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重点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重点班)(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重点班中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1~3题。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重点班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1~3题。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①,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②,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晋书•陶渊明传》)
     [注]:①秫:高粱,可酿酒。   粳:谷米。
4.对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        属:写     B.公田悉令吏种秫   悉:都
   C.岁终,会郡遣督邮至  会:会面   D.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  要:邀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陶渊明“率性而为”的一组是
 ①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②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③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⑤每往,必酣饮致醉。         ⑥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陶渊明不愿做官回家亲自耕作,劳累得了疾病,檀道济前来拜访送给他一些粮食和肉,他也只好接受并挥手让他离开。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一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拳,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设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一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映落自信的谷底的时刻,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若“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遂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应以整理史料为研究重点时,钱穆却坚持个人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授课实践,最终将中国历史形成了一个贯通的体系。
B、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C.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2).文章开篇称钱穆读书治学有一种“民族情怀”,试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其民族情怀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3分)(      )               
A.寥廓(kuò)   拊心(fǔ)      峥嵘 (zhēng)   游说(shuì)
B.漫溯(sù)    执拗(niù)     长篙(gāo)      青荇 (xìng)
C.瞩目(zhǔ)   提防(dī)      吮吸(shǔn)     雏菊(chú)
D.窒息(zhì)  创伤(chuàng)  褴褛(làn)      弄堂(lòng)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     )                          
A.和蔼      谄媚      打瞌睡       横七竖八
B.气概      纳粹      紫金花       一鼓作气
C.沧桑      颠峰      包身契       不假思索
D.嫦蛾      吉祥      通信网       蜚声中外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B.中国各省“代言人”排行出炉,当红明星不仅是大众青睐的对象,历代的伟大领袖、圣人贤士、文人义士也成为家乡代言人。
 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的微信,具有用户对话私密,亲密度更高,传输即时,语音聊天只需消耗少量流量,用户已突破六亿。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 ;
(1)                                    
 (2)                                    



17.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4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    下联: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其中内容50分,书写5分)
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6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神奇般的生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
上面文字,引发你怎样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一 中期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1.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的儒家被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没有说“成为……的核心”)
2. C(“只要”太绝对,不符合原文意思。)
3. C(建筑单调,语言多样性削弱,并不是单一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会:恰逢。)
5.C(①是他人劝说陶之语,②是陶劝诫其人之语,⑤是友人颜延之的行为。)
6.B(文中“麾而去之”意为把这些粮食和肉都扔掉了。)
7、翻译(10分)
(1)(5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其中“穷困”1分;“以”1分;“长者”1分,“更虑”1分,句意1分。)
(2)(5分)(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其他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其中“说”1分;“距”1分;“内”1分;“王”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1)(5分)参考:颔联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1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2分);第四句以“流” 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9.(2)(6分)参考: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一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⑴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C.“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
  A“史学即史料学,应以整理史料为研究重点”是傅斯年的观点,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观点。
  D.说钱穆“十余年无学术成果”有误,只是这时精力用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说法也有误,原文还说到了“因时局动荡”。
    ⑵ ①史学研究理论方面,认为“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并保持这种信念。
  ②日常生活中,反对燕京大学以英文字母为教学楼命名,并提议将学校的外国名字全部改为中文名字。
    ③抗战爆发后,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并著《国史大纲》,鼓励国人重视本国历史。
    ④时局动荡时,在香港创办新亚学校,努力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
    ⑤书信往来中,提出了学术教育工作者对国运兴衰皆有责任的观点。(每点2分, 能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⑶ ①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
    ②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
  ③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
  ⑷参考要点:
  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①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
② 发扬民族精神,葆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
③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
① 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
②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
③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
(学生只要围绕文章主旨,有明确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得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2 D (创chuāng伤 , 褴lán褛。)
13.(A  )(B 紫荆花   C  巅峰  D 嫦娥)
14.A(A.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符合题意。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D.磨洋工:懒散地工作,含贬义。)
4.解答:C (A句式杂糅,“承载职能和期待”或是“职能和期待渗透其中”;B语序不当,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不仅”放在“当红明星”前; D成分残缺,“具有…的特点”或“功能”)
15.参考答案(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 ;
   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16.(4分)答案示例:(1)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
                     (2)书山有路奋勉能攀(书山有径恒久方登)。
六.写作(60分)
 18.(60分:其中内容50分,书写10分)
         ( 评分标准参见高考评分要求)
作文材料解析:
        毛竹的“魔法生长”
               ——生存的智慧,成长的秘诀。
    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毛竹创造神话的成长方式,给人深刻的启迪。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长时间的“根系”培养,哪来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旅途、经济发展不也如此吗?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信念,不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哪来日后的大作为、大突破、大跨越? 
    毛竹的“魔法生长”,动力在于目标的坚定、长远。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这样的人注定难成大器,这样的发展注定不可持续。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汲汲于一时功利,三五年没提拔,就认为组织“亏欠”他;一些地方汲汲于短期政绩,赢得昙花一现的“风光”,留下贻害长远的恶果。毛竹并不追求尽早“露头”,它把目标锁在5年后,才成就了日后的速度和高度。人生当着眼长远,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晕头,不被暂时的小成小就遮望眼。发展当谋划长远,不因个人的政绩冲动拍脑袋,不为自身的职位升迁瞎折腾。 
   毛竹的“魔法生长”,源于基础的深厚、稳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在我们周围,一些人眼红于他人获得荣誉的“风光”,一些地方眼热于别人经济发展的高速,却忽视了风光背后打下的基础。没有水底八分之七冰山的支撑,哪有水面八分之一冰山的风光?只想做露出水面那八分之一冰山,注定从高空摔下、遍体鳞伤。毛竹用长达5年的时间培养“根系”,才有了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当立足当前,埋头做事,不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发展当结合当地实际,不干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蠢事。 
    毛竹神奇的成长方式,让我们看到默默奋斗的精神。空有远大理想,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遭遇猜疑误解,忙争辩表白,光阴匆匆过。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不乏学识和才华,有些地方不乏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重点班)』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