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建筑天地间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遨游建筑天地间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5 遨游建筑天地间理想,是成功的起点;奋斗,是成功的过程;进取,是成功的结果。一代才子佳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心怀崇高的理想,数年书上读来的文字图片化做眼前的实景,令人迷醉的美开启了他们对古建筑的实地考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前无古人的第一对考察伴侣。美字体[来源:Z。xx。k.Com] 遨 游 建 筑 天 地 间 , 人
试题预览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理想,是成功的起点;奋斗,是成功的过程;进取,是成功的结果。一代才子佳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心怀崇高的理想,数年书上读来的文字图片化做眼前的实景,令人迷醉的美开启了他们对古建筑的实地考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前无古人的第一对考察伴侣。
 

美字体[来源:Z。xx。k.Com] 遨 游 建 筑 天 地 间 , 人 间[来源:Z*X*X*K] 芳 菲[来源:学,科,网Z,X,X,K] 四 月[来源:Zxxk.Com] 天 。[来源:Zxxk.Com]


赏美文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1904-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飞扬的灵魂。
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是后人对她某一方面才华的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课内挖掘】
1.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2.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写作运用]适合“坚强”“认真”“爱国”“成功的秘密”“执着”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
一直很欣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才情横溢,满腹经纶同时又如此的热情开朗,健谈而又风趣。犹如那空谷中遗世而独立的幽兰一般,不可抑制地吸引着她身边的人。动如
脱兔,静若处子,倾世绝颜的她在民国的风流长卷上永远地成为了那最耀眼的极星。
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不拘泥于封建思想的开朗活泼的林徽因遇上门当户对,深受父辈思想影响下的渊博内敛,彬彬有礼,偶尔还展现古怪机智的梁思成,犹如可望而不可即却不能止住追逐步伐的太阳与温润淡 然,深沉如水的月亮,我不敢说他们是天作之合,但是诚如是,徽因一生用她的健谈与开朗的笑声来平衡着思成的拘谨。
 
追溯梁思成学习建筑的启蒙,这无疑起于林徽因的引导。是林徽因用其机智的言语将梁思成引导进了建筑这片在当时中国人并不熟悉的领域,而梁思成先生也将毕生的心力投入建筑事业。这对相濡以沫的伉俪,热爱着艺术,追寻着艺术,维护着艺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为五斗米折腰的辛酸生活,经历了病痛翻来覆去的折磨,经历了五四运动将文人送到批斗台上的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着微笑,永远乐观,充满勇气地面对,不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
即使隔了大半个世纪,梁式夫妇为祖国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也会犹如那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峨宏伟由他们亲手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流芳百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甫(fǔ)出   崭(zhǎn )露头角
服膺(yǒnɡ)   猝(cù)然
B.窥(kuì)知   嗤(chī)之以鼻
摹(mó)拟   脾(pí)气
C.俯瞰(ɡǎn)   无懈(xiè)可击
追溯(sù)   迸(bènɡ)裂
D.彻(chè)夜   撒手人寰(huán)
压抑(yì)   摄(shè)影
解析:A项,膺yīnɡ;B项,窥kuī;C项,瞰kàn。
答 案:D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妥协 南辕北辙 坐镇 流利
B.创意 改过自心 循环 天赋
C.生崖 捕风捉影 谦逊 呆板
D.云鬓 无关紧要 横度 陶醉
解析:B项,心—新;C项,崖—涯;D项,度—渡。
答案:A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不断 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 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 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
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
解析:A项,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项,千呼万唤:比喻急切盼望;C项,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D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
C.为积极增强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明年中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D.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项,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项,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
答案:D
5.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________。因此说,________。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③①④⑤
解析: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由“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可确定前一句 是①,后一句是⑤,而且第④句是对“但”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应该放在“因此说”的后面。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 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 七年时,为抗议 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清朝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18、19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 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6.文章第2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7.文章第4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8.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①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②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③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④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三、创新语用
9.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 ,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 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对偶)
示例2: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拆除,何来保护?(反问)
10.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联合国安理会12日发表了谴责朝鲜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搭载着进行地球观测所需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行为的媒体声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长句变短句,先把句子主干单独提出,然后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把这 些成分组合成一些句子,按照顺序排列组合,使这些句子既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意,又 能使句子的表达通顺连贯,合乎逻辑。
答案:联合国安理会12日发表了谴责朝鲜发射卫星行为的媒体声明。这颗卫星为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这颗卫星是在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的。这颗卫星是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的。这颗卫星搭载了进行地球观测所需的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 (60.180.5.7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下一个『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