闹嚷嚷,我支起画板,开始细细勾勒眼前的美景。
   ②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我手拿流星燕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有能耐你别跑……”那歌者声音极富磁性,中气十足,那诙谐幽默的歌被他演绎得妙趣横生。只是这歌声打扰了我清静的心境,我听他唱了两遍,看他还有继续单曲循环的意思,忍不住大声提醒他:“喂!安静下好吗?”
   ③他被我吓了一跳,扭头才发现杜鹃花丛中的我,脸上全是惊讶的表情。他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瘦瘦高高的,正提着一个黑皮铁桶给菜园浇菜。我不好意思地举起画板,算是解释,他吐了下舌头,扮个鬼脸,开始安静地浇菜。
   ④那小伙子干完活,就过来看我绘画,水彩杜鹃刚画完,他就啧啧夸赞说:“画得真好,好像这花长到画纸上了。”我看见他口袋里露出半截英语词典,好奇地问:“你是学生啊?”他说:“是呀,读大二了,我哥哥结婚,所以就请假回来啦。”
   ⑤“你学的是声乐吗?”
   ⑥他露出有些羞涩的笑容,说:“不是的,我学的是建筑,只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