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子刘子自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6 子刘子自传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美字体[来源:学科网ZXXK] 晴[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空 一 鹤 排 云 上[来源:学科网] , 便[来源:Z.xx.k.Com] 引
试题预览
16 子刘子自传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美字体[来源:学科网ZXXK] 晴[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空 一 鹤 排 云 上[来源:学科网] , 便[来源:Z.xx.k.Com]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


赏美文
诗豪刘禹锡
 
年轻时,我特别喜欢他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前两句,白描式的十四个字,将春末夏初时节一位妙龄女子在江边的见闻像画一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后十四个字则巧妙利用那个时节常有的太阳雨及“晴”与“情”的谐音,将少女的内心世界描绘出来,令人品味无穷。
及年长,我开始喜欢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还有《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诗是刘禹锡被贬之后的作品。长安玄都观有一位道士种了千株桃树,引来满京城的人都去观赏,赏桃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而那些美丽的桃树都是刘郎被贬离开长安后才栽种的。这里,刘禹锡把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他们都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爬上去的暴发户。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对新贵们表示鄙视,其手法的老到,令我读后为之深深折服。后一首诗,则是刘禹锡复出后重游玄都观,看到桃花落尽,种桃的老道士已经故去,油然而生沧桑之感。但是,刘禹锡胸怀博大,他的诗不会因为沧桑而显得悲凉,“前度刘郎今又来”就透出他永不服输的入世态度。
我更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刘禹锡50多岁被贬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后,身处陋地仍心系长安的励志之作。从题目看,刘禹锡似在赞美自己的陋室,其实不然,他是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他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志向。从创作手法上看,刘禹锡在这81个字的短文中用了比喻、对比、白描、隐喻、用典等技法,全文一气呵成,笔调优美,意境高远。我想,但凡喜欢《陋室铭》的人,莫不是为其意境所倾倒。
再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则能体会到一种无奈之意。虽然无奈,但是,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如他在另一首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这棵“病树”还要抖擞精神,迎接春光。
人到中年,进入人生的秋天,我则喜欢刘禹锡 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刘禹锡却深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与寂寥。他虽然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认同他们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强调秋天并非死气沉沉,而是生机盎然,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好,他指引人们学那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刘禹锡虽为一介文人,但在我看来,其诗其文,其行其德,可垂范后世、楷模千秋。

 
 
一、内容梳理
子刘子自传出身(第1段)祖先父亲从政经历(2~5段)革新之前参与革新革新失败阐述革新是正确的
二、把握主旨
刘禹锡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
三、艺术特色
1.选材集中,感情沉郁。
本文是一篇自传,选材集中于“永贞革新”一事。回 望“永贞革新”是自传的中心内容。刘禹锡临终前写的这篇自传,既是为王叔文辩护,也是为自己辩护,表明自己参加“永贞革新”的正确性。
2.记事为主,语言平实。
作者语言质朴、平实,叙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先回顾自己的出身,然后围绕“永贞革新”一事,写了自己革新前的政治经历、参与革新的经历、革新失败后自己遭贬的经历,一点也没涉及自己在文学哲学方面的成就,以事件为中心,为自己的志节辩护,重点突出,给人鲜明的印象。
 
1.《子刘子自传》名为自传,为何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自己给自己写传,本来不多,偶尔有人写自传,也大多是自我调侃一番。而刘禹锡的自传严肃严谨,且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作者因为参加了“永贞革新”后屡遭贬谪。晚年回顾一生,抱病写下这篇政治自传,公开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辩护。文中回望“永贞革新”,“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既是为政治盟友辩解,也是一篇自辩文章,表示自己志节不渝。《子刘子自传》收笔后,刘禹锡卒。
2.文末的“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文末的“铭文”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表明了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但同时也流露 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刘禹锡一生的转折就在于“永贞革新”,以至后半生长期流放,颠沛流离,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参与了这场改革,相反,在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迁之 后,他在71岁高龄时,仍在为“永贞革新”辩护,“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一句话,便道出了革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对人世的参透,才有了一生的豁达。即使命运多舛,也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3.思维争鸣:
有人说,刘禹锡的悲剧根源是腐败的朝政;有人说,刘禹锡的悲剧根源是文人参与政治又缺乏政治斗争的手段。你是如何看待刘禹锡悲剧根源的?
观点一:悲剧根源是腐败的朝政。刘禹锡具备非凡的才华,高涨的爱国热情 ,本应在唐代的历史舞台上有一番作为,但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淹没了他的才华,剥夺了他的机会。
观点二:悲剧的根源在于缺乏斗争的手段。作为文人,没能从社会现实着手去改造社会,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祖父刘锽,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于是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埇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因擅长下棋,得以进出太子的宫苑。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遭遇疾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宜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遭遇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课内挖掘】
刘禹锡,洛阳人,被称为“诗豪”。他笔下的文字,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抑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都有一种隽永脱俗的魅力,令人品味再三,百读不厌。如果说,李白的豪气,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气,那么刘禹锡的豪气,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之气。
刘禹锡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有积极进取的锐气,又有开朗豁达的心态。这一点,值得古代人学习,更值得现代人玩味。
他的血脉中,回响着洛河的涛声;他的脑海中,沉淀着龙门山的厚重。所以,他聪慧、达观、坚忍、豪迈,官场逐猎,诗国驰骋,豪气冲天,行走人间。
[写作运用]适用于“魅力”“豪气”“心态”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就像一粒小小的尘埃,在风雨中缥缈,在阳光下微笑,在春秋冬夏的轮回里,品尝 着酸甜苦辣的滋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表达着聚散离合的悲悲喜喜。几分无奈,几分执着,在岁月的长河里起起落落, 在曲曲折折的千回百转里,沉淀着自我,也升华着自我。
——题记
 
光阴荏苒,怀一颗淡然的心看世间百态,心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让聚散离合犹如月缺月圆那样寻常,得失利弊犹如花开花谢那样自然。不计较,也不刻意执着,让生命中各种的喜怒哀乐,就像风儿一样,来了,不管是清风拂面,还是寒风凛冽,都报以自然的微笑,不拒绝,也不躲避,坦然地接受命运的馈赠,让每一次风过后的痕迹,都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历练。
用一颗素心面对尘世纷纷扰扰,在心中修篱种菊,任凭红尘喧闹,我自守一方清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路走来,历经雨雪风霜,笑纳世态沧桑,多少是非恩怨,爱恨情仇,都在心中看作是牵牛花的藤藤蔓蔓,纠缠到最后,都会开出一朵娇美的花。
哭和笑,成与败,都是双生花,人生就是笑泪交织的一个过程,成与败往往是一线之差。用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考验,在绝望中把心放宽,用不息的梦想,给自己一个不息的希望,在最艰难的时候,给自己找乐子,讲一个笑话给自己听,当自己破涕一笑的时候,在意念中告诉自己,幸亏命运安排走到这一步绝境,要不然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得到这样的经验。在失望中,让眼光透过层层的阴霾,看到九天以外的阳光,放飞乐观的翅膀,飞过黑暗,飞过阴霾,带着自己飞到春暖花开的地方。
示例二: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都是些美丽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
示例三: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地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含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 美的感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勾(ɡòu)当    作(zuō )践
闷(mèn)葫芦  迥(jiǒnɡ)乎不同
B.干(ɡān)禄   丧(sānɡ)钟
水门汀(tīnɡ)   果实累累(léi)
C.挑剔(tì)   缥(piǎo )缃
冠(ɡuàn)名权   前合后偃(yǎn)
D.悄(qiǎo)寂   耆(qí)老
血(xuè)淋淋   切中肯綮(qìnɡ)
解析:A项,作zuò;C项,剔tī;D项,血xiě。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描摹 眩目 乌骓马 敷衍塞责
B.膨涨 逡巡 跷跷板 寥若晨星
C.莨绸 勖勉 捣衣砧 天寒地坼
D.腈纶 指摘 湿辘辘 涸辙之鲋
解析:A项,眩—炫;B项,涨—胀;D项,辘辘—漉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厂家以更换包装为由调高了产品价格,消费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厂家更应注重提升产品品质而不仅仅是包装。
B.强化推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所有人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
C.3D打印机的出现使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实现,生产时不必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它的发展令普通人瞠目结舌。
D.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和集体记忆是不同的,没有民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就难免会出现数典忘祖的悲哀。
解析:A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B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C项,“瞠目结舌”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D项,“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这款新车是针对年轻人群打造的实用家轿,这款车的整体造型融合当今车坛最时尚的设计,刀刻般的肩线贯穿整车,充满力量感。
D.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解析:A项,“可以堪称”词语重复累赘。B项,语序不当,应将“发展”和“重视”对调;搭配不当,“树立”应改为“贯彻”,“重要组成部分”应改为“重要措施”。C项,成分残缺,应在“设计”后加“理念”。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总是情动神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感动变为勇气,当人们明白,原来人性中的美好是如此地可爱,如此地触手可及时,《感动中国》已经播下了一份希望。
①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亲情、勇气、奉献、爱心等等。
②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③如今的社会,人们普遍缺少敬畏,于是缺少束缚。
④当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榜样时,人们不自觉地对照自我,反观内心。
⑤但总结起来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
⑥那些身边的普通人,能在一瞬间选择放大自己的善,或者用一生坚守某种品质,着实让人充满敬意。
A.⑥①②⑤④③    B.①②③⑤⑥④
C.②①⑤⑥③④   D.①⑥⑤②④③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上文“总是情动神伤”是结果,所以紧接的应是令人“情动神伤”的原因。②中“因为”很好地承接了上文,应在首位,故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C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隔了一年
B.上大奇之   以……为奇
C.能以口辩移人   调动
D.时上素被疾   遭受
解析:C项,移:打动,改变。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按要求完成7~10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 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解析:根据文学常识,“礼部侍郎”是官职名称,所以应该在“礼部侍郎”后断开,排除BC;根据文意,应该是“帝怒,罢黜十二人”,不是“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排除D。
答案:A
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解析:丁内艰,指的是遭遇母亲去世。内,指母亲。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很有文才。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后来还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刘温叟爱惜名誉。御史府旧例,赏赐若公用不足则以罚款补充,温叟拒绝取用这样的赏赐。
D.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
解析:“他都不肯接受”理解错误,原文是“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视西舍封识宛然”说明刘温叟接受了太宗的钱物,但是没有使用。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直接经过(没有参拜陛下)的原因,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2)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坚守节操(的行为或品质)更加明显。
三、创新语用
11.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我国杭州举办,这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下图是这次峰会的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构图要素:标识用波浪形的线条描绘出桥形轮廓,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内涵:桥形轮廓能让人联想到杭州的“西湖断桥”,代表举办地的地域特点;也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图案中G20的“〇”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12.下面四句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幅画面,第一句和第四句的画面均已写出,请你补写出中间两句的画面,注意表达准确、生动。(不要求句式相同)
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画面一:秋日天高气爽,此处却猎猎多风。山谷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画面二: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马钧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下一个『徐霞客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